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在辽宁省盘山县芦苇上采到的一种捕食芦苇上的附线螨(害螨)的捕食性螨类进行了分类,确定为钝缓螨属一新种,芦苇钝绥螨(Amblyseius phragmites sp.nov.) .  相似文献   

2.
3.
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广西、贵州共4个水田七居群共40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水田七居群各有一个独有单倍型,居群之间无共享单倍型,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之间且可能与纬度有关,与地理距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5.
钝绥螨属拉戈群的不少种类是叶螨、跗线螨和瘿螨的重要天敌。分清种类是利用它们的前提。拉戈群中的种间形态差异不大,鉴定时容易混淆。本试验用采自江苏和四川茶树的两种钝绥螨进行杂交和形态、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种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二者胸板后缘形态差异显著,前者为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 Amitai et Swirski);后者为草栖钝绥螨[A.herbicolus(Chant)],德氏钝绥螨(A.deleoni Muma et Denmark)是它的同物异名。比较二者的发育速度、产卵量及分布地区,可看出江原钝绥螨更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钝绥螨的饲养与田间释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在福建省南平、永安2个受螨害严重的毛竹产区,通过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调节毛竹林益、害螨比例,显著地控制了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等毛竹害螨的种群增长,控制效果分别达84.00%、99.37%、100.00%、100.00%;与对照区比较,以螨治螨生防区的捕食螨总量增加了73.45%(释放后1个月)和12.18%(释放后2个月);毛竹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9.
胡瓜钝绥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胡瓜钝绥螨分类地位、分布、生物学特性、大规模饲养和应用的相关研究,为今后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5种杀菌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片浸渍法、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3种方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天敌胡瓜钝绥螨雌成螨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为:10%安瑞克>10%专打>35%世福>80%必备>20%龙菌克,对胡瓜钝绥螨雌成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9948.6608 mg/L、697402.4879 mg/L、1689...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广东省佛山市的鸽蛔虫(Ascaridia columbae)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BD1和BD2扩增鸽蛔虫基因组DNA的ITS rDNA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045bp的ITS rDNA序列。获得的鸽蛔虫的ITS rDNA序列(AC001、AC002)的5.8S rDNA与GenBank收录的鸡蛔虫5.8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J001508)相似性分别为95.5%和94.3%,而与澳大利亚鸽蛔虫5.8 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J001509)相似性分别为96.8%和95.5%。将获得的序列与蛔目不同科的代表性蛔虫的5.8S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鸽蛔虫与鸡蛔虫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也表明ITS rDNA是蛔虫分子鉴定的有效遗传标记,这对蛔虫分子分类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象草叶片提取了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一段长度为283bp的IT2序列。不同物种间ITS2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象草与玉米的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单子叶植物类群。与GenBank中其它来源的IT2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多条IT2序列之间存在少量碱基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可以采用“基准”IT2序列作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采自内蒙古根河地区的灰紫香蘑进行组织分离与鉴定.[方法]分别选取菌盖处、菌褶与菌柄交界处和菌柄处进行组织分离,将分离物进行ITS序列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构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菌褶与菌柄交界处为最佳分离部位,菌丝生长速度快、洁白细密、污染率低;其次,子实体自然风干3d后再进行分离可有效降低菌丝污染程度;最后分离物经ITS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其为灰紫香蘑.[结论]该方法获得了灰紫香蘑的纯培养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灰紫香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新  牛宪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44-9545,9547
[目的]通过对贵州桐梓淫羊藿rDNA 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的测序分析,获得地道药材淫羊藿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的参考标准.[方法]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淫羊藿总DNA,PCR扩增ITS序列后直接测序,并与Genbank中其他地区淫羊藿种的ITS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淫羊藿rDNA ITS序列长约703 bp,其中ITS1长249 bp,ITS2长247 bp,序列间共有16个变异位点.[结论]淫羊藿rDNA ITS序列的确定可应用于地道药材淫羊藿的鉴定,可作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定中药淫羊藿的分子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秀英  尹大川  邓勋  IlanChet  宋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38-13839,13854
为了确定试验菌株是否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对其菌丝体进行了ITS序列测定和Genbank基因库比对,并通过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室内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试验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89 bp;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比对,试验菌株与绿木霉的相似率为98%,可以确定此菌株为绿木霉,Genbank登录号为HM046564; pH对绿木霉培养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培养基而不同,其中绿木霉在pH =5 ~7的范围内均能较好地生长;供试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酒石酸铵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6.
瓜类作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ITS序列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鉴定福建省几种重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比较和分析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分子鉴定结合形态鉴定,确定瓜类作物枯萎病菌的种类;通过它们的ITS序列亲缘关系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该病原菌种内群体分化特点。【结果】供试的26个菌株属于两种镰孢菌: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F.oxysporum占54%,为优势种;这两种类型菌株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表现在ITS2区间,差异达20.4%,而ITS1区间的序列完全相同或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F.oxysporum种内存在3类ITS序列,类型I与类型Ⅱ在376 bp处有1个碱基(C/T)的差异,类型Ⅱ比类型Ⅲ少1个碱基(A);F.moniliforme种内也存在3类,类型Ⅰ与类型Ⅱ在320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T/C),类型Ⅰ与类型Ⅲ有3个碱基的差异,分别是在38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A/C),在395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T/C),在429 bp处有1个碱基的差异(T/A)。【结论】福建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为F.oxysporum和F.moniliforme。这两种镰孢菌种间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差异在ITS2区间,但是这两种类型镰孢菌种内ITS序列差异却很小。  相似文献   

