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是城市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以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和总结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探索生态、文化、景观等理念的现实显现.坚持以生态设计思想为根本,结合人文内涵设计、历史文脉及意境设计等方法,营建具有地域性、乡土性、人文性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游憩学等理论为指导,以"生态设计"为手段,借鉴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对各构成要素的特点、设计模式、传统的理水手法、艺术的原理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探索科学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将参与性景观设计的概念引入到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原则与景观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参与性景观设计在当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这一实例,分析了该湿地公园在参与性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期对类似湿地公园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城市湿地公园的色彩规划设计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存在着各要素景观色彩搭配混乱,视觉效果不佳,未能体现公园特色等问题。本文以山东少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对色彩的喜好。依据蒙赛尔色彩体系,运用HSB模式分析景观色谱,总结色彩应用,进而提出适合城市湿地公园的色彩设计要点,期望能够对今后的城市湿地公园色彩景观设计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实地考察,对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进行系统性地分析,阐述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及其空间构成的类型,以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将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园路、水体和小品五个不同要素相结合的植物景观空间分析,指出其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空间层次单调、缺乏植物色彩空间等问题,并提出增加水生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季相变化,加强养护管理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及与其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概述,在总结城市居住区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对居住区湿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居住区人工湿地以模拟生态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景观的营造,探索有生态特色的城市居住区湿地型景观水环境开发与利用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对居住区环境景观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典型景观的集合.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景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新内容.本文以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在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种植模式、乡土化植物材料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空间布局和精细的施工技术等修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的特点,认为居住区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居住区湿地景观具有特定的地域特征、一定的文化内涵、多样化的形式,但同时也存在着生态性不强、水生植物应用较少、滨水植物没有层次性、景观营造不够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对策,并从水系平面设计、护岸设计、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庆汉丰湖消落带周期性淹没与出露形成水生和陆生干湿交替的过渡区域,对生态涵养、水库水质、人文活动、城市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汉丰湖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是汉丰湖恢复重建方案设计的重中之重。以开县汉丰湖内湖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汉丰湖消落带现有生态与人文景观特征,探讨汉丰湖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目标,探寻在生态景观环境、活动性景观、城市与生态共融景观营造等方面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是全球峰林地貌区岩溶湿地的典型代表,针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和特征以及湿地公园建设主要胁迫因子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以期为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物链与湿地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物链是物质与能量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传递或流动的渠道。文中从湿地生物链的概念入手, 介绍了湿地生物链的结构和类型, 分析了湿地生物链断链的原因, 并简要阐述了诊断的指标和流程, 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出发, 提出了健康湿地生物链构建的主要方式, 包括能量流动功能恢复、物质循环功能恢复、湿地生物链结构的重组以及种间关系的构建等, 以期为湿地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陂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得知:黄陂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湿地维管植物38种,分属22科,37属;莲、绵毛酸模叶蓼、空心莲子草、稗、水烛等为主要湿地植物种类。湿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湿地植被型组,3个湿地植被型,5个群系。影响湿地物种缺失的主要因素为过度养殖。  相似文献   

14.
南沙湿地公园是珠三角城市湿地公园的典型代表,是广州市现存最大的滨海湿地,在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服务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分析2010—2016年南沙湿地公园向公众直接提供的湿地生态旅游总价值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6年间,广州南沙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旅游价值总体呈先增加后逐步减少的趋势,由2010年的18.71×106元增加至2012年的58.35×106元,随后又低至2016年的40.00×106元.在南沙湿地提供的生态旅游价值构成中,休闲旅游价值是其最大组分,并与其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南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在各年份的生态旅游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均较低,但表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是我国最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地区。针对会仙湿地公园的建设,从湿地类型、分布、保护、利用和管理现状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地调查,通过访问、历史资料查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郑惟洪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1):63-67,74
2013年9月~2014年9月,采用资料收集及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省丘北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共有湿地植物91科206属296种,其中蕨类14科16属18种,裸子植物1科2属4种,被子植物76科188属274种。阐述植物分布情况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中国湿地的特点、主要类型以及中国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湿地进行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对湿地进行实质性保护工作,特别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和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后,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历史原因和国情特点,目前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面临很多问题。在保持和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是中国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结构调查法,就丽江拉市海湿地周边社区居民对湿地恢复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91.3%的受调查者亲眼见到过湿地,对湿地及湿地恢复有较好的了解;在湿地与人的关系问题上,34%的受调查者认为很和谐,33%认为一般,9%认为不太和谐,15%认为有一些冲突,7%认为冲突很严重;79%的受调查者认为拉市海湿地应该被严格管理;表明受调查者几乎都支持湿地的保护管理;76%认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均为湿地恢复建设的获益群体;50%的调查者愿意积极参与保护,20%很关心保护却无能为力,63%的受调查者认为保护效果一般;20%认为保护效果很好;93%的受调查者支持建设。藉此,提出拉市海湿地恢复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摘要:通过调查得知:拜城县木扎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有高等植物17科29属30种;主要有6个植物群系;湿地野生动物35种,隶属13目18科;地表水水质等级为Ⅱ类;湿地综合受威胁等级为轻度威胁。本文同时指出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拜城县木扎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宠 《林业科技》2019,(3):59-62
以抚顺社河湿地4种常见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都能较好的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试验组的去除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4种湿地植物对总氮含量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68%)>扁秆藨草(65%)>香蒲(62%)>针蔺(60%)>CK。对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扁秆藨草>香蒲>针蔺>CK,试验组均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含量,其中芦苇的效果最佳。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77.64%,其次为:芦苇>香蒲>针蔺>CK,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