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白蛾第1代幼虫期喷施了小分子诱导制剂,喷后3d美国白蛾幼虫活动迟缓率达90%,不再取食危害叶片,不能正常完成化蛹,幼虫肠道蛋白凝结死亡。试验为防治美国白蛾提供了有效、安全、无公害的防治药剂,改变了以往重复喷药效果差的局面。小分子诱导制剂防治美国白蛾每代喷药一次即可,喷施次数少、用量小、经济、安全、无毒,属于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明确蠋蝽对美国白蛾捕食的行为学特点,评价其捕食能力。  方法  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蠋蝽成虫和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捕食行为特点和捕食能力。  结果  蠋蝽取食美国白蛾幼虫表现为搜寻、刺探、等待和取食4种行为。不同虫龄组合在搜寻时长(P = 0.005)和取食时长(P = 0.002)上差异极显著。在蠋蝽虫龄一定的情况下,搜寻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减少,取食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蠋蝽的口针从幼虫头部刺入的比率显著高于胸部和腹部(P = 0.001),推测有利于蠋蝽迅速控制和杀死幼虫。蠋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0.011 4 ~ 0.198 1 < χ20.05 = 9.49),蠋蝽的捕食量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蠋蝽成虫和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均超过8头,蠋蝽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瞬间攻击率均高于4龄和5龄幼虫。蠋蝽林间套袋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试验结果显示:蠋蝽成虫捕食量(6.60 ± 0.40)头 > 蠋蝽5龄若虫捕食量(4.20 ± 0.58)头 > 蠋蝽4龄若虫捕食量(2.40 ± 0.25)头。  结论  本研究表明蠋蝽成虫与蠋蝽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适用于美国白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对美国白蛾幼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新的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方法,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处理4龄美国白蛾幼虫,采用微量点滴法和夹毒叶片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4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率,研究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美国白蛾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各级浓度提取物乙醇溶液对美国白蛾各龄级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效果,5.0、2.0、1.0、0.5和0.25 g/L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溶液处理的4龄美国白蛾幼虫24 h后,校正死亡率为64.85%、63.15%、53.77%、34.56%和3.89%。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美国白蛾对不同蔬菜危害的风险性,以期应对未来可能突发的美国白蛾疫情对蔬菜的危害。[方法]通过人工利用番茄、茄子、菜豆、芹菜、萝卜、黄瓜、白菜叶片饲养美国白蛾幼虫,以梓树为对照,观察各种蔬菜上的美国白蛾幼虫生长情况、死亡数和化蛹数,进行危害风险性评估。[结果]美国白蛾幼虫不能在茄子、番茄、菜豆叶片上存活;在各蔬菜处理中,美国白蛾幼虫可在白菜和黄瓜叶片上正常化蛹。[结论]美国白蛾对常见蔬菜黄瓜和白菜的潜在危害风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美国白蛾幼虫取食习性及对常见行道树寄主的嗜食性特征,本文利用法国梧桐、白蜡、垂柳、樱花、红叶李和白杨叶片作为饲喂寄主,通过室内饲养、生物统计、定点标记等方法研究了美国白蛾幼虫的取食选择性行为。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对不同寄主的取食习性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寄主饲养的幼虫对常见行道树的嗜食性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试验材料为初孵幼虫有关。美国白蛾幼虫对青岛地区常见行道树的嗜食行为说明该昆虫的取食方式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美国白蛾幼虫对环境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研究美国白蛾生物学、生理学以及病理学等的必要手段。本试验通过对美国白蛾幼虫饲养器具的改进,以提高美国白蛾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在养虫盒内加网的方法饲养效果死亡率普遍降低,化蛹率及蛹重普遍提高,饲料更换更简捷,为美国白蛾的人工大量饲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有害生物,调查其发生规律,有利于进行科学防控。2009年4月,通过系统调查美国白蛾幼虫的发生、发展规律,记述了美国白蛾幼虫各龄体色变化特点、龄期辨别方法、幼虫发育历期及取食特点和活动规律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丽草蛉和异色瓢虫对美国白蛾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著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著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美国白蛾(Hypantria cunea Drury)的食性与低温驯化和抗寒性的关系,选取沈阳地区的美国白蛾种群,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取食偏好、饥饿天数、低温驯化与其过冷却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不同的寄主树木中,幼虫取食率差异极显著,幼虫对龙爪槐的取食率最大(42.12%),对山杏的取食率最低(4.01%);不同饥饿天数处理对5龄幼虫的取食率和过冷却点都会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取食不同寄主树木的幼虫过冷却点不存在显著差异;美国白蛾越冬蛹在5.0,-15.0,-18.0℃温度条件下,进行24h和0.5h的低温驯化,在-18.0℃,24h组合条件下其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17.50℃和-8.15℃);在5.0℃,0.5h组合条件下其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13.00℃和-3.24℃),但各温度和时间组合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美国白蛾越冬蛹在供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低温驯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据L.O.Warron(1967)统计,在北美、欧洲、亚洲,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共有175种。在北美由于受到天敌的控制,因而美国白蛾不是一种引人注意的害虫。在亚洲,美国白蛾于1958年传入朝鲜半岛,据日本和朝鲜报道,适应它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才6种(寄生蝇3种、姬蜂1种、小蜂2种)。苏联1978年报道已发现寄生性天敌30余种,其中某些种类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0%,基本上可以控制美国白蛾的传播和流行。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有相似的情况,如一种绒茧蜂(Apanteles sp.)对白蛾幼虫的寄生率一般年份30-40%,个别年份高达70~80%。在国内1985年报道,辽宁丹东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有9种(寄生蝇3种、姬蜂4种、绒茧蜂1种、赤眼蜂1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鱼虾养殖等水域采取无人机和喷雾机喷施不同浓度的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无人机每亩喷施10ml、15ml、20ml防治美国白蛾2-3龄幼虫,施药15d后防治效果后分别达到57.43%、73.15%、88.28%;喷雾机喷施1500、2000和250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1-3龄幼虫,施药15d后分别达到94.82%/88.51%、87.63%。在防治生产上,防治时期以美国白蛾幼虫1-2龄为佳,选择喷雾机喷施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在树木高大、交通不便的林分,可采用无人机每亩喷施20ml药剂,防治效果良好。该药剂对鱼虾安全,可在鱼虾养殖等水域大面积推广,能有效降低美国白蛾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2.
