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耐盐程度,本研究利用0、150、200和250 mmol/L浓度的NaCl溶液对479份来自不同国家的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处理,并测定发芽率、根长、芽长和鲜重;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参试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在200 mmol/L的NaCl溶液处理下,可以有效地将479份材料划分为4类,第I类为耐盐品种12份,第Ⅱ类为75份中等耐盐品种,第Ⅲ类为313份不耐盐品种,第Ⅳ类为79份盐极敏感品种,并建立了芥菜型油菜耐盐性鉴定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0.537x1+0.310x2+0.089x3+0.064x4。筛选得到的耐盐性材料为培育油菜耐盐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甜菜种质芽期耐盐性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6份甜菜种质在不同浓度的NaCl盐渍下的耐盐性研究表明,甜基芽期耐盐性是受基因控制的,其广义遗传力h^2n=51.12%;大批鉴定时NaCl浓度选在1.0%较适宜;评价指标以盐害系数为最好;6份甜菜种质的芽期耐盐性以7503/78为最好。  相似文献   

3.
蝴蝶豆作为重要的热带豆科牧草,研究其耐盐机理,对选育优良的品种和提高牧草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不同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差异,以150 mmol/L浓度的氯化钠对75份蝴蝶豆属种质在萌芽期进行耐盐性鉴定,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和鲜重等14个指标,并进行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从而对蝴蝶豆种质资源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耐盐种质。结果表明:盐胁迫浓度在150 mmol/L下,相对根冠比变异系数最大(67.75%),可以作为蝴蝶豆耐盐性评价指标之一;相关性分析展现出蝴蝶豆属种质发芽率、发芽势相关任意2个发芽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其余各类指标相互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本研究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方向,累积贡献率83.17%,可以代替所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综合反映盐胁迫下蝴蝶豆萌芽期的萌发特性,并通过载荷矩阵确定发芽指数、相对根冠比、相对发芽率和根冠比为耐盐性评价指标;对平均隶属函数和综合得分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基于蝴蝶豆耐盐综合得分值(Z)进行聚类,将75份种质资源分...  相似文献   

4.
利用TOPSIS法综合评价芽苗期青贮玉米种质耐盐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艳霞 《杂粮作物》2010,30(2):101-104
在CK、85 mmol/L、171 mmol/L、256 mmol/L的NaCl浓度下胁迫10份青贮玉米自交系,测定了在盐胁迫下青贮玉米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度,幼苗存活率和相对株高,运用TOP-SIS法综合评价供试材料耐盐性,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间耐盐性差异显著,其中079527的综合评价值为0.9171,耐盐性最强;其他各材料综合评价值在0.5-0.7之间,其抗旱耐盐性弱。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148份花生种质资源在芽期和苗期进行了耐盐性筛选鉴定。以1%NaCl溶液作发芽试验和苗期鉴定,芽期胺盐害百分率分级。1级和2级均无,3级3份;苗期用耐盐3级3份和4级较优的1份共4份进行试验,表现较好的仅有1份。  相似文献   

6.
甜菜种质资源耐盐性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收集到的146份甜菜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在280mmol/L NaC1胁迫条件下,通过20d室内的营养液培养试验,根据各材料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初步筛选出耐盐性强弱的材料,再以初选出的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复选,进一步确定初选出材料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经过初选试验得到15份耐盐性强的种质材料和5份耐盐性弱的材料,共20份.在对这20份材料的复选后得到6份耐盐性强的材料,分别是266号、265号、08-5号、07-6号、24号和2N-1号:3份耐盐性弱的材料,分别是82号、25号和268号.同时对市面上出售的48个甜菜品种也进行了初选,筛选出2份耐盐性强的材料ST13092和TD13829,2份耐盐性弱的材料巴士森和HI0474.  相似文献   

