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瘿蚊是化州市水稻生产上的间歇性成灾害虫.对稻瘿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种群密度估计、发生程度通径分析及预测模型等进行了研究,为更有效地控制稻瘿蚊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采用转移概率的方法经过3年9地的调查,测定了广西晚稻稻瘿蚊主害代发生程度预报值的风险系数:超长期预报为0.1897、长期预报为0.1682、中期预报为0.1370、短期预报为0.0460,对把握各时效测报值的可信度或失准的机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毛虫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云南松毛虫幼虫饲养观察,得出该虫幼虫共有7龄,平均取食量为104.4g;4龄以后取食量开始明显放大,因此,防治该虫应安排在4龄以前进行。该虫1~2龄幼虫死亡率较高,为30%~60%,3龄以后死亡率降低,虫口数量比较稳定,是开展测报调查的最好时机。确立了以柳杉树冠直径推算柳杉针叶量的关系式:lgW=n blgD,以此建立柳杉树冠级数表和虫灾级数表,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m对m回归式为:*m=14.2757 1.1240m,建立了以底部2根枝条平均虫口数量来预测全树虫口数量的预测式:y=9.7544x^1.574,既符合一定精度要求,又简便易行,提高工作效率。表7参4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种群消长规律及其在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观察了甜菜夜蛾的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发现其成虫发生高峰期在8-10月份;进行相关数理统计及回归分析后发现,甜菜夜蛾成虫旬诱集量与前2旬或3旬的累计诱集量、累计平均气温、平均温湿系数等因子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并可用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来表述。因此可利用这些因子来预测甜菜夜蛾成虫的发生数量。  相似文献   

6.
稻瘿蚊是雷州半岛晚造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田间种群消长及危害轻重除了与越冬虫源、气候环境、水稻栽培条件等因素有关外,受天敌的影响较大.防治上要树立保护天敌与防治稻瘿蚊并重的指导思想,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导,生物、物理措施为补充.化学防治除应施药拌种预防外,还要重点抓好晚造秧苗期和成虫高峰期的施药防治,拌种和喷施首选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  相似文献   

7.
8.
云斑天牛空间分布型与种群密度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利用4年的时间,对稻瘟病病原孢子进行捕捉,并对诱发圃稻瘟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以此掌握稻瘟病发生发展趋势。试验结果表明,2012~2014年7~8月间降水较少,田间湿度小,不利于稻瘟病孢子萌发,孢子数量少,稻瘟病发病率低;2015年7~8月上旬的天气条件,有利于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但是空气中孢子数量始终较少,所以稻瘟病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落叶松叶蜂卵期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卵梢占新梢总量的百分率作为其种群数量的指标值,给出了以种群趋势指数法、灰色预测法建立的发生量经验预测模型。同时据有效积温、及物候建立了发生期预测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泸州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杂交稻的广泛种植,白背飞虱已成为泸州地区水稻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泸州市叙永,合江,泸县和古蔺县1983 ̄1998年白背飞虱灯诱测报资料和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异地虫情信息交流,天气资料分析,明确了泸州地区白背飞虱虫源主要由黔南,桂北及以南稻区经东南气流迁飞而来。分析了其主要降落范围、害虫田间消长规律和影响其大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为指导泸州地区白背飞虱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1987—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种群数量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年均捕获率为6.90%±2.57%,一年内在5—6月和10—11月出现2次数量高峰期,最高峰在6月,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制定了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分级标准。建立了应用早春3月种群数量基数(X1)、4月种群数量×4月繁殖指数(X2)预测数量高峰期6月种群密度(Y)的2个短期预测预报模型:Y=1.3669X1 5.6175;Y=0.4988X2 7.2940,可提前3个月和2个月预测当年数量峰种群密度和发生程度,经回测验证,数值和数量级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数值预测平均吻合率为86.61%和86.11%,数量级预测吻合率均为78.95%,结果比较准确,故该预测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云南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1年内有4次危害:a.1~2月在海拔1600m以下,越冬代粘虫危害玉米、小麦、黄豆和绿肥;b.4~5月,海拔1300~2000m范围内,1代粘虫危害小麦;c.6~7月,海拔1000~3200m地区,2代粘虫危害水稻、玉米、陆稻、小麦、青棵和燕麦等;d.8~9月,海拔1000m以下,3代粘虫危害晚稻。一般来说,4~5月麦子正处于成熟期,故云南对1代粘虫往往不予防治。因此,仅对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粘虫的预测预报水平和适时防治其危害,试将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发生趋势的回归统计预测预报研究予以总结。为方便有关生产单位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所有的回归预测式均已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攸县汛期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得出,近20年来攸县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大,旱、涝年频繁发生,前10年较后10年降水量偏多,汛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利用模糊均生函数方法建立汛期降水量预测预报模型可提高汛期降水量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彬  王志春  迟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85-2387,2451
LEACHC是描述土壤水分运动、溶质运移和盐分积累的盐度模型。它利用一维Richard方程有限差分法模拟水分流动,利用对流-弥散传输模型描述溶质运移,利用化学平衡子程序处理土壤剖面化学平衡过程。系统地介绍了LEACHC模型及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外学者利用LEACHC模型进行土壤盐碱化预测预报研究的基本情况,以期对中国土壤盐碱化预测预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亚洲玉米螟大发生的因素及预测预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东亚、大洋洲,公认为世界性的玉米主要害虫。笔者综合国内外资料同时结合多年研究工作,对玉米螟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如越冬种群质量特性和环境条件、越冬幼虫化蛹前的气候条件、玉米螟发生期田间气象条件及寄主植物)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玉米螟大发生预测预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条螟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甘蔗生长中后期最主要的一种钻蛀性害虫。根据甘蔗条螟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对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利用性引诱剂进行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更有效的防控甘蔗条螟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在喀什地区一年发生4代,又因为棉铃虫是杂食性害虫,寄主作物种类多,同时具有迁飞性和滞育性,给棉铃虫的预测预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年来伽师县植保站根据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发育进度、作物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预测棉铃虫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趋势,提前提供虫情预报,为做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可视化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我国自1997年首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成电视节目后,截至2006年,全国已有24个省级植保站和764个地(市)级植保站开展了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2005年兵团农技推广总站首次承担  相似文献   

20.
1990—1992年观测表明,大青叶蝉越冬卵孵化盛期与梨花盛开,沙枣、柳树展叶等物候吻合;秋季成虫产卵盛期与新疆杨叶片变色、沙枣成熟吻合。阿克苏地区大青叶蝉各世代、各虫态出现的期距差异较小,第一代成虫出现的始盛期到产卵始盛期的期距为28—32天,平均30天。越冬卵开始孵化所需积温为0℃以上400日度。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透测法报成虫发生期。用以上各种方法预测各虫态发生期。秋季林地成虫密度可测报杨树树干上的产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