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居民收人水平的不断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旅游市场需求体现出渴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需求特点,尤其希望能在优美的农村环境中增加体验,于是农业旅游应运而生。简要概述河南概况和农业旅游的概念、介绍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典型类型,分析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对河南农业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加快河南省农业旅游的发展,最终就是为了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发挥农业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赵明  李建国  张宾  董志强  王美云 《作物学报》2006,32(10):1566-1572
挖掘作物产量潜力,探索作物高产新途径,实现产量新突破一直是作物科学的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作物逆境反应的补偿基本规律和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广义补偿的概念,即作物系统的构成因子间发生不平衡变化,并通过系统调节使得不同程度变化因子之间产生补偿效应统称为作物补偿。按其变化因子间的变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得失补偿和差异补偿。得失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上,有些因子损失原有的性能为代价以换取另外因子的改善和提高,这通常出现在逆境条件中,是作物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补偿。差异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构成因子共同增效中,增量多的因子与增量少的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获得补偿的特殊现象。作物补偿在补偿效果上可分为超量补偿、等量补偿和部分补偿;在补偿的层次和范围上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即在作物与环境、作物内部各因子间以及从群落到分子水平各层次均可存在补偿机制。基于作物于广义补偿和产量分析的“三合结构”基本框架,指出作物高产突破是基于得失补偿基础上重点突破差异补偿,所采取的技术途径是结构性挖潜和功能性挖潜,两条途径在作物超高产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补偿机制及其挖潜途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高产突破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丘陵地区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陵红壤是南方地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衢州市属比较典型的南方红壤区,但因红壤所处地形地势复杂多变、植被覆盖度低和水源水利设施不足等原因,旱灾频繁,笔者综合分析旱情发生原因,根据本市有关试验研究和业巳实践证明的有关技术、农民经验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丘陵地区农业节水抗旱的相关技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高产节水技术与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肥地力条件下,通过5年不同气候年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灌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均较干旱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2~4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生产中节水潜力巨大。干旱年产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递增,平水年1~4水处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丰水年不灌水的处理产量达到7 500 kg/hm2以上,灌1~2水达到了8 250 kg/hm2以上,2水以后则不增产,甚至减产,说明丰水年过多灌水对产量不利。不同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下降,0~4水分别为18.29,16.62,15.53,14.62和13.18(kg/(hm2.mm))。不同品种间抗旱节水能力差异显著。晋麦47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的情况下表现抗旱性强,适宜旱地种植。石家庄8号、石麦15号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灌1~2水的情况下均表现突出,抗旱节水。邯6172、石麦18号在2~3水的情况下表现节水高产,石麦18号产量潜力最大,平均产量超过9 000 kg/hm2,最高达10 138.8 kg/hm2。参试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石麦15号、石家庄8号和邯617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并且在节水条件下产量突出,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黄淮海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现状,总结了近20年来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重要农业生产基地-黄淮海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黄淮海地区特殊的环境状况提出农艺节水、生物节水等节水措施,为指导该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和万忠 《种子科技》2019,(12):156-156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实现了精细化、机械化管理,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灌溉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但是,在传统技术下农业灌溉技术水平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基于此,在研究现代农业中,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策略非常重要,有助于大力发展农业,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确定了农民收入、农机产品价格、作物种植的单一性、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力价格、机械化作业的难易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八个因素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8.
