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对吐鲁番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茉莉酸甲酯改善‘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提供参考。以吐鲁番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于果实着色前和着色初期分别使用不同浓度(20、60、1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果穗2次。采收期测定果实色泽和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指标间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果实色泽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适宜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着色前和着色初期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克瑞森无核’葡萄,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进而显著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处理后的果实红绿色差指标a值、彩度指标C值显著增大,而果面亮度指标L值和黄绿色差指标b值显著降低,果面色泽显著改善;茉莉酸甲酯处理能够显著增大果粒纵径、横径,减小果形指数,增大果粒质量和果穗质量,同时显著增大果梗粗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浓度过高会造成果梗耐拉力减小,耐贮运性能下降,可滴定酸含量过高,花色苷含量增幅不大、着色指数不高;而低浓度处理容易出现果粒萎蔫现象。选取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密切相关的15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果实品质优劣顺序为60 mg/L> 20 mg/L> 100 mg/L> CK。综上,吐鲁番地区于果实着色前和着色初期使用浓度为60 mg/L的茉莉酸甲酯喷施‘克瑞森无核’葡萄果穗2次,可显著改善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丙酯(PDJ)对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能够改善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最佳浓度,以新郁葡萄为试材,在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丙酯(0、20、60、100 mg/L),分析测定果粒重、果粒纵径和横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及果皮叶绿素含量、色差、花色苷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茉莉酸丙酯(PDJ)可以增加新郁葡萄的果粒重、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果皮中叶绿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果实着色和提高果实品质,以喷施茉莉酸丙酯(PDJ) 60 mg/L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ABA、GA3和6-BA处理对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欧亚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 L.)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于转色期前7 d分别对果实进行不同质量浓度ABA、GA3和6-BA处理,研究葡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1)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100和200 mg/L ABA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果实总糖、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总酸、单宁和总酚含量,但2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质量浓度GA3处理总体上使葡萄果实中的总糖、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有所提高,总酸、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但不同质量浓度GA3处理对果实总糖和总酸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400 mg/L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单宁和总酚含量。(3)不同质量浓度6-BA处理使赤霞珠果实中的总糖含量略有提高,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400 mg/L 6-BA处理使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总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单宁和总酚含量有所提高。【结论】100和200 mg/L ABA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部分品质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400 mg/L GA3处理对果实着色具有促进作用,而400 mg/L 6-BA对果实着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二氢茉莉酸丙酯(prohydrojasmon,PDJ)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初期分别用不同浓度(T1:500 mg/L、T2:1 000 mg/L、T3:1 500 mg/L) PDJ对穗轴进行涂抹处理,定期检测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粒重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DJ处理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促进了果实着色; PDJ处理有利于果实颜色指数CIRG值的提高,而对果面亮度L*值无影响。不同浓度PDJ处理均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3种PDJ浓度处理均能提高‘巨玫瑰’葡萄果实品质,促进着色,且以1 000 mg/L PDJ处理效果最佳。结果为合理利用PDJ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脱落酸(ABA)对苹果果实着色相关物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脱落酸(ABA)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寒光苹果果实的着色程度,同时使果实的一些重要品质提高。ABA处理促进了果皮花青苷合成和叶绿素降解,提高了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研究表明,ABA处理改变了果实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和平衡,即ABA处理降低了果实中赤霉素(GA3)的含量,改变了果实中生长素(IAA)与玉米素(ZR)之间的动态含量平衡。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脂类物质对“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能够改善“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最佳茉莉酸丙酯(PDJ)浓度。以“新郁”葡萄为试材,在“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丙酯(PDJ),每种试剂分别设置3个浓度,20mg.L-1,60 mg.L-1,100 mg.L-1,以喷清水为对照。分析测定果粒质量及果粒纵横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可滴定酸、果皮叶绿素、色差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丙酯(PDJ)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水平,提高果实着色、品质;喷施60 mg.L-1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参与调控ABA促进葡萄着色的相关基因,探讨ABA促进葡萄果实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红巴拉多'葡萄为试材,在转色前期(约花后6周)使用300 mg·L-1 ABA对果穗进行浸果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观察表型,并利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测定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8.
