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从渠道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进入田间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能综合反映灌区用水管理水平.通过考斯加可夫经验公式确定渠道输水损失量计算公式,从而推求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有助于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减少输水损失 输水系统的水损失是灌溉水损失的最主要的部分.目前,美国输水损失约占引水量的22%,日本为39%,巴基斯坦为42%,我国平均约为50%,新疆则更低.输水损失绝大部分损耗于渠道渗漏,是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减少输水损失的主要措施是渠道防渗工程和低压管道输水.防渗渠道一般可将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7.低压管道输水可将水利用系数提高列0.95以上.必须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尽快改造现有的输水系统,进行防渗处理,可采用土料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塑料薄膜防渗和管道输水等措施,减少输水系统水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景电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通过对景电灌区主要作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田块,在每次灌水前后对不同土壤深度的质量含水率进行测定分析,计算代表作物亩均净用水量,结合水源渠首处的提水量,分析计算景电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4.
陈曦  韩超伦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284-2285
结合温州市灌区特点,采用最大供水能力法及水文年法对温州市典型灌区的5种农作物进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测算,得到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范围平水年(P=50%)为0.491~0.576,偏枯年(P=75%)为0.565~0.640。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测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推算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最后推算出辽宁省朝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经测算,朝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7518,其中中型灌区系数为0.5383,小型灌区系数为0.6250,纯井灌区系数为0.761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获得,...  相似文献   

6.
农田灌溉耗水量最大,因而灌溉水的浪费也最大。所以,节约用水是讲究水利经济最根本的一个原则,也是缓和用水紧张的一个努力方向。在先进的国家,无不从水源的节约水耗、渠系的节约输水损失、田间灌溉的节约用水等方面,采取力所能及的工程措施及管理措施,进行有关的科学试验研究,发展新技术,寻找新方法。 目前,美国的渠道输水有效利用系数最高为0.8,总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8,渠道渗漏损失水量每天达8,400万立方米。苏联的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5—0.55。稻田灌溉必须允许一定的田问渗漏,在有压盐灌溉要求的旱田灌溉中,也必须允许有一部  相似文献   

7.
运用典型渠段测量和首尾测算分析2种方法对2014年合浦水库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首尾测算分析法计算过程相对简单,且计算结果合理可信,可为以后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用水状况条件下的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调研.并选取我国典型灌区,进行灌区渠系水(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调研分析.分析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与当地经济、灌区用水状况、作物规模和种类、地下水埋深、气象条件等关系.最后,对我国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尚未达到规定标准,须采取措施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二峰总站提水灌区实际情况,利用干渠渠系配套齐全,进出水量易于掌握,采用水量平衡法对干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支渠及以下的渠系水利用系数选择典型支渠采用首尾测算法进行测定,田间水利用系数选择典型田块进行测定,这样简化了测量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测得2014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6,基本上反映了灌区渠系实际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该方法适合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昼夜温差大,灌溉占农业用水量的90%,渠道输水是农业灌溉的主要途径,然而渠道渗漏损失不仅降低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旨在研究北方地区渠道衬砌,为提高我国农业灌区输水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渠道冻胀及防治是引起我国北方冻土地区渠道建设及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渠道衬砌的冻胀机理、研究方法及建议措施三方面来展开讨论。结果:通过三方面的综合整理,提出我们现有技术的一些不足和今后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论:削减渠道冻胀即减少渠道的渗漏损失,对提高灌区水利用效率有一定的意义,对渠道冻胀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WR-2000型自计式水位计系统在张掖大满灌区不同渠道断面上的实际应用,对该系统的精度、应用环境和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比传统的人工观测精度高、效率高,在支、斗渠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节省大量人力.  相似文献   

