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锋  何中虎  崔党群 《作物学报》2004,30(5):455-459
以2001和2002年度583份小麦样品为材料,用近红外透射光谱仪(NITS)对小麦籽粒硬度进行分析,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算法和未经导数处理、一阶导数处理、二阶导数处理3种光谱变量转换方式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算法中偏最小二乘法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3种处理方式中一阶导数处理效果最好,其定标集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技术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分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非破坏性的优点,为小麦品质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笔者首先对光谱数据进行移动窗口平均平滑和马氏距离筛选,在以上光谱预处理基础上,建立了小麦籽粒蛋白的偏最小二乘校正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小麦蛋白质的含量,预测相关系数、预测均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809、0.1130、1.973%。与用原始数据所建校正模型相比,预测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黍稷籽粒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OSS1241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100份黍稷籽粒原样进行光谱扫描,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改进偏最小二乘法两种定标方法,并对原始光谱分别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建立了黍稷籽粒淀粉定标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对黍稷籽粒原样扫描的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定标,在标准正常化+ 趋势变化散射处理、采用一阶导数、每隔4点求导、每隔4...  相似文献   

4.
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无损、快速和高效等优点,建立棉籽油分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进行棉籽油分快速大批测定,提高分析水平和效率。218份陆地棉的脱绒光籽为定标样品,通过不同的光谱数学预处理和光谱反射方式,优化棉子含油量近红外光谱法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采用(2,4,4,1)光谱数学预处理和散射校正(SNV)得到的回归方程效果最好,回归决定系数(RSQ=0.9773)和验证决定系数(1-VR=0.9646)最高,回归标准误差(SEC=0.6977)和交互验证标准误差(SECV=0.8714)最小。对30份验证样品的化学测定值和近红外光谱预测值相关系数高达0.9882,平均偏差0.65%,回归标方程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可以在实践中应用。长江流域棉花杂交种棉子含油量平均值为28.05%,含油量在26.50%~30.05%区间的品种居多,具有很大的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5.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稻米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稻谷、米粒、米粉3种形态的样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和偏最小二阶乘法(PLS),建立了6个稻米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糙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893、0.971和0.987,校正标准差(RMSEC)分别为0.507、0.259和0.183;精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RC2分别为0.897、0.984和0.986,RMSEC分别为0.497、0.186和0.190。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分析表明,预测糙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CV2)分别为0.865、0.962和0.984,内部验证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557、0.290和0.205;预测精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的模型RCV2分别为0.845、0.951和0.979,RMSECV分别为0.594、0.316和0.233。模型外部验证分析表明,预测糙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近红外光谱模型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V2)分别为0.683、0.801和0.939,外部验证标准差(RMSEV)为0.962、0.799和0.434;预测精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近红外光谱的模型RV2分别为0.673、0.921和0.959,RMSEV为0.976、0.513和0.344。用米粉建立的近红外光谱预模型准确性最高,米粒次之,基于稻谷的预测模型准确性相对较低;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分析方法一致性较好,且能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在水稻优质育种和稻米品质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叶片氮含量与透射光谱的相关性。用“秀水110”建立诊断模型,再用“协优9308”进行检测,分析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光谱与氮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可达R2=0.74。预测模型可达R2=0.84。与一阶导数光谱相比,还建立了3个植被指数:蓝波段透射光谱氮指数(BETNI)、波段透射光谱氮指数(YETNI)和红波段透射光谱氮指数(RETNI),并分别计算了它们在这三个波段的特殊波长的值。在这些特殊波长处,3个指标与氮含量的相关性明显比单叶片的透射光谱的相关性显著。YETNI610,YETNI630,YETNI643,YETNI652,and RETNI能够很好的预测氮含量;对于“协优9308”的预测结果显示YETNI570,YETNI592和RETNI最优。分析结果显示,透射光谱的氮指标(YETNI570,YETCI592,and RETNI)能够最好地预测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面粉颗粒度是影响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以2001-2002年度来自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256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激光散射颗粒度分析仪和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对面粉颗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面粉颗粒度分布特点为从北向南,硬质麦分布比例逐渐减少,软质麦分布比例逐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因其无损、快速、不使用化学试剂的特点,在油料种子脂肪酸检测中应用广泛,尤其对大宗油料种子油脂检测、种质筛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NIRS在油料种子建模方法和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分析NIRS在特种油料种子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特种油料种子样品处理、光谱预处理等NIRS建模的主要因素,阐明了NIRS在特种油料作物中的应用对发展我国油料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米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采集不同大米样品蛋白质的光谱图,并提取蛋白质官能团的特征值在波长785,910,1020,1040nm处的吸光度。