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啄癖是鸡彼此互相啄食身体个别部位的一种恶癖,大群养鸡生产中很容易发生。啄癖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啄肛、啄毛、啄趾、食蛋、异食等恶癖。被啄破的部位一旦见有出血,则群鸡争抢啄食,能迅速导致被啄鸡的死亡,即使不死,也  相似文献   

2.
正啄癖是鸡与鸡之间相互啄食身体某个部位的一种恶癖。被啄鸡一旦出血,其他鸡会一轰而上,争相啄食,造成被啄鸡很快死亡,被啄鸡不死的,其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火鸡的啄癖现象比其他家禽更为严重。1啄癖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特点与类型啄癖是鸡彼此之间互相啄食身体的别部位的一种恶癖。鸡啄癖是一种不传染病的“传染病”。因为当一只鸡被啄伤后,全群的鸡都会追逐啄食。因此,鸡群中只要有一个鸡被啄伤,啄癖便会很快波及全群。鸡群一旦发生啄癖,就会很难  相似文献   

4.
鸡啄食癖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啄食癖又称鸡恶癖,是指鸡群中的鸡互相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是集约化养鸡场极易发生的一种恶癖;各口龄、品种和季节都易发生,特别是笼养和密集型饲养发病率更高。啄食癖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肉癖、啄蛋癖。啄羽癖和啄鳞癖等。鸡群一旦发病,若不能及时加以控制,就会很快蔓延全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啄食癖的主要表现(1)啄肛癖多发于雏鸡和产蛋鸡,肛门一经啄破,鸡群则会争相啄食,直至直肠脱出,引起死亡。育雏期间雏鸡最易发生,特别是发生雏鸡白痢时,病雏的肛门被粪块堵塞,其他雏鸡就会不断啄食…  相似文献   

5.
鸡啄癖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啄癖的防治余佳胜(广东正大康地有限公司,广州510660)啄癖是鸡单向或相互啄食个别部位或异物的一种恶癖,常见有啄羽、啄肛、啄趾、啄尾、啄蛋、异食等形式。一般来说,一经出现这些恶癖之后,很快就会蔓延整个鸡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啄癖的原因十分复...  相似文献   

6.
鸡啄癖多发生于集约化养鸡,是当代养鸡业的常见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的鸡。不分季节,无论蛋鸡、肉鸡或种鸡,无论平养或笼养,均可发生。其他禽类,如火鸡、鹌鹑等也有发生。表现为互相攻击伤害,白食或争食所下的蛋,以至吞食各种异物。在雏鸡中,此种恶癖常限于啄食趾部和尾部,而在成年家禽,泄殖腔、尾部和冠等为最常被啄食的部位。鸡群中一旦发生,很快蔓及全群,严重时,啄癖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50%。  相似文献   

7.
经常走访海安、泰兴等地养殖户,发现当地蛋鸡互啄现象时有发生,常见的有啄头、啄羽、啄肛、啄翅、啄趾以及产蛋期还有啄蛋的恶癖等。被啄部位一旦有出血,则群鸡争抢啄食,造成蛋鸡死亡率增高、产蛋率下降,给养鸡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而蛋鸡互啄与鸡的品种、环境、营养以及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预防蛋鸡互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断喙断喙是预防蛋鸡互啄的最好方法,一般在8日龄左右进行。其操作过程是先将断喙器调到刀片呈红色至暗红色,然后左手抓住雏鸡双腿,右手拇指按住鸡头后部,食指第一关节按在鸡喉部,使鸡舌…  相似文献   

8.
鸡异食癖是指鸡群中的鸡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笼养或密集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鸡只互啄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啄羽、啄蛋、啄肛、啄尾、啄趾等。被啄部位一旦出血,则鸡群争夺啄食,轻者造成流皿伤残,重者引起死亡,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因此,搞好鸡异食癖的预防和治疗,对养鸡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鸡啄食羽毛症在养鸡生产中经常发生.鸡从啄食自身羽毛开始,进而啄食同群鸡的羽毛,并啄产蛋鸡的肛门,逐渐地将此恶癖蔓延到整个鸡群.有的鸡被毛被啄光,皮肤裸露呈红色或黑红色并有伤痕.  相似文献   

10.
啄癖也称异食癖、恶食癖,是家禽互相啄食身体各部分的恶癖。鸡啄癖是集约化规模化养鸡场常见的病症,根据啄食部位不同,可分为啄羽、啄肛、啄蛋、啄趾等,是禽类生产养殖中危害较严重的恶癖。在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或者机体代谢发生障碍时,发生的味觉异常综合征。本病可发生于鸡的任何年龄段和任何饲养方式尤以雏鸡和笼养群饲鸡为甚,轻者啄伤翅膀、尾部,造成流血伤残,影响生产发育,重者啄穿腹腔,暴露内脏而致死。鸡群一旦发生啄癖,即使诱发因素消除,也往往不能停止这种恶癖,致使鸡持续伤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啄癖的预防和治疗对鸡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啄癖是指鸡只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死亡的现象,是群养鸡容易发生的一种恶癖,又称为恶食癖。常见的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肉等。啄癖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严重的可导致鸡只伤残、生长迟缓、产蛋率下降,甚至达到10%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养群鸡,特别是关养笼鸡易发生鸡只相互啄毛、啄肛、啄蛋恶癖,有啄毛恶癖的鸡把其它鸡全身毛啄光;有啄肛恶癖的鸡把鸡肠啄出吃掉,使鸡致死,甚至碎尸吃肉,使活鸡成为血肉淋漓的骨架;有啄蛋恶癖的鸡,产蛋后即被吃掉。有这些恶癖的鸡,惊  相似文献   

