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河道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以引黄城市河道整治系统为例,分析了提高和改进现有河道生态治理的技术,以实现沿黄城市河道生态良性维持的目的,并提出了实用的生态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河道护岸,挡墙工程是河道生态整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选择河道工程的结构形式,突出生态和环境保护,使河道整治工程与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历史,人文相协调,提高城市品味,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论述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根据刚性硬质护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工程措施,通过综合整治来恢复河道生态,提高城市水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3.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生态格网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护岸、挡墙工程是河道生态整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选择河道护岸工程的结构形式,突出生态和环境保护,使河道整治工程与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历史、人文相协调,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论述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根据刚性硬质护岸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工程措施,通过综合整治来恢复河道生态,提高城市水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4.
城镇河道综合整治的几种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道综合整治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城镇河道现存问题及国内外河道整治现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城镇河道整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河道整治的原则,提出了我国城镇河道整治的生态护岸工程措施、水质修复治理措施和河道景观工程措施,力求为我国城镇河道的生态治理和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景观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农村景观生态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存在当前农村地区耕地大量减少、现代化污染突出、规划布局混乱等问题,尤其是农村基层环境管理不到位,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贯彻,已成为新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结合党中央关于倡导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针政策,按照生态学和景观学等理论指导,妥善处理影响农村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景观生态问题,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河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迫切需要进行整治和规划,在恢复河道功能的前提下,使用生态理念对河道景观进行设计.基于此,本文对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河道生态状况评价是科学制定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措施的基础.根据农村河道的特点,从河道功能、河道形态、河道环境、河道生态与景观、河道管护和综合评判6个方面构建农村河道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成序关系分析-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农村河道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河道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城市河道淤积严重、断面形态遭到破坏、水质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城市河道开展生态治理和修复的原则和方法,探索了河道护岸和堤防、河岸植被生态设计理念和水环境的生态修复方法.本研究可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道护岸的修建对于城市河流、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外力因素的破坏和影响之下,部分护岸逐渐出现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目标.因此,对河道护岸对生态修复的影响和河道护岸建设现状分析,探究护岸修复存在的问题,简述河道护岸与生态恢复关系,进一步实现水质净化的同时,去除有机物,增强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探讨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模式。首先,在总结国内相关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引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治理理念,得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3种河道景观治理模式,即:基于河流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城市水文化的河道景观治理模式;其次,以泗河的河道景观治理为例,依托其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以"生态与人文相结合"为主题,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阐释了景观治理模式的实施内容。结果显示: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都市生活的现代性有机地融合,重现了河流原有的、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情,实现了河流"生态性"和"城市性"的平衡统一,打造了"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赋予了河流生命和灵魂。景观模式研究对生态河道治理提供景观模式新思路,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河流景观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