应用R44型直升机在沧州地区进行低空超低量喷洒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结果表明:25%灭幼脲采用R44型直升机低空超低量喷雾雾化效果好,飞防后7d美国白蛾幼虫虫口减退率高达90.2%,药后15d达到了95.1%,能有效控制1代幼虫数量,达到疫情控制的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在北京市丰台区首次发现是2006年6月,发现地点位于南三环路旁,发现虫体为幼虫。2006-2010年,对美国白蛾在丰台区的发生规律、寄主植物、传播扩散、危害情况和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美国白蛾在丰台区每年发生3代,在危害的树木周围枯枝落叶和土缝中化蛹越冬;6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发现美国白蛾危害的植物35种,其中法桐、臭椿、桑树、榆树和白蜡受害最重。发现美国白蛾幼虫极易随人类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通过布设45041诱捕器的监测,2010年在丰台区共发现疫点123个。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包括:(1)加强检疫控制人为传播;(2)剪除初龄幼虫群居网幕;(3)10月上旬于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距地面1m处集中消灭;(4)老熟幼虫期释放寄生性天敌周氏啮小蜂,寄生率可达55%;(5)树冠喷洒灭幼脲Ⅲ号、杀铃脲、除虫脲和高溴氯氰菊酯等杀灭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8%;(6)大范围发生区的飞机防治。2008-2010年受害林木逐年减少,分别为2567株、1428株和987株,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下树化蛹的过程为昆虫病原真菌与之接触侵染提供了有利环境。从来源于河北、北京地区的22株球孢白僵菌和2株粉拟青霉菌中,筛选出对美国白蛾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FD和粉拟青霉菌株SH9-4,通过爬行接触接种的方法,测定了它们对进入下树化蛹过程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的侵染效果。研究表明,接种144 h后,白僵菌校正致死率92.4%,LT50为87.06 h;粉拟青霉校正致死率94.9%,LT50为92.34h;受感染的老熟幼虫多在预蛹阶段死亡。同时,对生产出的白僵菌和粉拟青霉的固体菌剂,通过在树干基部施菌的方法进行了小规模的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和粉拟青霉对越冬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和83.5%,对第2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和87.0%。表明针对美国白蛾下树化蛹进行防治是用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其幼虫的毒杀作用具有高效、专一和安全性,同时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在防治美国白蛾工作中可以大面积应用。但由于目前还不能人工合成,只有依靠活体幼虫进行增殖才能获得大量病毒。根据几年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一套简易病毒增殖方法,可进行批量生产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满足防治需求。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对我国瓜果种植、观赏树木种植等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必须采用可持续控制方法才能够根除这一问题。生物防治法是可持续控制法当中成本最低,见效最好的方法,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美国白蛾的天敌控制其数量,分别在幼虫成熟期、化蛹期两个时间段各放蜂1次,虫株率降低到1%左右,在连续5年的控制下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白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又名秋幕毛虫、美国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一、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形态特征1.发生特点在香河县1年发生3代美国白蛾,以蛹在枯枝落叶杂草、墙缝、树皮缝、砖瓦堆中越冬。在第二年4月越冬蛹开始羽化,羽化期可延续到5月下旬。5月上旬至6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约在8月开始,可同时发现幼虫、卵、蛹、成虫。8月下旬至10下旬为第三代幼虫  相似文献   

18.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美国白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为摸清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脊椎动物的毒性,以便为大面积应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和多角体混合液通过耳静脉注射、眼粘膜接种、拌食饲喂和腹腔注射四种途径对家兔、豚鼠、小白鼠共30只动物进行了急型、亚急型两种不同类型的感染试验,鉴定安全性。现将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可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生物防治。1自然繁育方法一是将美国白蛾蛹放入广口瓶中,挂于林间,6 d后收回饲养。二是用合适的纱网罩住美国白蛾喜食的寄主植物,内投放多头白蛾幼虫。周氏啮小蜂雌蜂在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期即可爬附于寄主体上刺蛰寄主,进行补充营养,促使其提早化蛹,待化蛹后再将卵产在寄主蛹中;雌蜂也可以在寄主蛹期直接咬破化蛹后的寄主薄茧到达蛹体产卵寄生,即可得到自然繁育的周氏啮小蜂。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自2009年传入河南省,截至目前,在河南省多地发生,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给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化学药剂是防治美国白蛾最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4种常规药剂,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试验研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