7.
用20% PEG-6000作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利用干旱胁迫反应指数和平均隶属值,对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湖南收集到的19份农民认知为耐旱的水稻种质进行芽期耐旱性鉴定.结果 表明,仅有3份(H08、H15和H16)种质具有强的芽期耐旱性,它们可作为耐旱资源进一步研究.农民认知与科学鉴定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利用四川大豆种质资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新收集的216份大豆种质资源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9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43~1.596之间,大豆种子粒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1.596),子叶色的多样性指数最低(0.043)。3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分布为2.581~2.812,百粒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81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2.85%。216份大豆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D值范围在0.002~0.278之间。聚类分析将216份大豆资源划分为4类,第I类群百粒重最高(31份),第Ⅱ类群株高最高(52份),第Ⅲ类群生育期最短(57份),第Ⅳ类群百粒重较小、株高适宜(76份)。本研究为四川省大豆种质创新利用和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21份来自全国各地种质资源的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用大豆相关品质及炭疽病抗性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浙江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方面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种质资源差异显著;生育期为80~128 d,鲜籽单株产量为14.973~148.791 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037~136.68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4.310~31.130 mg·g-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560 7~37.972 7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832~15.460 mg·kg-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通化平顶香、豫豆19、中黄58、冀豆21、菏豆13、六月黄为适于浙江地区菜用大豆品种选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修复利用盐碱地的优势大田作物,为解析油菜耐盐性的遗传基础、获得耐盐新种质,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200、250、300 mmol/L)对前期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的种子进行处理,分别统计第3 d和第7 d的发芽率,结合高密度SNP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呈连续分布。QTL定位结果显示,6个处理条件下共定位了17个QTL,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3.75%~17.57%,其中4个位于C3染色体的QTL(cqST.C3-1、cqST.C3-2、cqST.C3-3和cqST.C3-4)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大于10%,且能够被重复检测到,是本研究定位的主效QTL。根据RIL群体两个亲本的重测序结果,结合拟南芥同源基因的功能注释,在4个主效QTL置信区间内,筛选获得了5个与耐盐性相关的候选基因。此外,根据发芽率的鉴定结果,认为250 mmol/L NaCl溶液处理7 d的发芽率,可作为油菜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并在此条件下筛选获得了5份耐盐优异种质,发芽率为82.2%~100.0%。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稻米》2025,31(1)
为构建一套针对西北粳稻的耐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筛选适合新疆盐渍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本研究采用0.5%盐胁迫处理;对18份来自新疆的粳稻材料进行了10项表型指标的测定。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综合运用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以全面评估这些材料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环境下;参试材料的单穗质量、叶面积、每穗实粒数和每穗总粒数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成功地将盐胁迫下的10项指标简化为4个相互独立且信息量丰富的主成分;这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6.19%;依据参试材料的综合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18份参试材料划分为三类:不耐盐材料;占比11.11%;中等耐盐材料;占比61.11%;耐盐材料;占比27.78%;具体包括SD-12、SD-17、SD-16、SD-13、SD-15。  相似文献   

