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饲料中常用的酶种主要有淀粉酶、果胶酶、蛋白质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糖化酶等。(一)饲料酶制剂的主要作用1.消除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性原料存在一些非淀粉多糖、果胶、植酸纤维素聚合物,使动物消化道中内容物和黏度增加,影响动物对有效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酶制剂中的多种酶特别是β-葡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和纤维素酶,能将这些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而降低了消化道中物质的黏度,有效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难于消化的成分较多,如植酸盐、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纤维素、果胶,而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的酶制剂就是植酸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而对于早期幼小畜禽来讲主要是其内源酶分泌不足,可在常规日粮饲料中添加以淀粉酶、蛋白酶为主的复合酶,以促进营养物的消化吸收,消除营养不良和减少腹泻发生。现将这些饲用微生物酶制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NSP酶对植酸酶降解植酸效率的影响。试验以肉鸡常用豆粕为研究材料,设6个处理,试验Ⅰ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试验Ⅱ组添加0.5FTU/g植酸酶,试验Ⅲ、Ⅳ、Ⅴ、Ⅵ组分别在试验Ⅱ日粮基础上添加纤维素酶20U、果胶酶20U、木聚糖酶20U、复合酶(7U纤维素酶+7U果胶酶+7U木聚糖酶),比较不同处理植酸磷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与不添加任何酶比较,添加植酸酶、植酸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植酸酶+木聚糖酶、植酸酶+纤维素复合酶对豆粕中植酸磷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36.98%、37.06%、37.67%、38.20%和38.28%。与仅添加植酸酶比较,植酸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植酸酶+木聚糖酶、植酸酶+纤维素复合酶对豆粕中植酸磷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0.10%、0.87%、1.55%、1.64%。此结果说明,NSP酶能够提高植酸酶降解植酸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1酶制剂近年来,我国酶制剂产品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开发出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甘露糖酶、植酸酶等上百个产品。目前最常用的酶制剂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降解多糖和生物大分子物质为主,主要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混合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影响。本试验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7个组,其中1个对照组(CK),6个处理组分别为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XWMJ)、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PJXW)、β-葡聚糖酶+果胶酶(PJGJ)、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PJGL)、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PJMJ)和木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MJBR),每组3个重复,并在56 d的青贮结束后比较不同处理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PJXW组、PJGJ组、PJMJ组和PJGL组的全株玉米青贮在感官的气味、结构和颜色评定中,青贮效果较好;与CK组相比,PJXW组、PJGJ组处理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提高,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XWMJ组和PJGL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JXW组和PJGL组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显著低于CK组。可见,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PJXW)和β-葡聚糖酶+果胶酶(PJGJ)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分别设定6个水平添加到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剂量;然后根据各单酶最佳添加量,将4种单酶分别设定3个水平:木聚糖酶(750、800、850 U/g),β-葡聚糖酶(50、100、150 U/g),纤维素酶(700、750、800 U/g),植酸酶(1 000、1 500、2 000 U/kg),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设置9种组合方式,以净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粮残渣总能为检测指标,确定4种单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结果表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0~3周龄分别为800、130、770、1 360 U/kg;4~6周龄分别为800、130、790、1 470 U/kg;4种单酶组合的最佳酶谱均为木聚糖酶850 U/g、纤维素酶750 U/g、β-葡聚糖酶50 U/g、植酸酶2 000 U/kg。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1~21日龄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能对照组饲喂低能饲粮,4个酶制剂添加组饲喂低能饲粮+0.01%酶制剂(酶制剂1组:木聚糖酶,酶制剂2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酶制剂3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酶制剂4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饲养试验时间21 d.结果显示:1)酶制剂2组、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3种酶制剂添加组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表观利用率比低能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其中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表观利用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酶制剂3组、酶制剂4组肉仔鸡的蛋白质和能量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低能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添加酶制剂后能使21日龄肉仔鸡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增加,隐窝深度降低,其中酶制剂4组对空肠黏膜形态结构有较好改善作用,酶制剂3组对回肠黏膜形态结构效果最好(P<0.05),各酶制剂组对十二指肠黏膜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能提高能量表观利用率,改善低能饲粮下肉仔鸡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使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到正常饲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释放效率的影响。选取玉米、小麦、大麦、高粱、麸皮、次粉、豆粕、棉粕、DDGS等9种常用饲料原料,利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动物胃肠道消化过程,研究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及三种复合酶处理对原料中Fe、Cu、Zn和Mn元素的释放效率。结果表明:植酸、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抗营养因子对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的消化吸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应的酶制剂处理,可改善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释放效率,其中植酸酶在饼粕类饲料原料中表现的较为明显,木聚糖酶在能量饲料原料中对Fe、Zn元素的释放有较好的效果,β-葡聚糖酶可提高谷物类饲料中Zn、Fe、Cu元素的释放,且对棉粕中Fe、Cu、Mn的有效利用有较大促进作用。复合酶处理在数值可改善各种原料的微量元素释放效率,但对各种元素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中科1号黄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自然干燥、39℃干燥和65℃干燥3种干燥方式下苜蓿种子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发现,39℃为不影响苜蓿种子萌发率的最高干燥温度,65℃干燥可使苜蓿种子萌发率下降50%;39℃干燥和自然干燥相对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查明治疗杂交奶牛痒螨病的最佳药物。方法采用6种不同药物对杂交奶牛痒螨病予以治疗,分别在用药后的d 20、40、60、80观察其疗效。结果不同的药物对杂交奶牛的痒螨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痒螨病的复发率较高,80 d后观察,试Ⅰ组(克虫星组)疗效最好,痊愈率达60%,试Ⅵ组(农用柴油组)疗效最低,痊愈率只有20%。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对多年生禾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设置了6种恒温、5种变温,对22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各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最初萌发时间等指标,来探讨发芽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供试种子在变温下的发芽率普遍高于恒温下,20℃时种子在萌发的第9d按发芽指数统计有13种达最大值,所有品种的发芽指数对温度反应的排序为5<10<10~15<15<20℃,各牧草种子的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芽的最适温度因种和品种而异,本试验的22种牧草发芽最适温度在15~25℃之间。  相似文献   

14.
