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DEA模型的渔业科技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  周薇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5):139-142
依靠科技的力量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未来中国渔业发展的重点。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中国渔业科技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渔业在技术创新进程中的高投入问题比较突出,总体没有达到规模有效水平;渔业纯科技效率波动较大,总体没有呈现一个明显的增长态势;从2008年以后,综合效率稳步上升,渔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结构调整收到了一定成效,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比率更趋向于合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准确了解丰都县的耕地利用现状,笔者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了2002-2008年丰都县耕地利用效率变化情况,研究了各土地利用分区之间的差异,并运用SPSS软件探讨了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发现:2002-2008年丰都县耕地利用效率波动上升,平均综合效率为0.85,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各土地利用分区之间的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耕地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农业发展长效机制以解决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笔者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经济学理论总结工农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特点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规律,基于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分析,探讨工农业协调发展以减少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可行性,并提出减少农业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及多层次政策体系。结果表明,对农业发展产生不确定性的冲击主要有自然条件及自然灾害、经济周期、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运用现代知识技术的短缺等3大冲击。降低这3大冲击,不仅是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的需要。农村土地经营权拍卖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创新农村金融与保险体系等措施可以降低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倍性冬小麦根系生长对水分和密度的响应,利用3个倍性小麦材料(二倍体栽培一粒、四倍体栽培二粒、六倍体现代品种‘长武134’)通过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研究其拔节期和开花期的根系生长和水分消耗特征,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密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和根长总量,而竞争加剧使得高密度处理的根量优势到花期显著减弱;拔节期四倍体和六倍体的根重和根长均表现出高于二倍体的趋势,花期各倍性材料之间的根重无显著差异,但是高倍性材料仍保持显著的根长优势;干旱和高密度处理均减少了花期根系在表层的分布,增加了深层根系的分布量,利于深层水分的利用。最终得到结论,六倍体现代小麦根系在不同生育期的根系干物质分配更利于产量增长,而在水分亏缺地区构建合理的群体有益于根系下扎,从而促进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并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5.
土壤类型分析的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土壤类型分析,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的土壤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容错能力强,识别速度快的优点,可望成为土壤分类工作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西藏0℃界限温度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合理开发农业气候资源。利用西藏38个站点198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和距平等统计方法,对西藏≥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4年西藏平均每10年≥0℃初日提早3.1天、终日推迟1.9天、持续日数延长5.0天和积温增加83.2℃·d,这种变化在低海拔地区表现的更明显。大部分站点≥0℃界限温度都表现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和积温增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0℃初日和积温的突变点出现在21世纪初,终日突变时间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而持续日数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突变。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地估算水污染带来的长期和潜在的经济损失,利用水污染损失率评价方法,对江西省工业废水环境价值损失率及其价值损失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8—2011年江西省工业废水造成的水污染经济损失在逐年增加,而2012年污染经济损失率则下降,这表明政府在工业废水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效果。2008—2012年江西省工业废水造成的水污染平均经济损失量为4.88亿元,占该省GDP的0.04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流动加之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人口对于城镇用地的需求十分强烈;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致使城镇各业用地需求旺盛。因此城镇的扩张与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和政府对城镇的投资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图通过引用系统工程理念中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分析导致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压力机制,并构建了测算建设用地需求模型。基于黔江区2004-2008年的数据,测得黔江区合理的城镇扩张规模,避免城镇粗放型的扩张。测得黔江区建设用地增量380.92 hm2。  相似文献   

9.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以黑河流域2000年和张掖市2007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数据集的矢量数据、2014年Landsat 8 OLI_TIRS 8月份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影像为数据源,以Arc GIS10.1、ENVI 4.8和IDRISI 17.00为计算平台,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2014年甘州区LUCC解译数据作对比分析,其Kappa系数为87.87%,表明预测与现实一致性较佳。最后对202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分类进行模拟和预测。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2000—2021年间甘州区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未利用地面积呈现较快的减少趋势;林地和水域呈现缓慢地增长趋势;草地面积变化较小。简要分析了其变化原因主要归因于政策、社会经济、人口和科学技术几方面。