赵权  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43-18445
[目的]探讨NAA和6-BA对山葡萄果实的花色苷及相关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优质山葡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双红"山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转色期分别用NAA(200 mg/L)和6-BA(100 mg/L)处理果实,探讨其对山葡萄果实着色及相关品质的影响。[结果]NAA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6-BA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6-BA对提高山葡萄品质和增加花色苷含量具有促进作用,NAA对提高山葡萄品质和增加花色苷含量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ABA与NAA对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果实转熟期应用ABA(1000mg/L)、NAA(200mg/L)处理葡萄果实。结果表明,浙江北部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用ABA、NAA对葡萄的果实再垃影响不大;ABA处理的果实固峻比明显大于对照,着色强度c值增大,色度角h降低,花色素苷含趟显著增加。而NAA处理的果实周酸比小于对照,c与h均无显著变化,术能促进花色素莳的积累。因此,应用ABA可以促进红地球葡萄果实的着色和改善风味,NAA处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套袋对水蜜桃"红凤"和"清水"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蜜桃“红凤”和“清水”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硬核期套袋处理对果皮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在一直套袋的条件下,果皮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速度加快,花色苷的积累受到强烈抑制,果实着色变浅;套袋一除袋处理能够改变果实花青苷含量,提高果实的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值,使果实着色鲜艳,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1.
檀根甲 《农家顾问》2010,(11):28-28
除内袋时间适当提前可明显提高单果质量、果皮花青苷含量和果实着色面积,与果实采前18天除内袋处理相比,果实采前24天除内袋处理的单果质量、果皮着色面积和花青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0.98%、28.15%和13.44%,但除内袋时间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庚村阳桃为试材,于硬核期对果实进行白色、黄色、外白内黑、外黄内黑4种不同纸质果袋的套袋处理,并于采前7 d对部分果实进行拆袋处理,不套袋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适宜庚村阳桃优质栽培的套袋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袋、白袋拆、黄袋处理对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重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处理显著降低;套袋处理均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其中黄袋、黄袋拆、白黑袋、白黑袋拆、黄黑袋拆处理的降低程度较小;套袋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肉可滴定酸(titritableacidity, TA)含量;除黄袋拆外,其他处理均提升了果实硬度;白黑袋、黄黑袋处理能显著降低果肉花青苷含量,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白袋、白袋拆处理能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不同纸质果袋遮光强度不同,对L*、a*、果实着色指数(CIRG)的影响不同,其中白袋、白袋拆、黄袋拆综合表现较好。白袋处理的果实花青苷含量在所有样品中最高,但果实外观暗红,着色过深;黄袋处理的果实果...  相似文献   

13.
