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目前山茱萸中总苷类物质的提取和分离现状,以及山茱萸在保健酒、果汁、果酱、罐头、口服液等食品中的重组应用,并对山茱萸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作为一种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上,然而山茱萸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物料。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保健食品意识的增强,山茱萸的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且对其开发利用更是迅速。阐述了山茱萸的综合利用现状,对于更加有效地开展山茱萸深加工,形成产业化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茱萸科植物是一类集观赏、食用、药用和材用于一体的多用途植物.掌握该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对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组培苗移栽等方面综述了山茱萸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相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山茱萸的形态特征、分布和营养功能作用,阐述了陕西省丹凤县山茱萸的种植栽培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丹凤县茱萸种植面积大,主要用于干制和酿造山茱萸果酒,是当地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山茱萸是人们熟悉的滋补中药.以果肉供药用,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还可制成各种保健食品和药酒,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一些地区已经人工栽培,并成为农村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山茱萸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还很鲜见。  相似文献   

6.
正山茱萸属于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又名山萸肉、山芋肉、药枣和枣皮等,其成熟果实是我国常用的名贵中药材。我国野生山茱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分布在亚热带至北温带,主产于河南、浙江、陕西、山东、山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和四川等省。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苷等苷类、四氧嘧啶、鞣质类、有机酸、氨基酸类、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珍贵的保健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菌、强心、抗氧化、抗肿瘤、抗艾滋病和降血糖等广泛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山茱萸新苷(cornuside, CNS)是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中的一种环烯醚萜苷化合物,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为考察山茱萸新苷对力竭训练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力竭游泳建立了力竭训练大鼠模型,训练当天对大鼠分别灌胃3个剂量(10, 20和40 mg/kg)的山茱萸新苷,共给药4周。然后检测了大鼠的力竭时间、能量代谢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心肌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Nrf2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3种剂量的山茱萸新苷均提高了大鼠的力竭时间,升高了肝糖原、肌糖原和NEFA水平,降低了LA和BUN水平,降低了血清LDH、CK和cTnI水平,降低了心肌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了心肌组织SOD和CAT水平,降低了MDA水平,升高了心肌组织细胞核Nrf2、HO-1和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了Keap1和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山茱萸新苷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本研究表明山茱萸...  相似文献   

8.
<正>山茱萸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产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现北京及以南地区均有栽培。山茱萸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也是集观花、赏果于一体的园林绿化材料。山茱萸株高5~10m,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树皮呈条状剥落,小枝圆形或带四棱。叶对生,卵状椭圆形。伞形花序腋生,先花后叶,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山茱萸性喜温暖气候,也有一定的耐寒力,在华北地区种植应尽量选择背风向阳处。喜疏松、深厚、透水性好的  相似文献   

9.
曹小勇  江海  李新生 《种子》2007,26(8):85-86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为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为配合佛坪国家级山茱萸药源基地建设工作,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核心区5个地点的山茱萸果实中铜、铁、锰、锌4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了解4种元素的分布状态和范围。结果显示,5个果实样品中铜的含量为4.35~11.05μg/g;铁的含量为55.23~177.45μg/g;锰为2.7~5.2μg/g;锌为7.03~42.4μg/g。5个果实样品中4种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反映出土壤环境中4种元素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种子种胚的石蜡切片表明其种胚已完成形态后熟,具有完整的子叶、胚轴,且有胚芽原基出现。山茱萸种子钳去两端种皮,以不伤胚为度,在35℃水中浸泡7天,发芽率可达58%,而在同样的条件下,未钳去种皮的种子不萌发。用皿唑定量法测得山茱萸休眠种子种皮中含有发芽抑制物,未发芽的种皮中含量高于发芽的。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鄂西南不同核用银杏品种叶片中三种主要黄酮苷元含量,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UV方法测定了银杏叶中黄酮苷的含量,分析柱为ZORBAX 2.1×50mm 1.8 Micron C-18 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采用梯度洗脱,DAD作为检测器,检测波长360nm,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该方法在5分钟内实现了三种黄酮苷元的快速分离,线性范围为1~12μg.mL-1,相关系数为0.99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 %。测定结果表明,在5个核用银杏品种中,不同品种间总黄酮苷元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以恩银2号含量最高;各品种槲皮素含量均较低,而异鼠李素含量在总苷元中占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12.
13.
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从北芪菇中提取黄芪甲苷,薄层层析(TLC)分离和制备黄芪甲苷;通过对比质荷比(m/z)和官能团等对黄芪甲苷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水=7∶3(V/V)作为提取剂,微波超声波处理后,多级萃取后得到正丁醇相;氯仿∶甲醇∶乙酸乙酯∶水=13∶7∶2∶2(V/V)展开后,经显色获得的色谱斑点与黄芪甲苷标准品斑点位置比对一致,Rf值为0.31;黄芪甲苷样品和标准品质谱波谱图和红外波谱图确定提取物为黄芪甲苷。样品中黄芪甲苷的熔点是295℃;旋光度是+56.4;比旋光度是+24.4。结果表明,TLC-MS-IR联用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色谱波谱技术,能实现从微克量级的分离分析到克量级的分离制备,可用于天然产物粗提物的去除杂质和单个产物的精制,适用于从北芪菇中进行物质的制备分离。  相似文献   