对202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管理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火地塘林区1958、1988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获取该地区景观格局转化数据,应用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模拟该地区景观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火地塘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主要林分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实际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该模型模拟火地塘景观未来的变化情况,但是对火地塘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模拟结果要明显好于对主要林分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模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作出定量评价,并为推进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实施提供参考。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分析计算,然后采用DEA方法对项目相对效率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各项目相对效率值有9个为1,只有河口区为0.81。说明山东省土地整理项目总体而言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和合理的投入产出,但是河口区的土地整理项目投入结构相对不合理,表现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生态防护四项投入存在冗余,且社会效益未达最大化。为促使土地整理项目取得良好效益,应在实施过程中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合理安排各项投入,并重视对项目社会效益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的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研究是世界性的课题。笔者选择重庆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小时经济圈"为研究区域,以1994年、2000年和2006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研究了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明显,耕地资源流失严重且存在明显时空差异性,流失中心层即"形成层"包括城市化进程明显的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和渝北区;"中间层"耕地流失程度次之,主要包括长寿区、渝北区部分地区以及渝西的铜梁、永川等地;"外围层"耕地变化主要以水田—旱地模式为主,包括万盛、南川、大足、潼南等区县。文章最后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雪琴  刘秀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63-367,391
中国耕地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根据重庆市1952-2003年长序列耕地和经济统计数据及1997年重庆市直辖以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重庆市耕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直辖以来耕地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①重庆市耕地变化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GDP)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98,但耕地面积的变化并不完全由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的,引起耕地大量减少的主导因素是生态保护的需要。②重庆市1997-2003年耕地共减少21.84万hm2,减少去向由多至少依次为生态退耕、建设占用、改园挖塘和灾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熵和协整理论的新疆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可以综合反映某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换程度,对于具体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利用土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是全球性的课题,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结果,笔者应用信息熵理论和协整理论及Granger因果检验,探究新疆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反映了新疆土地利用的时空情况,其信息熵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上升,其变化幅度较小,总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稳定,但南北疆土地利用差异明显;②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发展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新疆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结构及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其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以维护区域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利用长株潭地域15个县市区1996—2012时段面板数据,采用非控制变量数据包络模型视窗分析方法研究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长株潭市区县地域单元耕地利用经济效率时间变化相对稳定,市域耕地利用经济效率高于其他地域,表明外部环境因素对经济效率产生明显影响,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有利于耕地效率的提高,非控制变量的数据包络方法在不删除其他要素条件下能评价耕地单要素效率,视窗分析能解释效率的动态变化,二者结合的特定要素的DEA视窗分析方法可以给其他类型土地效率评价提供重要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好的揭示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环境领域的脱钩理论和方法,分析重庆市2001-2009年建设占用耕地和非农GDP数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04年脱钩弹性系数变化剧烈,脱钩状态由扩张负脱钩转变为扩张连接状态,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先增加后减小,波动性较大;(2)2004-2007年脱钩状态由扩张连接转变为强脱钩状态,建设占用耕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3)2007-2009年脱钩状态变化平稳,基本上处于强脱钩状态,建设占用耕地压力减小。总的来看,重庆市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由不稳定向稳定状态发展,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明显。随着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将会增大,为此,应加大对耕地保护的管理力度,采取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生产效率是竞争力的一种体现,评价中国绿茶种植的生产效率,对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DEA方法,将中国绿茶十个主产省作为决策单元,对中国十省绿茶种植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一方面得出浙江等省绿茶生产为非DEA有效,并分析了各非DEA有效单元原因所在,从规模来看,各决策单元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另一方面根据投影分析测算了各单元投入冗余量;最后为茶农优化茶叶生产决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客观评价四川油菜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找到影响油菜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运用扩展的DEA模型,对2008—2014 年间四川油菜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将四川与中国油菜主产区中其他6 个省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四川油菜生产规模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导致综合效率无效,实际单产低于潜在水平;另投入结构失衡程度较为严重,人工成本冗余量大。在省域层面上,湖北省油菜生产各效率较为突出,达到了生产前沿且生产较为稳定,其次是青海、江西,四川处于第四位,在比较区域中只具有比较优势。建议通过合理改善要素投入结构,适度调整生产规模,继续强化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等途径提高四川油菜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