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不同抗性的四个桑树品种为材料,对桑青枯病菌侵染桑树发病过程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抗痛和感病品种的叶片接种青枯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但易感品种塘10×伦109的过氧化物酶峰值活性及上升幅度远小于中抗杂交组合的翁抗1×抗10、283×抗10和LK5×抗10的酶峰值活性和上升幅度。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差异有一定规律性,可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桑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青枯病是华南地区主要的桑树病害之一,选育优质高产的抗青枯病杂交桑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抗青枯病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采用杂交组合、人工添菌、病地筛选等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新品种粤桑110。以283×抗10为抗病对照品种,在青枯病疫区开展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粤桑110对青枯病具有高抗性,相对抗性率比对照品种提高16.7个百分点;桑叶产量增加26.4%;通过养蚕鉴定的桑叶品质也有所提高。该品种高抗青枯病、产量高、叶质优,生长势旺盛、群体整齐,遗传性状表现稳定,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的青枯病疫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几种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庆华  桂枝 《草业学报》2003,12(6):58-63
以苜蓿5个品种在褐斑病抗性上存在差异的抗、感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接种病菌后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斑病侵染后,苜蓿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叶片中PPO、POD和SOD同工酶谱带多少和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大部分抗病株系PPO、POD和SOD酶活性高于感病株系,并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PPO、POD和SOD在苜蓿抗褐斑病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同工酶谱带和酶活性的差异有可能做为鉴定苜蓿抗褐斑病的一种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4.
桑树青祜病是威胁华南地区蚕桑生产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选育高产、优质的抗病杂交桑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对于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前期创制鉴评筛选出的抗青枯病优异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育种、室内添菌筛选、重病地种植筛选等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抗青枯病杂交桑树新品种粤桑120.在青枯病疫区多点田间品比鉴定表明,该品种对青枯病的相对抗性率指数比抗病对照品种283×抗10提高10.6%;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平均比抗病对照种品283×抗10增产31.4%,春秋季平均万蚕产茧量提高5.0%,平均万蚕茧层量提高5.2%,平均100 kg桑产茧量提高6.6%.该品种生长势强、群体整齐,遗传性状表现稳定,叶片大、产量高、叶质优,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青枯病疫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柑橘褐斑病高抗品种Lw8,中抗品种L2,高感品种Lw14为实验材料,通过孢子喷雾法使柑橘褐斑病菌感染柑橘叶片,研究接菌0d、1d、2d、3d、6d、8d、10d时,柑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酶和β-1,3葡聚糖酶(GLU)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前,两个抗病品种Lw8、L2中的POD、SOD、PAL、PPO 、GLU、CHT活性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CAT活性则与高感品种Lw14相近;接种后,3个不同抗性品种中SOD、POD、CAT、PAL、PPO 、GLU、CHT 7种防御酶活性较对照明显提高,但不同品种增加幅度不一致,除CAT外,其余6种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抗病品种Lw8、L2增幅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且两个抗病品种一般在接菌3d内6种防御酶活性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而高感品种Lw14防御酶(除CAT外)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两个抗病品种滞后。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褐斑病菌后7种防御酶的活性动态变化与柑橘品种抗病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桑树抗青283×抗青10杂交组合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性杂交、病地添菌、人工诱变等方法,经省桑树抗青枯病一代杂交组合品比鉴定试验,选育出抗青283×抗青10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对桑青枯病菌的抗病率为71.03%,达到中抗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种而且产量高、叶质优。该杂交组合于1994年3月17日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桑专业组的审定,认定合格,可在青枯病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建立快速鉴定桑树耐旱性的方法,明确不同桑树品种的耐旱能力,可为筛选出适合干旱或者石漠化地区种植的桑树品种提供基础数据。以9个主栽桑树品种(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沙2×伦109、桂桑5号、桂桑6号、粤桑120、粤桑51、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1年生盆栽嫁接苗供试,通过不灌溉的方法使其遭受干旱胁迫,分别测定各品种对照(干旱胁迫处理0 h)和干旱胁迫后桑叶中丙二醛(MDA)、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水势的降低,各品种叶片中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随叶片水势降低而降低。以上述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不同桑树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桂桑优12号的耐旱性最强,桑特优2号的耐旱性最弱。对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AT和POD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CAT和SOD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脯氨酸与叶绿素的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1。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相似文献   

8.
袁庆华  桂枝  张文淑 《草业学报》2002,11(2):100-104
利用离体叶接种技术分别将伊鲁瑰斯、沙河、萨兰斯和沙湾4个苜蓉品种内的植株分为抗病株和感病株,并分别接种苜蓿假盘菌,对抗、感病植物叶片中的SOD、POD及PPO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前抗、感株叶片中4种酶的活性基本相同,接种后17d内酶活性先升后降,而抗病株的酶活性增加高于感病株。最后抗、感病株3种酶活性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陈华寿 《广东蚕业》2005,39(1):26-31
桑青枯病是我省桑树传染性细菌病害,传播快、漫延广,严重威胁我省蚕桑生产。目前我省抗桑青枯病桑品种主要有抗青10号、顺农2号等。抗青10号抗性较强,但需无性繁殖,花工多,速度慢,而且叶质不够理想;顺农2号繁殖容易,速度快,成本低,叶质好,但叶片中等,抗性只有中抗(73%)。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为了稳定和发展蚕区生产,支持我所开展抗桑青枯病品种(组合)的选育。从2000年始至2004年,初步选育出两对抗性强,产叶量高、叶质好的杂交组合:99  相似文献   