12.
依据2年的水稻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和淠史杭灌区试验总站历年试验统计资料,结合面上调查和室内理论分析计算,建立了适合淠史杭灌区水稻的"作物-水模型",确定了模型的结构形式和参数取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优化灌溉制度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出不同水文年型以产量为目标的优化灌溉制度,为淠史杭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和灌水量的影响,采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分析了传统灌溉和连续灌溉的土壤水分概率分布特征与土壤平均水分变化规律,研究了灌溉方式对灌水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的土壤水分概率分布特征差异明显,连续灌溉的土壤水分概率密度极大值出现在s=s*处,传统灌溉的土壤水分概率密度极大值出现在s=sfc处;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连续灌溉使土壤平均水分含量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当降雨发生时,其土壤能够容纳更多的入渗水量。连续灌溉明显减少了土壤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损失水量,显著提高了降雨利用率并降低了灌溉水量,从而提高了农业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频率对滴灌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分布及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在灌水量375 mm条件下,高频灌溉(每4天1次)处理0~40 cm土层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而深层(40~100 cm)土壤较低;低频灌溉(每10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的下渗和侧渗,深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但水分补给不及时,表层土壤含水率和贮水量偏低;总体上中频灌溉(每7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均匀分配,有利于作物生长。中频灌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最高,分别比高频灌溉和低频灌溉产量增加7.6%和13.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和9.9%。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375 mm灌溉量和每7 d 1次的灌溉频率是较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节水灌溉的特点论述了DSS在节水灌溉中应用的必要性,综合分析了国内节水灌溉DSS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的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规划法对蚕豆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蚕豆在拔节-开花,开花-结荚2个生育期对缺水最为敏感;蚕豆经济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在苗期-拔节、拔节-开花、开花-结荚、结荚-成熟4个生育阶段,最优分配灌溉定额依次为675、750、975 m3/hm2.  相似文献   

17.
膜孔灌溉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孔灌溉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灌溉方法,是利用地膜输水,并兼作防止地面蒸发的介质,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文章综述了膜孔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膜孔灌溉技术的特点、节水机理以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为大面积推广这一技术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缺水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今后有可能成为制约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业生产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在引黄灌区小麦套种玉米种植方式上小麦产4500 kg/hm2左右的生产水平下,模拟了5种灌水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灌头水的前提下,小麦全生育期灌4次水能够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获得最高产量,在水资源正常情况下,应采用此灌水模式。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从节水和提高水效益的角度考虑,可采取全生育期灌3水的控灌方式。全生育期灌水超过4次,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壤土、壤土和粘壤土分别进行了单滴头、单管道田间灌水试验。结果表明 ,沿滴灌管长度方向土壤湿润较均匀 ,作物主要吸水根系土层内土壤湿润均匀 ,作物行间有 6~ 2 0 cm未湿润区域 ;无地膜覆盖地面滴灌 (裸地滴灌 )与膜下滴灌相比较 ,节水约 39.3%。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生育期调亏及亏缺程度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河套蜜瓜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滴灌试验,分别在蜜瓜伸蔓期和结果期进行20%、30%和40%灌水量亏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充分灌溉处理(T1)的土壤剖面含水率随时间波动最为剧烈,伸蔓期和结果期亏缺处理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平均极差分别比T1低48.5%和80%。各处理的土壤剖面盐渍度随时间均有增长趋势,T1的土壤剖面平均电导率在生育期前后的增幅为0.026ds/m,亏缺灌溉处理的增幅为0.073~0.098ds/m。伸蔓期和结果期亏缺处理的产量平均值分别比充分灌溉处理显著降低16.0%和20.5%,但2个时期亏缺处理的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伸蔓期亏缺处理的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比T1低11.6%,而结果期亏缺处理比T1高6.5%。在结果期亏缺处理中,进行30%灌水量亏缺的T7产量最高,并与伸蔓期各亏缺处理相对于T1的减产幅度相差不大,但灌水量比T1低25.0%,灌溉水利用效率比T1高9.0%。因此,为取得较好的节水效应和灌溉水利用效率,T7是滴灌条件下河套蜜瓜覆膜起垄种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