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紫花苜蓿种子在甘肃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阐述了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在甘肃的发生、发展以及现有生产现状和潜力,并结合种子形成对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评价了甘肃3大产区生产水平和条件,指出以陇东为基础,兴河西之利,减轻中部生产压力,使我省牧草种子生产逐步走向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种子产业将做为草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得到重视和发展。如果将这一有历史特征的产业仍然停留在“家家种苜蓿、家家留种子”的原始生产方式,我们又做何感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牧草休眠、老化生理等导致种子活力低下,该项研究一直是种子科学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如何提高牧草种子的质量,发挥种子增产潜力,是促进牧草产业优质高产的关键。之前的研究表明,应用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处理农作物、中草药的种子,能够提高种子促壮复生的能力,因此本文从现代物理技术种子处理的视角来研究牧草种子的播前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雪萌  张涵  宋瑞  刘备  张铁军  毛培胜  贾善刚 《草地学报》2021,29(10):2115-2125
牧草种子在草原植被恢复和草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都是国土辽阔的大国,本文通过对比近十年内中美2国牧草种子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中美草种业在牧草种子生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新品种选育、产业化与机械化以及生产技术研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在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种植面积和单产仍然低于美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牧草种子来满足生态建设和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美国相比,我国牧草种子生产在育种、产业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而且我国牧草种子产业亟需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基于中美在牧草种子生产体系上的差异,本文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在牧草种子生产方面的差异和我国的发展潜力,并提出了当前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努力的方向和建议,希望能为推动我国草种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种,作为草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状况是关系到草地建植和牧草生产成败的首要因素。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认为我国牧草种子生产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牧草种子生产的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刘亚钊  王明利  杨春  修长柏 《草业科学》2012,29(7):1176-1181
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中国牧草种子产业,本研究首先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及地理分布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现状,其次,探讨了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的未来趋势及启示。结果显示,中国牧草种子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牧草种子进口量短期内将会继续保持高位,但主要牧草品种终将依赖国内市场解决供应;而当前紧迫的任务则是推动进口草种制度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及实施科技兴草战略。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常见毒杂草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不断增强;4种牧草种子萌发对甘肃马先蒿水浸液敏感性强弱顺序为: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青牧1号...  相似文献   

7.
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和中国牧工商联合总公司于1934年9月20—23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牧草种子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的畜牧(草原)部门和牧工商企业的6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牧草种子的管理和流通问题。牧草种子是改良草场、培植人工草地、保持水土,增加绿肥以及建设草坪、美化环境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胡耀邦同志视察甘肃,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以后,全国种植牧草和牧草种子生产事业迅速发展,方兴未艾。1983年全  相似文献   

8.
依托荒山荒坡、弃耕地等牧草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转型,大有潜力可挖。围绕绿色发展,需要合理利用牧草资源,积极发展牧草种植产业,促进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牧草种子处理的基本技术和牧草播种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农牧渔业部畜牧局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全国第四届牧草种子培训班最近在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结业。培训班于1987年10月5日开学,10月30日结束,历时26天。聘请新西兰著名种子技术专家希尔(Hill)博士和美国种子科学家哈丁(Hardin)博士及澳大利亚草地生态和草地农学家海塞尔(Hassall)及国内牧草种子专家讲授了牧草种子检验的新理论、新技术。学员们在牧草种子生产、牧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国外草类种子生产概况、甘肃省草类种子的生产条件、生产现状、生产技术以及与国外的差距及发展前景,提出将甘肃建成美国俄勒岗州式的中国草类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议,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应用的技术措施,对指导甘肃牧草种子产业化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国良  贾春林  盛亦兵 《草业科学》2010,27(12):152-156
山东省种植牧草历史悠久,地方品种“无棣苜蓿”(Medicago sativa)久负盛名,山东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草业科学研究体系。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牧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由于受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原因的影响,牧草产业发展很不稳定。本研究在综述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汇总,分别从市场导向、牧草贮藏与加工、草畜配套、牧草良种与栽培、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对山东省牧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在产业政策上应出台补贴措施,调动种草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在品种培育、配套措施、草产品加工、机械化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牧草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力度,重视牧草转化作用,延长产业链条建设;同时借助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对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具有发展苜蓿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如今苜蓿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甘肃省苜蓿产业的发展对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重要办法和有效途径.但目前甘肃省苜蓿产业还存在苜蓿种植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种植管理水平不高、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鉴于种植苜蓿的成本收益从根本上决定了甘肃省的苜蓿供给,通过收集甘肃省农户种植苜蓿、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数据,对3种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苜蓿纯收益和收益率最高且不断增长,因此甘肃苜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针对甘肃省苜蓿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进甘肃省苜蓿规模化种植、加大苜蓿种植补贴力度和加强苜蓿品种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湖南省农业生产现状,论述了发展农区草业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作者认为:湖南省具有丰富的绿肥、饲草资源。发展农区草业必须走草种多用途、多种类、多途径、多效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基于甘肃省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实际现状,围绕肉牛产业发展的特点、成效和措施,提出了发展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集饲用和药用价值于一体的牧草新秀--岷山红三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是甘肃省岷县的优良地方牧草品种,是集饲用和药用价值于一体的优质豆科牧草,是发展当地草产业的龙头产品.为此对该牧草的产地环境条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饲用价值、药用价值、产业化进程及市场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青海省饲草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青海省饲草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刻阐述,分析、总结了现阶段饲草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本省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全省饲草业今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草种子不仅是草业与畜牧业的基石,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城镇景观绿化的重要载体。我国虽是草地资源和草种子利用大国,但却是草种业弱国。标准化是推动草种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草种业标准化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目前的草种业标准体系还处于混沌状态,缺乏系统的梳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草种业标准体系构建,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尽可能详细地检索和筛选草种业的现行标准,从种质资源、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贮藏和运输,播种5个方面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标准体系的薄弱之处,提出了需要更新以及尚需制定标准的建议,为草种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应用者提供服务和便利,为草种业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青海省饲草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刻阐述,分析、总结了现阶段饲草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本省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全省饲草业今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肉牛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肉牛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河西走廊肉牛产业区、陇东塬区肉牛产业区和依靠天然草场的牦牛产业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推进传统养牛业逐步向布局合理化、品种优质化和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对振兴西部经济和开发西部特色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