17.
几个中国大麦属物种核rDNA 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份来源于中国和7份国外的不同大麦属物种核rDNAITS区进行了序列分析,并采用邻接法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表明,大麦属物种的ITS区序列长度为596~600bp,其中ITS1、5.8S和ITS2分别有43、4和54个变异位点。ITS区揭示的遗传分化距离变化范围为0~0.1121,平均值为0.0561。以雀麦属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发现,大麦属不同物种间聚类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关;各物种或亚种按照其亲缘关系与染色体组的划分进行聚类,其中具有H和I染色体组的物种各聚为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引起樱桃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集泰安、潍坊、烟台3个地区典型发病叶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采用病原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樱桃褐斑病的病原菌。对该病原菌的ITS序列分析显示,其与Gen Bank中登录的Passalora sp.属的Passalora arctostaphyli相似性达97%;与另一种在甜樱桃叶片中分离的病原菌Pseudocercospora pruni-persicicola相似度仅为85.6%,证明两者并非为同一属真菌。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樱桃褐斑病病原与Passalora sp.属真菌处在同一分支,而与其它Prunus sp.属分离的病原菌处在两个分支,进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认为,病原菌为Passalora circumscissa,并将其ITS基因序列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基因登陆号:KT428056)。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福建农林大学、闽清、闽侯和南平等地的6份狼尾草属菌草的ITS片段和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用Clustal X 2.0和MEGA 4.1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份菌草的ITS序列长度均为585 bp,其中变异位点0-3个,信息位点2个,遗传距离为0-0.089,平均遗传距离为0.022;mat K序列长度为880-881 bp,其中变异位点(信息位点)1个,遗传距离为0-0.016,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ITS系统树结果显示6份共菌草聚成四类,其中杂交狼尾草和象草(MQ)聚类在第I类的同一分支,巨菌草和象草聚在第Ⅱ类的不同分支,表明其亲缘关系比较近;mat K序列系统树结果除了象草(MQ)外其余5份菌草均聚在了同一分支上,表明叶绿体mat K序列无法将供试的6份菌草区分开.  相似文献   

20.
鳞柄白鹅膏为外生菌根菌.为了确定试验菌株是否为鳞柄白鹅膏(Amanita virosa),对其菌丝体进行了ITS序列测定和GenBank基因库比对,并通过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室内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试验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16 bp,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比对,试验菌株与鳞柄白鹅膏的相似率为95%,可以确定此菌株为鳞柄白鹅膏,GenBank登录号为EF493032.pH值对鳞柄白鹅膏培养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培养基而不同,其中在含马铃薯的培养基中,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很小,pH值在5~10时均生长良好,可以作为后续试验的主要培养基.供试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