呋喃妥因残留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醛基苯甲酸对呋喃妥因代谢物1-氨基乙内酰脲(1-Aminohydantoin hydrochloride,AHD)进行衍生化,衍生物1-氨基乙内酰脲-4-羧苯基肟(CPAHD)通过混合酸酐法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偶联,用紫外扫描(UV)和变性凝胶电泳(SDS-PAGE)对偶联物进行验证。将偶联成功的人工全抗原(CPAHD-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32 000。用间接竞争ELISA鉴定抗体特性,结果显示:抗体对AHD与对硝基苯甲醛的衍生物(NPAHD)的灵敏度高,IC50为30.63μg/L,特异性好,与CPAHD有部分交叉反应外,与其他3类硝基呋喃类药物及代谢产物无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0.01%)。结果表明,用CPAHD-BSA作免疫原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针对AHD衍生物(NPAHD)的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制备AHD单克隆抗体和研制快速筛选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汪玺 《草业科学》1995,12(3):48-49,52
对影响瘤胃瘘管-尼龙袋法测定牧草干物质消失率的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瘤胃瘘管的安装以两步法比一步法好。尼龙袋在瘤胃中的停留时间以24h。尼龙袋中的样品量对消失率影响不大。尼龙袋在瘤胃内容物中的深度对消失率无明显影响,供试动物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放牧地上研究了鸡脚草、牛尾草体内糖分含量的积累与放牧后再生速度、温度的关系;糖分含量的积累与化学成分含量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的茎叶部和根部糖分含量的积累均随着温度升高,放牧后再生速度加快而减少;随着温度降低,再生速度缓慢,糖分含量积累显著增加。两种牧草茎叶部糖分含量均高于根部。鸡脚草茎叶部糖分含量略高于牛尾草,而牛尾草根部糖分含量高于鸡脚草。两种牧草体内糖分含量的积累与化学成分含量尚未发现明显规律性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利用人工草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部分地区鹅球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鹅球虫感染情况。方法在扬州、南京、常州、无锡不同地区选择37个鹅群,群体采样法采集粪样,饱和食盐水收集卵囊,显微镜下观察,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查37个鹅群,球虫阳性27个群,占78.38%。共检到1科3属8种球虫,其中艾美耳属(Eimeria)6种: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有毒艾美耳球虫(Etlocens)、金黄艾美耳球虫(E.fulva)、赫尔曼艾美耳球虫(Ehermani)、法立兰艾美耳球虫(E.farri)、多斑艾美耳球虫(E.stigmosa);泰泽属(Tyzzeria)1种:稍小泰泽球虫(rparvula);等孢属(Isospora)1种:鹅等孢球虫(L.anseris)。稍小泰泽球虫、赫尔曼艾美耳球虫、多班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其感染率分别为86.21%、75.86%、58.62%;天鹅主要感染稍小泰泽球虫,其感染率为60%。结论江苏地区鹅球虫感染率较高,需要加强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RSS培养基体外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结肠小袋纤毛虫在RSS培养基中种群生长情况。方法在不同米粉含量,不同血清含量,不同PH值的RSS培养基中接种相同量的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以及在同样的RSS培养基中接种不同量的结肠小袋纤毛虫,进行培养观察,计算其种群自然增长率及世代时间。结果米粉含量为20mg组的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血清含量对种群自然,增长率影响不大,但在最高峰时,20%~25%血清组虫体密度最大;培养基在PH值为7.0和7.5条件下,虫体密度均在d4达到高峰,之后下降。结论培养基中适宜的米粉含量为20-30mg/安瓿,血清含量为20%~25%,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7.0~7.5。  相似文献   

19.
以家蚕纯种“秋白”为实验材料,调查家蚕雄蛾的交配能力和受精效果.结果表明:在同等交配时间内,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受精效果呈下降趋势.认为这与雄蛾体力的消耗、雄蛾生殖系统分泌物成分的变化以及雄蛾一次射精量的变化等有关.鲜雄蛾交配1小时和再交雄蛾交配次数在6次内、交配时间3小时的受精效果能达实用水平,交配次数为9次的受精卵率仍为90%以上,这对实际应用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长牦牛绝食期等热区及区外产热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呼吸测热与体温、呼吸频率及心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在海拔高度3250m处对1—3岁12头绝食牦牛等热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牦牛等热区为8—14℃;高于14℃时试牛的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剧增,绝食产热增加,每升高1℃,日产热增加10.5kJ/kgW~(0.52);低于8℃时,心率及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但体温降低,绝食产热减少,每下降1℃,日产热减少14.6kJ/kgW~(0.52);低于-20℃时,每下降1℃,日产热增加18.4kJ/kgW~(0.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