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现状及面临的选择,提出应制定<植物品种保护法>,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和现阶段育种创新需要的植物品种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植物新品种权属于种子领域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保护育种权人利益和推动种子市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司法实践中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位阶低、种子市场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育种权人维权困难等问题越发突出,如何在中国制度体系下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成为有效解决植物新品种保护纠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现阶段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美国及日本同一制度的有关规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以推动农业大国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正>植物新品种权益的保护,实际上是一种权益的保护体系,即植物新品种权益的保护体系,是指法律确定的、在植物新品种权益遭受侵犯、或者在植物新品种权益的权属发生争议、或者在植物新品种权及其相关权利的行使中发生争议等植物新品种权人和相关权益人权利的行使遭受障碍时,植物新品种权人和相关权益人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或者途径,包括当事人亲自和 相似文献
4.
5.
6.
1991年12月18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通过国际谈判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要求“成员应以专利制度或有效的专门制度或以任何组合制度给植物新品种以保护”。1997年3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农业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在鼓励育种创新,促进农业和林业发展,丰富我国种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1999年开始受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至今已有21年,截止2019年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33,803件,授予品种权13,959件,品种保护在中国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本文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为起点,授权为终点,详细介绍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和管理体系,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情况、获得品种权的流程和条件,并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延长保护期限、拓宽保护客体、全面放开保护名录以及加强品种保护相关的研究;二是构建完备的体系,建立一流的测试体系、已知品种数据库、一整套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及在农业学科下开设植物新品种保护专业;三是鼓励全社会提高保护意识,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品种权申请、许可转让、价值评估、纠纷协调、涉外事务等,营造有利于品种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良好氛围;四是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上升为法,设立专门独立的法律,建立一个“强保护”、“严保护”、“同保护”的大环境,鼓励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壮大民族企业,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种业企业,翻开现代种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9.
<正>2.4.2"农业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争议、诉权(司法解释也没有明确规定)、原被告、诉讼时效、管辖法院下列行政行为可能引起行政争议:①视为撤回申请("农业细则"第10条、第31条、第34条、第35条、第39条、第52条、第53条);②视 相似文献
10.
11.
对建国以来中国农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进行较为全面分析。首先对计划经济时期农民土地权益进行分析,包括建国初期、初级合作社时期以及高级合作社时期的农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益。接着对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土地权益进行分析,包括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获得承包权、家庭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阶段农民拥有稳定的承包权,以及家庭承包责任制完善阶段农民拥有了用益物权性质的承包权。应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正致力于通过农地制度调整来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2.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保护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必要性,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缺失情况,包括经济方面的缺失和社会权利方面的缺失,从农民社会地位低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明晰两方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和法律意识、明确产权主体、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种子企业十分重视科研育种工作,促进了科研育种的快速发展,农作物优良新品种不断推出,大大加快了育种工作的步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有利地保护了育种者的合法权益,激发了育种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育种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补偿实行土地权益入股的可行性和实行此种方式应具备的条件,为完善中国征地制度,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提供一种思路。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和理性分析法。研究结论:从理论常识、法律依据、企业需求、农民需求、政府等方面分析对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补偿方式实行土地权益入股是可行性的,并提出了实行此种方式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前提条件、技术条件和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农民的文化权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不到应有的文化权益,这将非常不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当前农民文化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农村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文化的被动受众,未能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传统文化的裂隙和现代文化的陷阱制约着农村文化自身的发展等。切实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肯定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避免现代文化的陷阱,建设符合新农村发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农村文化,农民的文化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水稻育种的特色、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对水稻新品种创新与保护工作的管理、强化农业行政部门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围绕品种权的经营,建立良性的品种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依靠执法部门维护自身权益等今后仍需加强的方向和保护新品种一些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植物保护工作关系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随着有机农业的迅速发展,现有植保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博山区植保现状,认为新型的植保体系必须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树立植保工作新理念,建设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建立完善有害生物的预警体系,积极推行无害化治理;推广诱杀技术,加强有益生物保护;减少高毒农药使用,推广生物制剂;政府财政保证植保专业经费,乡镇农技人员"实职名归"。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愈来愈多,在当前的制度安排下,失地农民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思路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对待失地农民利益应遵循平等与公平、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及共同富裕的原则,提出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合理确定各土地产权的补偿标准;实施多元化的征地补偿方式,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思路。研究结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让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