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苹果果皮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BA、BR与S3307对苹果果实进行喷施处理,以便筛选出促进果皮着色及增进果实品质的最佳药剂浓度。试验结果表明:ABA与S3307处理对果皮花青苷含量、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重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BR对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各种浓度药剂处理对花青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重影响效果不同,药剂对两个苹果品种的作用亦有差异。最终筛选出低浓度ABA、高浓度BR及高浓度S3307为最佳药剂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疏花对葡萄果实花色苷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5年生美人指葡萄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对果穗进行疏花和整形修剪,测定其对葡萄果实花色苷含量、着色指数、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单粒重和纵横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人指葡萄在初花期只保留果穗下端6 cm部分,可以显著上调花色苷合成调节基因VvmybA1和结构基因VvUFGT的表达水平,促进果实花色苷的含量增加,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另外还能促进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含量的增加,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单粒重和纵横径。本研究结果对于探究葡萄花色苷合成调控及葡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套袋对嘎拉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陕西不同海拔果区套双层纸袋对嘎托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双层纸袋显著改善了果 实外观品质,提高果面洁净度,增加果皮花青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使花青苷/叶绿素比值大幅度提高,促 进了果实着色,但对果形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套袋还使嘎拉苹果的单果重、糖、酸和vC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 低,对果实风味有所影响。综合套袋嘎拉苹果的品质及商品性,认为套袋对嘎拉苹果品质的影响利大于弊,值 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TDZ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夏黑葡萄为材料,盛花期和花后2周分别用50 mg/L GA3处理,同时分别添加1、3、5 mg/L TDZ,以添加3 mg/L CPPU处理为对照,研究添加TDZ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2周添加不同浓度TDZ都显著增大夏黑葡萄果实单果重和果实纵径和横径,其中以花后2周添加5 mg/L TDZ处理增大果粒效果最明显,单果重达6.65 g;各处理对果形指数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TDZ处理均显著提高夏黑葡萄果实花青苷含量,分别为对照花青苷含量的167.55%、199.87%、173.18%;同时,TDZ处理导致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不同质量浓度脱落酸(ABA)和乙烯利(ETH)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花色苷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玉泉营产区2002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对葡萄喷施100、200、300mg·L-1脱落酸和400、500、600mg·L-1乙烯利,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质量分数及总酸、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和类黄酮质量浓度,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花色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可有效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总花色苷、类黄酮质量浓度及PAL活性,其中300mg·L-1 ABA处理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果皮中共检测到花翠素3-O-葡萄糖苷(Dp)、花青素3-O-葡萄糖苷(Cy)、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Pt)、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Pn)、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Mv)、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Pa)、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Ma)、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Pc)和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Mc)9种花色苷,且300mg·L-1 ABA可极显著提高葡萄花色苷质量浓度,其中4种主要呈色花色苷Pt、Mv、Ma和Mc较对照分别提高49.42%、35.60%、26.27%和37.74%。研究得出,ABA和ETH处理可显著改善‘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其中300mg·L-1 ABA处理可极显著促进葡萄成熟及果皮花色苷质量浓度的积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芸薹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3种外源物质对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8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在转色初期,整株分别喷施ALA(50、75、100、125、150 mg/L)、BR(0.10、0.25、0.50、0.75、1.00 mg/L)和ABA(10、20、30、40、50 mg/L),直至有水滴滴下,分析不同处理对葡萄色泽指数及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穗质量、单粒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ALA、BR和ABA处理后的果实颜色指数(CIRG)及果皮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相比对照显著提高且随着各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本在ALA 100 mg/L、BR 0.75 mg/L和ABA 40 mg/L处达到峰值,而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果实内可滴定酸含量相比对照显著降低,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各处理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提升效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4>A3>C4>C3>A4>B3...  相似文献   

19.
以5年生大棚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沿树行铺设不同反光膜(透湿性反光膜、银灰色反光膜、银色反光膜),以不铺膜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时期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阻抗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测定不同时期葡萄果实穗质量、单果质量、花青苷含量、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不同光环境条件对大棚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设施葡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应用透湿性反光膜、银灰色反光膜、银色反光膜大棚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透湿性反光膜葡萄叶片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应用透湿性反光膜、银灰色反光膜、银色反光膜后叶片叶绿素含量略高于对照;应用透湿性反光膜显著提高了葡萄果实穗质量,3种反光膜处理下果实中花青苷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反光膜的应用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在设施内铺设反光膜可有效改善葡萄叶幕下的光环境,增进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提高果实花青苷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其中透湿性反光膜效果较突出。  相似文献   

20.
ABA和6-BA对山葡萄果实着色及相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品种双丰为试验材料,在转色期分别用1 000 mg/L ABA和100 mg/L 6-BA处理果实。结果表明:ABA和6-BA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类黄酮、花色苷、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都高于对照;滴定酸含量低于对照;L、H值小于对照,a、b、c值均高于对照。ABA和6-BA对提高山葡萄品质和增加花色苷含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