通过不同建模方案的比较,最终采用非线性幂函数曲线,建立预测模型,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出光谱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米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大米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并寻找1100~2500nm波段中预测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波长。采用面积归一化(Area Normalization)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用Martens不确定性检验方法选择有效波长。发现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出不同种类的米粉,样品在主成分上的得分可以作为鉴别米粉种类及品质的依据。基于全部波长建立的回归模型,训练集r=0.9923,RMSE=0.0747。交叉验证的结果r=0.9399,RMSE=0.2103。预测集r=0.9364,RMSE=0.1607。基于有效波长建立的回归模型,训练集r=0.9899,RMSE=0.0854。交叉验证结果r=0.9437,RMSE=0.2004。预测集r=0.9079,RMSE=0.1796。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大米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采用Martens不确定性检验方法选择有效波长,并利用有效波长预测大米蛋白质含量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糜子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的简便方法,充实糜子理化性质的相关研究,首先应用双波长比色法,结合糜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图,确定其测定波长与参比波长。并利用标准工作曲线,求出样品中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由全波长扫描图谱确定了糜子中直链淀粉测定波长与参比波长分别为613 nm与520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538 nm与700 nm。结果表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浓度分别在0~0.15 mg/mL和0~0.125 mg/mL呈线性相关。实验室用此法对15份糜子种质中直链与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测得直链与支链淀粉的6次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45与0.022,回收率范围85.3%~97.9%。试验结果均满足分析要求,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用于测定糜子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可对糜子口感及品质进行评价,从而筛选出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12.
糜是北方的耐旱性作物.其解剖特征为根系层次多,次生根量大.植物体表多毛.根、茎、叶机械组织发达,薄壁细胞比例小.叶上表皮泡状细胞大,深入叶肉1/3以上,叶脉密,并有典型的C_4植物维管束环的构造.这些构造与它的栽培生物学特性及分布区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6种不同除草剂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除糜子田杂草的高效除草剂,本试验选取了6种除草剂对防除糜子田杂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糜子4~5叶期,选用56%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和24%辛酰溴苯腈,在剂量分别是756g/hm 2和375g/hm 2时防除糜子田杂草的效果最佳,株防效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糜子(Panicum miliacum L.)大孢子及雌配子体发育动态,主要结果为:雌蕊为2心皮合生,1室,内含1横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作用.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分大孢子,珠孔端3个退化,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由8核7细胞构成.受精前,反足细胞经分裂增至4~6个.  相似文献   

15.
田翔  乔治军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8):183-188
为了确定糜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糜子油得率作为响应目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提取糜子油的最佳条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糜子脂肪酸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为20:1,提取温度80℃,淋洗时间30 min 时提取条件为最佳,最佳得率为4.51%。对糜子油进行甲酯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得到其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优质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收集新疆及周边14个地区糜子种质资源,分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糜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12.37%~91.40%;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变幅在0.410~0.80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14份糜子资源的表型性状80.020%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36.414%、20.713%、8.546%、7.476%、6.87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2.5时,14个地区糜子材料被聚为2类,第1类以中国新疆北部和哈萨克斯坦糜子为主,这一类为矮秆、单株产量高、叶片短而窄,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的亲本材料;第2类以中国陕西、甘肃和新疆南部糜子聚为一类,此类为高秆、茎秆干重高、叶片长而宽,可作为饲草材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以期为糜子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采用5个糜子品种研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利用植物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茎尖愈伤组织,筛选出发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的品种,并对诱导愈伤最适激素浓度及配比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冀黍2号’出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适宜进行组织培养;2,4-D对‘冀黍2号’愈伤诱导效果最好,最适浓度为2.5 mg/L,诱导率达86.67%,淡黄色块状,结构紧密,质地较硬,继代培养后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更好。再分化过程中,2.5 mg/L 2,4-D+3.5 mg/L TDZ时,出现明显的嫩芽。该试验获得‘冀黍2号’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可为糜子再生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