13.
多发生于集约化养鸡,是当代养鸡业的常见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的鸡,不分季节,无论蛋鸡、肉鸡或种鸡,无论平养或笼养,均可发生。其他禽类,如火鸡、鹌鹑等也有发生。表现为互相攻击伤害,自食或争食所下的蛋,以至吞食各种异物。在雏鸡中,此种恶癖常限于啄食趾部和尾部,而在成年家禽,泄殖腔、尾部和冠等为最常被啄食的部位。鸡群中一旦发生,很快蔓及全群,严重时,啄癖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50%。1啄癖的分类根据啄食的部位,啄癖分为:⑴啄羽癖表现为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或被啄,或互啄。啄得羽毛不全,皮肉暴露,并可导致成为啄肉癖。产蛋…  相似文献   

14.
浅谈鸡啄癖     
在养鸡生产中,鸡的异常行为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以啄癖危害最大。啄癖是鸡单向或相互啄食个别部位或异物的一种恶癖。一般来说,一经出现啄癖,轻者使鸡受伤,重者造成死亡,如不采取措施,即可蔓延全群,严重危害养鸡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啄癖又称为异食癖、恶食癖、啄食癖,是鸡只常见的一种病,多指鸡群互相啄食引起损伤,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啄出内脏,引起死亡或者胴体质量下降等等。1各种啄癖的原因及危害1.1啄肛癖这种恶癖最常见,多见于雏鸡和患有鸡白痢杆菌病的产蛋鸡。因为患鸡肛门周围粘满稀粪,甚至堵塞肛门  相似文献   

16.
啄癖称恶癖,是啄肛癖、啄蛋癖、啄脚趾癖、啄羽癖等几种啄癖现象的总称。以大群饲养的鸡群发生最多。一旦发生此现象,鸡互相啄食,鲜血直流,轻者受伤,严重的被啄死或压死,经济损失严重。根据笔者多年来在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临床上常见的鸡啄癖原因有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中硫化物不足等。为了帮助养鸡户有效的防治鸡啄癖行为,现将啄癖原因与防治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恶癖的种类和危害 鸡恶癖是指反常的有害癖好。最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食肉癖、食卵癖、食毛癖、异食癖等。其中啄肛癖、啄趾癖多发生于幼鸡,在同群鸡中常常发现一群鸡追逐另一幼鸡的肛门,或互相啄食脚趾。啄食肛门的,造成肛门出血,严重时直肠脱出引起死亡;啄食脚趾的引起跛行,严重时可将脚趾啄断。而食肉癖、食卵癖、食毛癖和异食癖多发生于成  相似文献   

18.
恶癖是各种年龄、品种和用途的鸡都可发生的一种摄食行为反常表现,并由此使鸡群之间相互啄食对方的机体而造成损害。按啄食目标的不同,(?)啄羽癖、啄肉癖、啄趾癖、啄肛癖和啄蛋癖等。其中以啄肉癖和啄肛癖最为严重和残忍,称为同类残食癖。其它各种恶癖称为异食癖。不过狭隘的异食癖不是鸡群之间个体相互啄食,而是单独啄食环境中的异物,如石灰、泥土、枯树叶、木屑等,不在恶癖之列。  相似文献   

19.
雏鸡啄食癖又称恶食癖,是由于雏鸡相互啄食而造成的恶癖。其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啄头、啄毛、啄肛、啄翅、啄趾、啄尾等恶癖。成鸡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啄蛋等恶癖。有的雏鸡肛门或腹部被啄破以后,肠脱出,被许多雏鸡争抢啄食。如在全群蔓延,其损失非常大。1 发生原因1.1 雏鸡饲料营养不全,缺少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1.2 鸡舍管理不好,如舍内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光线过强,垫料不合适,雏鸡饲养密度过大等,都是该病的诱因。1.3 雏鸡日龄不同,大小不一,养在同一群里,体弱者被啄食。如果…  相似文献   

20.
啄癖又称为异食癖、恶食癖、啄食癖,是鸡只常见的一种病,多指鸡群互相啄食引起损伤,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啄出内脏,引起死亡或者胴体质量下降等等。严重啄癖多发生于3周龄后,最常见的有6种。1常见啄癖1.1啄肛癖啄肛癖这种恶癖最常见,常见鸡群追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