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受冻程度核桃嫁接苗相关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绿岭’核桃嫁接苗的抗寒性,以1年生‘绿岭’核桃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受冻指数法研究了冬季自然条件下不同受冻程度苗木主干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相对电导率及其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受冻指数与束缚水/自由水的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 52,休眠期‘绿岭’核桃嫁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修剪方法对催芽处理前后富士苹果一年生枝不同部位碳、氮营养物含量的影响,为完善苹果修剪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幼苗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在解除休眠到萌芽期,于离体条件下对枝条进行短截处理(短截1/2、短截1/3),以不短截处理为对照,将按要求处理后的一年生枝带回试验室,将枝条下部剪平,直立放在盛有500mL水的瓷盘里,置于GZX型光照培养箱(25℃(白天)/20℃(晚上)、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中进行催芽处理,在处理后第0,3,6,9,12天取样,测定枝条不同部位的可溶性糖、淀粉、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短截处理对一年生枝不同部位碳、氮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富士苹果一年生枝条不同部位可溶性糖、淀粉、总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有明显分布梯度,表现为从一年生枝顶部向下,对照枝条木质部的可溶性糖含量由93.9mg/g逐渐降到61.9mg/g,淀粉含量从72.6mg/g逐渐降到37.7mg/g,总糖含量从166.5mg/g逐渐降到99.6mg/g。催芽处理前(处理0d)木质部可溶性糖、淀粉及总糖含量高于韧皮部。催芽处理后,木质部碳、氮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与韧皮部相比,木质部平均可溶性糖、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38.1%,31.6%和15.4%,平均淀粉含量增加了17.4%;而韧皮部以上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短截处理未改变枝条自身碳、氮营养物质的分布梯度,不同处理枝条对应部位碳、氮营养物质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对整个枝条平均水平而言,短截降低了枝条内的平均可溶性糖、淀粉以及总糖含量,整个试验过程中短截处理枝条木质部以上营养物质的含量总体低于对照枝条。【结论】短截未改变苹果一年生枝条自身碳、氮营养物质含量的分布梯度,表现为从枝条顶部向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以3年生普通型红富士为试材,研究拉枝加环割夏季修剪对苹果树枝条内含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135°+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照(拉枝50°)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直立枝韧皮部、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最低。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部、梢部含量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拉枝90°处理韧皮部中淀粉含量最高;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韧皮部中还原糖含量最高;在拉枝135°+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还原糖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拉枝135°处理下,韧皮部中梢部、中部、基部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由此可见,拉枝角度不同,枝条中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不同;不同营养物质在枝条中的积累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苹果树进入休眠期前的碳代谢规律,探讨碳代谢与进入休眠的关系。【方法】以富士苹果树1年生枝为试材,分析其韧皮部、木质部和芽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其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休眠期的推进,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果树不同部位的分布为韧皮部芽木质部,且任意两者糖组分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进入休眠期前,果树木质部中淀粉含量不断积累,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在休眠期之后,木质部中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树体进入休眠期前后,芽中各酶活性均高于韧皮部;韧皮部和芽中AI活性与蔗糖含量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783**);芽中SPS活性与蔗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9*)。【结论】苹果在进入休眠期前,木质部开始储藏淀粉,随着休眠期的来临,木质部中积累的大量淀粉被分解使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与此同时,各部位的蔗糖含量快速上升,这与SPS活性的升高、AI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黄花梨’(Pyrus pyrifolia(Burm.)Nakai.cv.‘Huanghua’)为试材,对其根与枝木质部、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与根的木质部及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波动性变化,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根部,休眠期枝与根中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且根和枝中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幼虫生长发育对野苹果被害枝条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研究苹小吉丁与野苹果枝条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对野苹果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苹小吉丁幼虫定点定时调查其不同时间段的发育情况,测定幼虫所处的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在枝条韧皮部内越冬的幼虫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蛀入木质部化蛹,未蛀入木质部的部分幼虫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出现自然死亡,尤其是7月中旬后自然死亡率上升到45%以上;经对幼虫所处韧皮部不同阶段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受害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38.68、18.37、9.47、19.57 mg/g下降到8月下旬的17.5、12.15、9.47、16.6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两者为负相关性;而受害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12.13、3.91、3.73、12.2 mg/g上升到8月下旬的19.26、14.10、4.20、17.50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P<0.05),两者为正相关。【结论】野苹果受害部位枝条韧皮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是影响幼虫正常发育的主要因素,致使6月下旬至8月下旬幼虫难以蛀入木质部而大量死亡,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以湘南梨为试材,对根与枝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和根系的木质部及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湘南梨为试材,对根与枝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和根系的木质部及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性差异生理机制,并筛选猕猴桃溃疡病抗性相关指标。【方法】本试验以6个四川省主栽猕猴桃品种为试材,通过枝条离体接种和盆栽苗接种,鉴定其对溃疡病的抗病能力,并从枝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上剖析了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①6个猕猴桃品种枝、叶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6和0.8858),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42),而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宽度,枝条皮孔长度、皮孔宽度、皮孔密度、芽眼皮层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皮孔形状亦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②盆栽苗接种病原菌后枝条、叶片中SOD、POD、CAT、PPO、PAL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升高。健康叶片、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3,-0.9680,-0.9517和-0.8088)。叶片CAT、PPO、PAL、枝条韧皮部CAT、PAL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关系。枝条韧皮部PPO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50)。溃疡病病菌接种前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和-0.8452),但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淀粉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6个猕猴桃品种溃疡病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翠玉’、‘东红’、‘伊顿1号’、‘金果’、‘金艳’、‘红阳’。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叶片与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是评价猕猴桃抗溃疡病能力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10.
