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7年12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完成新一代信息化建设管控体系建设。在“四横四纵一协调,三管两抓一确保”管控体系和1283个业务调研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两全三化四支撑”管控体系优化模型和提升方向,构建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全要素的项目管控体系,实现管控队伍更专业、流程制度更健全、考核评价更合理、平台支撑更有力的管理目标。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完成新一代信息化建设管控体系6个分项设计编制。信息化项目分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多样质量要求高施工环境恶劣施工规模大。水利施工企业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所以水利施工企业要把安全生产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覆盖到施工全区域。无论任何时候,应始终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种形式工作,实现工程安全生产的目标,确保工程安全顺利竣工。开展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推行本质安全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专项治理,淘汰落后工艺设备,采用高科技和"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等措施,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妥善解决农村用电难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逐步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由于工程规模较大,建设资金需求量较高,为保障每笔资金都可以得到合理运用,防止贪污腐败问题发生,能够在合理控制施工成本的前提下,高质量完成工程施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改造工程全过程造价的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有资料研究,针对高故障率配电网线路跳闸原因进行大数据分析,细究故障成因,从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和管控方案,辅以智能运维手段和新技术,综合配网运维、检修、大修、改造等全过程管控,建立配网故障管控体系,实现以故障管控为核心,提高配电网智能运维水平和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配电网工程管理模式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多问题。基于信息共享理念下的配电网工程全过程管控,为配电网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实施以及后期评价提供了可靠保障,从配电网参建单位管理、工程项目部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辅助结算、视频监控、预警告管理为关键节点入手,以配电网工程管控平台为辅助支撑手段,在明确项目管控目标的前提下,构建工程项目信息共享工作体系与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大大提升了配电网工程管理的实时化、动态化、可控化效果,可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构建配电网工程项目信息共享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配网重要用户的管理需解决配网风险校核、供电可靠性分析等问题,以避免配网重要用户中断供电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损失或影响.文章提出一种全过程管控的配网重要用户调度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实时预警、多态管控、分析自愈"为核心,实现配网重要用户供电规划态、正常态、调整态全过程管控,提升配网重要用户调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管控农网工程廉政风险,国网安徽五河供电公司将廉政建设要求融入安全质量全过程管理,强化工程廉政风险管控,表明凡事以“规范”为主,亮明凡事以“责任”为先,通过严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凡事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农网工程廉政风险管控措施在管理体系中得到了固化。  相似文献   

8.
正农网工程档案资料是在农网建设与改造全过程中形成的,产生于项目的可研、立项、设计、施工、运行等各个阶段,包括设计、技术、验收、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它是农网工程建设情况的客观反映。如何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农网工程资料智能管控的研究,实现农网工程资料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农网工程资料智能管控平台研发  相似文献   

9.
张晋雪 《农电管理》2018,(12):23-24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朝阳供电公司提出并实施的电费资金风险全过程管控体系通过渗透于营销管理全过程的资金风险管理,配合严谨的考核制度和流程化管控模式的执行,统筹兼顾,制定计划,合理参与营销电费资金管理环节,规范账务处理,使财务部门对电费资金管理的监控,从电费收入源头至电费资金上缴全过程介入.财务人员从管理的角度统筹资金的运作,以电力公司整体利益为前提、以实现企业效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国网山西阳泉供电公司实施供电所小型基建项目立项、工程前期、项目实施"三步走"工作法,编制《供电所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手册》,明确项目管理流程、关键节点及主要承办事项,实施统一规划、单个梳理、整体推进、个别督导,确保对项目安全、质量、工期和效益进行全过程管控,实现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益化,全面提升了供电所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教育对象数量、教育任务与投入、教育内容实效性、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总结我国农业远距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我国新时期农业远距离教育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状况的阐述 ,提出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 ,如必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以及提高雨水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田河径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K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径流及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周期规律。在确定影响因素与径流的相关性基础上,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径流的多元线性方程及神经网络模型,定量分析了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水平。【结果】玉龙喀什河径流表现出增加趋势,喀拉喀什河径流呈减少趋势,突变年份为2009、2004年,在40~55 a尺度下的玉龙喀什河与33~55 a尺度下的喀拉喀什河都经历2个枯-丰变换周期。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降水量都呈显著增加趋势,突变年份均为2001年,两河降水同时展现出3次偏多-偏少交替。年均气温呈显著性增加,在1984年发生突变,气温经过2个冷-暖变换周期。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气候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84.06%和72.51%,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5.94%和27.49%。【结论】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在40~55、33~55 a尺度下由丰水期转为枯水期,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流域降水未来为少水期,和田河流域气温在40~50 a尺度下处于偏暖阶段。喀拉喀什河突变点与乌鲁瓦提水库的修建有关,降水和气温发生突变时间于西北地区气候转变相一致。气温因素是径流补给的主要影响成分,气候变化为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盘锦市水稻工厂化冷棚育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资金、推广范围、示范体系、技术规范、培训等方面,提出加速盘锦地区工厂化冷棚育秧技术普及的措施,为提高该地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科院校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更是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探究思维,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灵活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系统性的提高。对于数学的教学工作,应当做到有针对性、有目标,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以来,日本市场销售沙棘果汁量剧增,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为沙棘饮料不仅是一种饮品,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主要原因是:( 1)纯天然。沙棘果汁选用野生沙棘果为主要原料,经科学配方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精制而成的纯天然保健营养饮品,具有天然色泽和新鲜沙棘果酸的独特口味。( 2 )营养成分丰富。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VC、VE、类胡萝卜素及β胡萝卜素、黄酮类等物质,其中:VC 含量高于任何一类水果,可达80 0~5 0 0 mg/10 0 g,是中华猕猴桃的2~8倍,苹果的2 0~3 5倍,比橘子汁高出10~15倍。黄酮类已成为现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药…  相似文献   

17.
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护新疆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合理利用是干旱区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疆应在总结50年来农业和水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规划和措施,大力推广实施节水农业的综合技术,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湖流域深入调查 ,提出应根据排水区业已形成的格局和降水分布差异分区选择排水设计雨量 ;联系项目实际论述了涝渍地集水小区明排系统规划中涉及的排水泵站经济性、排水沟道优化布局、排水工程建设的适度规模等问题 ;最后就涝渍地暗管排水工程及其推广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The management of soil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policy makers in Ethiopia. However, most of the interventions designed to conserve the soil resources have fallen short of the expectations, performing impressively in the short run, but proving unsustainable on a long-term basis. There are no simple explanati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se interventions to reverse soil degradation, but it has been evident for some time that there is an uneasy connection between ‘objective’ assessments of the state of the land and the way this information is used in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es. It is now widely accepted that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of the soil degradation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analysing changes in the stock of physical and nutrient capital. While studies of nutrient balance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esearch in soil erosion and land degradation, their results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相似文献   

20.
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硝态氮迁移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已广泛引起人们关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肥随灌水或降水向下淋移是引起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农业耕作措施、氮肥管理、水管理等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硝态氮迁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