14.
九里明抗菌镇痛有效部位中PAs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试管分项提取预试法、系统提取预试法和圆形纸层析预试法,进行了九里明植物化学成分预试;利用硅胶G薄板层析法,Ehrlich试剂喷雾显色,对九里明全草及其抗菌镇痛有效部位中双稠吡咯啶生物碱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九里明全草含有黄酮及其甙类、蒽醌及其甙类、酚类、强心甙、氨基酸、鞣质、皂甙、有机酸和生物碱,不含氰甙、多肽、蛋白质、内酯、油脂和挥发油;九里明全草含有双稠吡咯啶生物碱,但九里明抗菌镇痛有效部位中则未检出双稠吡咯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15.
蹄叶橐吾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皂甙,此外还含其它萜类、肽类等;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抗瘤,抗菌,消炎等活性。对国内外学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为该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of alkaloids in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f uncaria,summarizing the glycosides,extrac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this constitu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lkaloids in uncaria.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金银花花器发育时期与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以幼蕾期、青蕾期、白蕾期、银花期、金花期5 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银花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累积量及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以及异绿原酸A含量在青蕾期最高,分别高达27.29、0.22、0.84、0.36 mg/g,而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总异绿原酸含量峰值出现在幼蕾期,分别为7.22、1.77、9.30 mg/g。(2)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 和总异绿原酸累积量均在白蕾期最高,分别为82.19、4.12、5.56、101.67、23.05、130.07 μg/朵,仅有木犀草苷累积量最大值出现在青蕾期(10.39 μg/朵)。(3)随着金银花花器发育,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比例先降低后增高,而异绿原酸A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异绿原酸B、C所占比例逐渐降低。金银花有效成分含量、累积量以及比例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最适采收期为白蕾期。  相似文献   

18.
聚酰胺树脂对箬叶黄酮碳苷分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薇  赵淳  韦琴 《保鲜与加工》2018,18(6):100-106
为提高箬叶的药用价值,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等箬叶中主要黄酮碳苷的含量,采用梯度洗脱法,考察了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这4种黄酮碳苷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30~60目聚酰胺树脂,经乙醇-水初步梯度洗脱后,4种黄酮碳苷在30%和50%乙醇洗脱剂中基本洗脱完全;采用80~100目聚酰胺树脂,经乙酸乙酯-乙醇-水的进一步梯度洗脱后,总黄酮的含量为94.69%,纯化倍数为16.3;4种黄酮碳苷纯化倍数超过25倍,回收率达91%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箬叶黄酮碳苷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截干措施对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类黄酮代谢及其抗氧化特性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银杏嫁接苗进行截干处理,分析了截干处理对一个年生长周期内的银杏叶类黄酮代谢相关酶结构基因表达量、总黄酮醇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截干处理后,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内银杏类黄酮代谢途径上、中游的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且与总黄酮醇苷含量呈正相关。银杏类黄酮代谢通路下游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截干处理后差异变化不明显;截干处理能提高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含量,在芽后15 d时总黄酮醇苷含量最高,提高了14.36%,与对照差异显著;截干处理能增强银杏叶抗氧化性能,在芽后15 d时,总还原力及自由基清除率最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