核桃枝条总酚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核桃品种1年生枝条韧皮部总酚含量,结合冻害调查结果,分析核桃枝条总酚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太绵实生、太绵无融合、薄壳香和中林3号的1年生枝条韧皮部总酚含量较高,抗寒性较强。核桃1年生枝条韧皮部中的总酚含量与冻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7179,P<0.05)。核桃1年生枝条韧皮部的总酚含量可作为判断核桃树体抗寒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温185核桃一年生枝条的抗寒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温185早实核桃(Juglans regia L.)一年生枝条抗寒力测定分析,筛选出与抗寒相关的关键生理指标,为有效评价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温185”核桃越冬抗寒能力,制定合理的冬季安全越冬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了9个胁迫低温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胁迫处理后温185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 LT50)、枝条组织活力、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温185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4.71℃;不同组织抗寒能力存在强弱差异,以表皮抗寒性最强,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冻害临界温度与LT50接近;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MDA含量持续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峰值的激发胁迫温度均接近LT50,胁迫温度低于半致死温度时,保护酶活性明显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与相对电导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作为温185一年生枝条抗寒力评价的关键生理指标,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TIC染色结果可作为组织冻害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异常,经常出现持续低温天气,造成各种树木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甚至死亡。为使树木安全越冬,防止发生冻害。现将冻害发病症状与防护方法介绍如下。一、树木冻害症状1.枝条枝条的冻害与其成熟度有关。成熟的枝条,在休眠期以形成层最抗寒,皮层次之,而木质部、髓部最不抗寒。所以随受冻程度加重,髓部、木质部先后变色,严重冻害时韧皮部才受伤,如果形成层变色则枝条失去了恢复能力。但在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异常,经常出现持续低温天气,造成各种树木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甚至死亡。为使树木安全越冬,防止发生冻害。现将冻害发病症状与防护方法介绍如下。一、树木冻害症状1.枝条枝条的冻害与其成熟度有关。成熟的枝条,在休眠期以形成层最抗寒,皮层次之,而木质部、髓部最不抗寒。所以随受冻程度加重,髓部、木质部先后变色,严重冻害时韧皮部才受伤,如果形成层变色则枝条失去了恢复能力。但在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雌花芽生理分化期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比早实核桃与晚实核桃生理分化阶段营养物质含量的不同,从而为生产上调控核桃雌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核桃雌花芽生理分化阶段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淀粉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整体上升的趋势。通过不同品种间营养物质含量的比较可知,在核桃雌花生理分化阶段,早实核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高于晚实核桃,但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晚实核桃。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不同树形核桃枝条枯枝率、枝条粗度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异,分析核桃枝条干枯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关系,以进一步优化核桃经济栽培、提高核桃产量效益、促进核桃产业发展。以山西省翼城县16年生中林1号核桃品种为试验树,调查不同树形1年生枝条枯枝量,测量树冠内、中、外不同部位不同长度枝条粗度并采样,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休眠期各类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自然圆头形核桃树树冠内膛和中部枯枝率均显著高于疏散分层形核桃树,且在树冠内膛自然圆头形核桃树枯枝率极显著高于疏散分层形核桃树;而在树冠外围2种树形枯枝率并无显著性差异。自然圆头形核桃树树冠内膛≤5 cm和20 cm枝条粗度均显著低于疏散分层形核桃树,而2种树形其余类型枝条粗度差异均不显著。自然圆头形核桃树树冠内膛≤5 cm,5~20 cm以及20 cm枝条粗度均显著低于树冠中部和外围,而疏散分层形核桃树这3类枝条粗度在树冠内膛、中部和外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树冠内膛、中部和外围,自然圆头形≤5 cm,5~20 cm和20 cm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疏散分层形;自然圆头形5~20 cm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在树冠外围显著高于树冠其他2种部位,≤5 cm和20 cm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在树冠3种部位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疏散分层形≤5 cm,5~20 cm和20 cm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在树冠中部均显著高于树冠内膛,与树冠外围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自然圆头形树冠内膛和树冠外围5~20 cm与20 cm枝条淀粉含量以及树冠中部≤5 cm和20 cm枝条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疏散分层形;自然圆头形≤5 cm枝条淀粉含量在树冠外围达到最高,5~20 cm枝条淀粉含量在树冠中部达到最高,20 cm枝条淀粉含量在树冠内膛达到最高;疏散分层形树冠内膛20 cm枝条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树冠中部和外围。  相似文献   

16.
