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阐述水稻旱地育秧的理论依据,分析旱地育秧的栽培特点,介绍旱地育秧的技术要点,提出旱地育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出旱地育秧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该县乡水稻增产增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华南典型赤红壤地区近5 年内的新垦旱地和普通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对称T 检验及主成分分析 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熟化程度下旱地理化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院新垦旱地土壤pH 显著低于普通旱地0.61 个单位(P=0.02);与普通旱地相比,新垦旱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05%、 44.13%、55.97%、49.68%和74.94%;新垦旱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显著低于普通旱地,而蔗糖酶和磷酸酶则差 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院普通旱地和新垦旱地土壤理化及酶活性综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 示院土壤酶活性与主要肥力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结合长期旱地春小麦育种的经验,从旱地春小麦育种的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旱地春小麦杂交后代的田间选择两方面对甘肃旱地春小麦育种杂交组合配制及杂交后代选择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甘肃旱地春小麦育种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旱地谷子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谷子种植对于土壤的要求相对不高,且谷子具有相对较高的适应性、耐贫瘠、耐干旱等特点,因此,谷子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种植。目前,人们对于谷子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提高旱地谷子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旱地谷子种植的主要任务。文章针对旱地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旱地谷子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并为旱地谷子栽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结合山西省神池县的具体情况,讨论该地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旱地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及影响旱地玉米高产的限制因子。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了深耕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内容,希望能够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旱地小麦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挖掘我市北方地区旱地小麦丰产潜力,本文依托山东旱地小麦开发的生产实际,从理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旱地小麦丰产栽培的可行性,提出了旱地小麦深耕蓄水、土壤培肥与配套技术落实相结合的丰产栽培对策与措施,并就如何组织大规模旱地小麦开发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北碚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的多少顺序表现为水田变菜地,旱地变菜地,水田变果园,水田变旱地,旱地变果园;(2)水田变旱地、旱地变为果园后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而旱地变为菜地后有机碳含量呈增加的趋势;(3)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表现为旱地变菜地,水田变菜地,水田变果园,旱地变果园,水田变旱地;而2060cm厚度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变化前为水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大于变化前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多元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了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 ,山西省旱地小麦在不同的生态区域、不同的肥力条件下 ,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南部中熟冬麦区 ,肥旱地和薄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均为穗数 ;而中部晚熟冬麦区 ,肥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粒数 ,薄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和穗粒数。同时对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山西省旱地小麦上 ,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旱地番茄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农业种植户的喜爱。目前各地陆续引进了旱地番茄种植技术,使得旱地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加增。文章简要介绍了旱地番茄种植的主要特点,着重分析了旱地番茄种植的要点,并在技术应用要点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实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了旱地生态系统基础上,阐述了旱地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制约旱地生态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实现旱地生态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田麦品种云麦47为对照,云南旱地品种云麦42、云麦50、靖麦11为材料,对小麦灌浆期生理生化指标和收获后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片水势在田旱2种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对植物保水力的影响表现为无规律,田麦品种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旱地品种强,田麦品种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旱地品种,旱地品种的根数比田麦品种多;旱地品种的株高极显著地高于田麦品种;旱地品种的茎粗极显著地比田麦品种粗;旱地品种茎节数比田麦品种多。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已成为大力发展旱地谷子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技术。文章阐述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优势,着重介绍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栽培技术要点,为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旱地移栽机械概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旱地移栽机械的研发现状,对国内常见的旱地移栽机械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我国旱地移栽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论述了国内旱地移栽机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最佳穴播粒数,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最佳播种行距,旱地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适宜播种期,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适宜种植品种,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范等内容,并提出了该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烤烟生长及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四川泸州烟区典型田、地烟生产条件,分析不同耕地利用方式(水旱轮作、旱地轮作)对烤烟生长速率、农艺性状及化学物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株高、茎围生长速率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水旱轮作田大于旱地轮作地;伸根、团棵期(49 d以前)旱地轮作烤烟叶片长、叶宽大于水旱轮作,进入旺长期后水旱轮作烤烟叶片生长加速,逐渐超过旱地轮作。水旱轮作烤烟成熟期农艺性状及物理性状表现整体优于旱地轮作。相比水旱轮作,旱地轮作明显提高了烤烟的还原糖、烟碱、钾、氯等化学指标。水田、旱地烤烟生长及品质特征在不同生育期有较大差异,可为水旱轮作和旱地轮作条件下,不同生育期栽培措施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旱地小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30%以上。近几年连续遭受干旱、低温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旱地小麦受到的影响最大,损失最重。总结各地旱地小麦高产栽培和防灾减灾的经验,可以发现旱地小麦科学用水,要努力做到"八水"齐攻。  相似文献   

17.
我省旱地面积大,旱粮比重高,全省共有旱地2724.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耕地总面积的46.5%。每年以小麦、玉米和薯类为主的旱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川中丘陵和盆周山区旱地面积占全省总旱地总面积的72.6%,是我省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对旱地实行多熟种植历来是我省确保粮食增收的一大举措,持续研究高产高效的旱地多熟种植模式则成为旱地农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省旱地多熟种植模式形式多样,以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麦/玉/苕”旱三熟为主体,该模式经过30多年的应用,对我省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5,(3):6-6
一是旱地小麦生育期起垄覆膜沟播栽培技术;二是旱地小麦全程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栽培技术;三是旱地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四是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栽培技术。第一种模式,种麦时覆膜,能集聚水、保墒、增温、通风和透光于一体,明显改善旱地小麦生育的土壤水、热环境,较露地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旱地番茄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以旱地番茄-豆角-糯玉米-旱地番茄(LVZm)、旱地番茄-豆角-西葫芦-旱地番茄(LVCp)、旱地番茄-豆角-花生-旱地番茄(LVAh)、旱地番茄-豆角-葱-旱地番茄(LVAf)、旱地番茄-豆角-秋葵-旱地番茄(LVAe)、旱地番茄-豆角-黄瓜-旱地番茄(LVCs)、旱地番茄连作(CK)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最优轮作模式。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处理对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LVZm、LVAh、LVAf和LVC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除LVAe处理外,各轮作处理均显著降低0~10 cm土层的<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除了LVAf处理和LVAe处理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余轮作处理有机质含量都显著增加;全氮、全钾差异不显著;除了LVCs处理全磷和碱解氮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轮作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除LVAe处理外,各轮作处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各轮作处理pH和电导率降低或显...  相似文献   

20.
洛宁县国税局退休干部雷新周发明创造的旱地节水配套设施,在小界乡王村通过10多年试验示范表明,该设施具有抗旱、蓄水、保墒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旱地农作物"靠天吃饭"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旱地"蓄水"技术问题,把旱地变成了土壤"水库",提高了旱地土壤水分利用率,旱地农作物增产效果极其明显。雷新周在2009年"爱国者杯"暨第三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中获得中国发明协会"服务三农"专项奖,2004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