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验了外源激素类似物(JHA)和蜕皮激素(MH)对天蚕幼虫龄期经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桑蚕的研究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正> 蜕皮激素在养蚕生产上目前应用广泛。我县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试用,至今历时十年有余。因能促进壮蚕成熟节约桑叶和劳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蚕病所造成的损失,因此深受蚕户欢迎。但在使用中,由于对蜕皮激素的作用存有片面认识,忽视蚕茧质量,乱用、滥用蜕皮激素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县蜕皮激素1986年只用3417支,1989年猛增到44320支,三年间增加11.97倍;而蚕种饲养量1686年25636盒。1989年35884.5盒,三年间只增加0.40倍。平均每盒蚕种的用量由0.13支增到1.24支。几乎每盒蚕种在上簇前都添食蜕皮激素。这种超剂量、不规范地使用,使蚕茧产量降下,茧质、丝质低劣,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探明5令蚕不同 相似文献
3.
4.
5.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养蚕不同程度地发生五龄熟蚕不吐丝结茧的现象.损失率达25~30%.不吐丝蚕发生的季节,一般在6~8月,5月份偶有发生,给生产造成损失.6~8月正是我区高温季节,也是雨季,温度高、湿度大,饲养环境因素对五龄蚕及熟蚕吐丝结茧的影响怎样?为了摸清这一关系,我们进行了高温、特高温、常温对五龄蚕及熟蚕吐丝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如何使一担桑叶能产生更多的茧丝,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经济指标。历来生产上都很强调良桑饱食,对于饱食,不应错误地理解为给桑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蚕的生长发育,运用科学饲养技术,保证蚕儿健康,促使蚕儿多吐丝。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对于一张种到底用多少桑叶量,产多少蚕茧比较经济合理,进行了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9.
半胱胺对生长猪生长激素脉冲释放及有关代谢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采用慢性颈静脉血管瘘管连续采样方法研究了半胱胺 (cysteamine,CS)对生长猪生长激素及有关代谢激素的调节作用。 (1) 4头去势二花脸生长公猪 ,1次口服 CS(80 m g/ kg)后 1、4、7d,GH有极相似的分泌模式。处理后 4h,GH分泌开始加强 ,第 4天总体水平、基础水平进一步提高 ,分别为对照期的 148.90 % (P<0 .0 5 )和 112 .0 9% (P<0 .0 1) ,峰强度也提高 99.35 % (P<0 .0 5 ) ,第 7天 GH分泌总体水平、基础水平、峰强度均下降 ,并接近第 1天水平。(2 ) 6头去势二花脸生长公猪 ,口服 CS(80 mg/ kg)后 4d,血浆 SS水平下降 2 3.40 % (P<0 .0 5 ) ,β-内啡肽 (β- endorphine,β- END)增加 46 .44 % (P<0 .0 5 )。 GH分泌模式与对照期未见有差别。 GH总体水平、基础水平、峰强度明显提高 ,而峰频率及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与此同时 ,T3 、T4含量分别提高 93.0 2 % (P<0 .0 5 )和 6 0 .45 % (P<0 .0 5 ) ,胰岛素含量升高34 .91% (P<0 .0 5 ) ,胃泌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 ,CS能耗褐 SS并提高β- END水平 ,促进 GH、T3 、T4和胰岛素分泌 ,而胃泌素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修智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990,(3)
一般情况下,产蛋鸡在连续产蛋数天后,会停产1至几天。关于这一现象的原因,曾经有人作过报道认为:也许是卵泡成熟周期同诱发排卵激素在时间上有不吻合,或者是只有当太阳落山同时已存在成熟卵泡时,卵裂线破裂才能排卵。 相似文献
11.
我区目前繁育的家蚕二化性品种“桂夏二号”含有多化血统,易发生生种(即不滞育卵)和不受精卵,特别是每年最后一批夏蚕和第一批秋蚕的繁育,往往产量低.生种率和不受精卵率都比较高.为设法克服这两批蚕制种难,蚕种质量差的问题,笔者于1984年第一批秋蚕(8月30日收蚁)和85年最后一批夏蚕(5月22日收蚁)进行了五龄蚕葡萄糖添食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桑蚕饲养中五龄期的食桑量是最多的一个龄期,如何安排好这一龄期的用叶量,使蚕吃饱吃好,达到多产茧,多出丝,既能提高担桑产茧量,又能达到经济效益,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应用技术问题.从有关资料上介绍,五龄期分前、中、后三个时期,按2∶4∶4的比例用叶,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但是,我们从生产实践中往往遇到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影响着计划的安排的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禽》2016,(15)
研究旨在探究蜂花粉对公鸡外周血浆促性腺激素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6周龄公鸡90只,采用单因素方差随机试验,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0(对照)、0.5%、1%、1.5%、2%蜂花粉日粮,试验期65 d。结果显示:公鸡外周血浆FSH浓度,0.5%、1%、1.5%、2%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日龄增加FSH浓度逐渐增加;公鸡外周血浆LH浓度第65天1.5%组与2%组,0.5%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日龄增加浓度增加;公鸡体外培养垂体细胞分泌FSH、LH对照组与0.5%、1.5%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蜂花粉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公鸡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蓖麻蚕生产中,软化病(细菌性胃肠病和细菌性败血病的总称)发生得比较多,尤其在五龄期发病严重,对生产威胁较大,本试验用消特灵、绿迪奥、蚕用绿霉素、大蒜白酒液(自制)蚕药在蓖麻蚕五龄期分别添食,结果表明以上药液添食后,五龄蚕期病死蚕率比对照区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养蚕生产实践中,人们对四龄蚕的饲养管理有较粗放的倾向,以致影响饲养成绩,为此,我们进行了四龄期不同温度的比较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18.
19.
对蚕的给桑方法由于饲育形式和饲育环境而有不同,所以采用相应的给桑方法是必要的。壮蚕饲育形式的变化,是从普通棚饲向条桑育发展,1960年前后针对劳动力不足建立了全年条双育、屋外简易育等技术,把住家和蚕分开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后,劳动报酬增加,扩大了经营规模。屋外全年条桑育已经成为省力化的近代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6—7月气温高日照长期间;如采用26℃±1和短光照每日15小时黑暗综合因素处理新九蚕品种蛹期,可获得平均蛾产525.9粒卵,其中滞育卵为506粒,滞育较深滞育卵率为96.2%,不出现再生卵,而在该时期的自然温度31℃,日照13时10分48秒下的对照区,平均蛾产386粒卵,其中滞育卵只有230粒,滞育卵率仅占59.6%,同时所产的滞育卵,滞育浅。相比之下试验区增产滞育卵276粒,加深了卵的滞育,延长了滞育期。因此温度和光照的条件会改变蛾产滞育卵数量和产的滞育卵滞育深浅之差。说明中温度和短光照条件可以诱导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高温和长光照抑制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导至应产滞育卵的蛾改变为产非滞育卵或产滞育浅的卵。短日照的4月和10月的季节,如果5龄期感受温度稍高于蛹期,可提高产滞育卵率。相反,5龄期温度低于蛹期,虽然蛾平均产卵达518粒,但滞育卵只有417粒,滞育卵率仅占80.5%。出现非滞育卵多。显现出5龄期和蛹期感受变温的效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