12.
大豆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鉴定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寇贺  曹敏建  那桂秋 《杂粮作物》2007,27(5):352-354
利用22个大豆品种(系),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进行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并提出了适合大豆萌发期耐盐性的综合鉴定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中,110 mmol/L NaC l胁迫下的22个大豆品种相对发芽率的方差和变异范围表现为最大,认为该浓度对于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是比较合适的胁迫条件。同时,以相对发芽率作为因变量,运用通径分析筛选出与相对发芽率关系最密切的相对下胚轴长、相对胚根长、相对胚根鲜重和相对胚根/胚轴比4个指标,进行大豆萌发期耐盐性的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13.
Inheritance of Rice Seed Germination Ability under Salt Stre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population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F2:9),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IR26(Oryza sativa subsp.indica)and Jiucaiqing(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was used to identify seed germination ability of rice under 100 mmol/L NaCl for 10 days.Six germination traits including imbibition rate,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index,root length,shoot length and vigor index were investigated.A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was applied to conduct genetic analysis for germination ability.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Na_2SO_4,对玉米杂交种DK516亲本的萌发期和苗期2个生长阶段进行胁迫处理,以对其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除发芽率不受影响外,发芽势、胚芽长度、胚芽鲜重、胚芽干重、胚芽含水量、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株高和生物量等指标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整体显著下降趋势,综合表现为DK516♀耐盐性优于DK516♂;DK516亲本的地上部分对盐胁迫较地下部分敏感,DK516♂根系较DK516♀发达,初步推断DK516♂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好,但此推断有待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不同浓度Na Cl、Na2SO4的低盐,对郑58、DK516♀、DK516♂和昌7-2四份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低盐胁迫对4份自交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芽长度、胚芽鲜重、胚芽干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盐浓度的加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部分盐浓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表现为DK516♀、昌7-2较优,DK516♂次之,郑58表现较差。昌7-2和DK516♂根系相对发达,初步推断DK516♂和昌7-2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好,但有待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评价黄皮种质果实品质奠定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3份黄皮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VC含量、总酸、可溶性糖、糖酸比11项品质指标,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黄皮品质评价指标,并对23份黄皮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单果重、VC、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酸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其中黄皮果实的糖酸比变异系数最大,高达108.57%,不同黄皮种质间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大,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和多样性;而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仅6.98%,黄皮外观形状、大小遗传比较稳定、改良空间较小;23份黄皮种质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41%;通过计算得到第1~4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其中第1、2主成分在黄皮品质综合评价中起到关键作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为A3,得分最低的为G1;对黄皮种质资源的品质影响较大且相对独立的有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糖、总酸和糖酸比这6个指标;将6个具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5处,可得到4大类群,第I大类群有A3和Y-2,果实大、可食率较高、糖酸比高,风味偏甜,品质优良,第II大类群有X1、Y-1、G2和B1,果实较大,形状多样,可食率高,可溶性糖和糖酸比较低,品质较差,第III大类群包括300-1、J2、300-2、9-3、H1、A1、Z1、A2、N-3这9份黄皮种质,其果实大小偏低,可食率较高,酸甜适中,第IV类群包括A5、N-1、H2、A6、T1、G1、J1、J3这8份种质,其果小,可食率低,可溶性糖较低,总酸较高,糖酸比极低,口感较差。  相似文献   

18.
19.
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春播期间干旱天气频发,导致大豆种子发芽质量差、出苗率低。为解析芽期耐旱遗传机制,本研究采用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201份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材料进行芽期耐旱性鉴定。以干旱条件下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与干旱伤害率为鉴定指标,聚类分析得到19份耐旱材料、131份中间型材料和51份敏感材料。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ICIM)法对各鉴定指标进行QTL定位,共定位到3个QTL,其中qDT-4-1与qDT-15-2在多个性状中被定位到。在qDT-4-1与qDT-15-2中共注释到17个基因,通过双亲间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推测基因Glyma.15G196400可能与大豆芽期耐旱相关。利用258份大豆种质资源对候选基因Glyma.15G196400进行单倍型分析,得到2个优异单倍型Hap-1和Hap-2。两个优异单倍型Hap-1和Hap-2在启动子区域-2001bp处存在G-A的变异,引起CAAT-box变异,两个优异单倍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标分别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说明该候选基因在大豆群体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研究将为大豆芽期耐旱育种提供优质材料以及为芽期耐旱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合鲜食的花生品种,建立鲜食花生品质评价方法,引进14个花生品种在海南种植,并以本地‘东方’种为对照,比较各品种可溶性糖、蛋白质、粗脂肪、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鲜花生品质的关键指标,对供试花生品质进行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百果鲜重与百仁鲜重呈显著正相关,百果鲜重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甜度、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香味与甜度、细腻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感官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蛋白质因子、产量因子,这4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80.601%。通过综合主成分得分,得出供试花生鲜食品质排名依次是‘四粒红’、本地‘东方’种、‘桂花黑1号’‘桂花红132’‘中花12号’‘中花16号’‘桂花36号’‘桂花56号’‘桂花红198’‘桂花771’‘中号21号’‘中花26号’‘中花9号’‘中花24号’‘中花6号’。综合评价,‘四粒红’较适应海南环境,推荐作为鲜食花生,其次是‘桂花黑1号’‘桂花红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