10.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性病害,在我国华南蚕区桑园发病危害尤为严重。从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和检测技术、桑树的抗性鉴定方法及抗性种质资源评价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以及桑树的抗性遗传规律,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性能的抗细菌性青枯病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遗传背景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即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从DNA分子水平对19份人工三倍体桑育种材料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构建了指纹图谱.19份育种材料可组配70个杂交组合,各材料间AFLP相似系数大于0.750 0的有54个组合,经AFLP分析认为,它们不宜作亲本间杂交组合;AFLP相似系数小于0.750 0的有16个组合,经AFLP分析认为它们适于作亲本间杂交组合.本研究从基因组DNA分子水平上为人工三倍体桑品种选育以及杂交亲本的选择和组配提供了遗传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遗传背景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 ,即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从DNA分子水平对 19份人工三倍体桑育种材料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 ,构建了指纹图谱。 19份育种材料可组配 70个杂交组合 ,各材料间AFLP相似系数大于 0 75 0 0的有 5 4个组合 ,经AFLP分析认为 ,它们不宜作亲本间杂交组合 ;AFLP相似系数小于 0 75 0 0的有 16个组合 ,经AFLP分析认为它们适于作亲本间杂交组合。本研究从基因组DNA分子水平上为人工三倍体桑品种选育以及杂交亲本的选择和组配提供了遗传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方容  何彬  林强  胡乐山 《蚕业科学》1999,25(3):135-140
对72 个桑树杂交组合进行两种冬伐处理,研究冬伐形式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采用冬留长枝的冬伐形式,可使花叶病的株发病率降低5517 % ,病情指数降低7399 % ,病害对产量的综合损失率降低8645 % ;桑树的总枝条长度、单位条长叶片数、单叶重分别增加3296% 、1233 % 和2377 % ,从而使春叶产量大幅提高,平均增产13593 % ;春叶的干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显著提高,桑叶养蚕可使全茧量、茧层量、产卵数、良卵数分别提高388 % 、416 % 、60 % 和60% 。  相似文献   

14.
子叶形状和数量是桑树的重要形态特征。通过对83个杂交组合桑树的幼苗观测,发现桑子叶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子叶形状不仅有圆形、椭圆形、卵圆形、纺锤形等,还观察到了几种畸形子叶。桑树幼苗一般具有2片子叶,但在20个杂交组合中观察到了3片子叶、4片子叶等多子叶现象,多子叶出现的概率因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6个对黄化型菱缩病不同抗性的桑品种为材料、调查不同品种的枝、叶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化学成分与桑菱纹叶蝉虫口密度的相关性以及接种菱纹叶蝉后的发病率,以探讨不同抗病性桑品种对菱纹叶蝉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抗品种育2号、湘456枝条木栓化程度高,叶背沿叶脉表皮毛密厚、叶片总糖含量低、虫口密度小,媒介昆虫接种发病率低;感病品种湖桑32号、湘7920枝条木质疏松,叶背沿叶脉表皮毛稀疏,叶片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6.
就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鉴定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 7种鉴定技术的操作方法 ,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桑树抗青枯病杂交组合顺农2号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杂交方法选育的桑优良杂交组合顺农 2号具有抗青枯病的特性 ,其发病率仅为 2 6 88% ,属中抗水平 ,并且产叶量高、叶质优。该品种已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适宜青枯病为害的蚕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草本化栽培杂交桑在种茧育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以杂交桑“沙2×伦109”为材料,以普通桑园的湖桑32号片叶育为对照,就草本化栽培杂交桑在种茧育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配合施用叶面肥0.2%PGH-X的情况下,供试杂交桑在原蚕生长发育、茧质及制种成绩方面与对照区相近或持平,说明原蚕饲养采用草本化栽培杂交桑及条桑二回育形式具有可行性。使用叶面肥0.15%PGH-D可使原蚕5龄期经过延长,对家蚕生长发育表现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桑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雷国新  靳永年 《蚕业科学》1995,21(4):219-222
不同抗黄化型萎缩病能力的桑品种枝皮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品种间同工酶带差异明显,其酶带数目与桑品种抗病性成正相关。不同抗性品种接种类菌原体(MLO)后,经不同时段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区和酶带数与未接种的无明显差异,但酶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且随着接种后经过日数的增多而加强。因此,认为过氧化物酶是桑树抗MLO的机制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不同桑品种对桑青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疫区栽植、水培投菌、土壤浇菌等接种法,对50多个桑品种进行桑青枯病抗病性鉴定试验,调查结果表明了不同桑品种间对桑青枯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结果,白皮大种、真杜子桑、育2号、湖桑39等4个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的桑品种可作为育种材料,并可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