<正>猕猴桃喜温、不耐寒,冬季休眠期气温低至-9℃左右易发生冻害,早春萌芽抽梢期气温0℃左右易受倒春寒影响发生晚霜冻害。冻害往往会造成树皮伤裂、枝蔓干枯、根部腐烂。新梢、花蕾、叶片受冻,轻者导致长势衰弱、减产,重者造成绝收。现结合实践,介绍一下猕猴桃冻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一、低温冻害的预防1.浇水降温促熟:如果秋季连续出现35~45天强光、高温、干旱等天气,枝条不能  相似文献   

17.
土壤养分因子对灰枣果实风味品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灰枣果实品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有机酸及VC)与土壤养分因子间的最优回归方程.[方法]分析测试灰枣果实营养物质和土壤养分,应用DPS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结果]灰枣果实营养与土壤养分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其中可溶性糖与速效钾和锰元素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0.706,r =0.589 9),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锰元素含量成正相关关系,机酸含量与土壤中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成正相关,VC含量与土壤中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和含盐量成显著正相关.[结论]果实中的营养物质与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说明了科学均衡的施肥是提高果实口感、风味品质及商品价值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阳光玫瑰葡萄延迟采收的合适挂果量和采收期,以9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每2个(F1)、3个(F2)、4个(F3)、5个(F4)新梢留1串果穗的4个处理,以1个新梢留1串果穗为对照(CK),比较各处理在延迟采收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及落叶后的枝条营养储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挂树时间的延长,果实软果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单粒质量、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挂果量的减少,果实软果率和枝条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单粒质量和果实硬度下降速度减慢,枝干全氮、全磷、全钾和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果实成熟后63 d,所有处理的软果率达到50%左右。CK、F1、F2、F3、F4的果实单粒质量比成熟期显著降低的时间分别为果实成熟后42、42、49、63、70 d。F2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始终最高,在果实成熟后77 d达到22.06%。综合果实品质和枝条营养积累情况,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议黄河故道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阳光玫瑰葡萄挂树保鲜的适宜采收期为果实成熟后45 d左右(10月中旬),留果量为每3个新梢留1串果穗,即6.25~7.50 t/hm  相似文献   

19.
以涞水县郭各庄村4个麻核桃品种和2个普通核桃品种的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花粉的生活力以及花粉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麻核桃花粉的生活力极低,平均仅为25.37%,普通核桃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7.58%,麻核桃花粉生活力极显著低于普通核桃。在花粉营养成分方面,麻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0.63%,普通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0.38%,麻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核桃;麻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0.67%和5.65%,普通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55%和12.4%,麻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普通核桃;麻核桃花粉淀粉含量平均为3.96%,普通核桃花粉淀粉含量平均为3.85%,二者之间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苹果梨冻害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苹果梨冻害发生的主要部位 ,发生原因及其时期。花芽冻害不是小花原始体而是花轴维管束受冻。枝条受冻是次生韧皮部而不是形成层。盛果期树体冻害重 ,初果期冻害轻。冻害发生原因与第一年气候异常 ,当年低温以及化冻急等多因子有密切关系。冻害发生在仲冬至早春 ,但冻害致死在早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