上海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位于东海之滨的独特地理位置与悠久的人类经济活动,赋予了上海旅游资源浓郁的海洋特征,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体系,为海洋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介绍了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旅游,指出上海在其发展进程中与海洋形成的密切关系,认为上海具有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的巨大优势,因此,提出利用这些优势,从制度、观念、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层面发展上海海洋文化旅游,以很好的促进上海海洋文化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湘中、南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配合烤烟漂浮育苗技术在湖南的推广应用,针对当地实际,对漂浮育苗基质配方、肥料配方及漂浮育苗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泥炭、炭化谷壳和珍珠岩按一定比例配成的14号基质较好的协调了基质中固、液、气的比例,适于漂浮育苗;漂浮育苗专用肥配方2充分利用水源中的钙镁等矿质成分,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漂浮育苗的推广应用;12月中旬是湘中、南烟区适宜的播期,能满足烟株120d以上的大田生育期和避免与后茬作物争季节的矛盾;剪叶3~5次、剪叶面为1/3~1/2烟叶面,有利于烟苗素质的提高;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表明,在育苗成本、烟苗素质、经济性状和对病害的防治等方面,漂浮育苗较两段育苗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茹梅 《种业导刊》2011,(12):29-30
转基因作物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基因,并将其转入作物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作物新的遗传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其本质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作物遗传改造。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高效的改良作物性状和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王茂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54-159
本文以贵州为例,从协同论、系统论观点出发,对旅游业与农村产业的内部协调和外部关联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分析该系统存在的良性协调互动圈层结构的动力机制,提出稳固其良性协调互动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构建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部分协调互动的动力机制“七叶水轮机”模型,揭示了外环起到稳定内环良性协调互动的功能。随着外环境变化作用于内环的动力机制表现出显著时空差异,因而该动力模型亦是一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农村旅游资源,并且可致力于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旅游电子商务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式,电子商务和旅游业具有天生的适应性,所以农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应用对于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在此过程中,加入农产品交易的整合发展,那将是一条具有创新模式的、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这必将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增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217-220
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的新型营业形态,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时尚的变化,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在市场力、政策力等共同创造出的能够满足乡村旅游者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型旅游产品与服务形态。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地位快速提升、体系逐渐形成的特征。北京乡村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并首次推出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家、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8种乡村旅游新业态。总结北京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抓住乡村旅游新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分工细化、加速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最后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熊礼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7):285-290
为解决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主客冲突问题,构建和谐旅游目的地,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农业文化遗产地紫鹊界梯田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以旅游主客冲突感知为调查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把旅游主客冲突因子归为环境冲突因子、社会风气冲突因子、文化冲突因子、个人经济冲突因子、游客正常行为冲突、态度冲突、社会经济冲突、游客不文明行为冲突,并得出旅游主客交往的意愿都很强、旅游主客冲突普遍存在以及旅游主客冲突管理具有必要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经济生态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农业发展长效机制以解决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笔者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经济学理论总结工农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特点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规律,基于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分析,探讨工农业协调发展以减少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可行性,并提出减少农业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及多层次政策体系。结果表明,对农业发展产生不确定性的冲击主要有自然条件及自然灾害、经济周期、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运用现代知识技术的短缺等3大冲击。降低这3大冲击,不仅是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的需要。农村土地经营权拍卖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创新农村金融与保险体系等措施可以降低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马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23-327
研究目的: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旨在分析浦江镇农业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合理结构及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数据的梳理,比较上海市、闵行区和浦江镇三级部门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揭示浦江镇农业各部门在闵行区内的竞争力情况。研究结果:种植业和畜牧业对浦江镇农业整体的带动作用强,而林业和渔业在其农业产业结构中显现出衰退的迹象。研究结论:应从加强林业与农业休闲产业的融合,强化农产品流通与服务业的建设,发展畜牧养殖新技术等方面着手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远洋渔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中国远洋渔业产业中名列前茅,分析和总结上海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动力因素对国内其他区域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渔业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运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以上海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历程为主线,从生产要素、市场要素和其他产业等方面总结、提炼了上海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因,并结合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对上海远洋渔业产业优先发展的主导动力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外部机会、政府行为、竞争压力和消费需求与消费方式的变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因,而远洋渔业资源、技术资源、资金、深加工、物流、市场和专业人才的投入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的源泉,而产学研合作是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研究了农产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指出由于成熟的产业链和同业竞争威胁的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各方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由科技创新体系、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构成的支撑平台,进行合作创新,并提出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丽媛  马莹  马佳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4):139-146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形式,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索推动大都市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有效举措。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利益共享、企业带动、品牌引领等方面梳理了上海浦东新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瓶颈,通过借鉴国内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经验,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借鉴国际经验,提升配套服务,多措并举,扩充渠道等对策建议推进浦东新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