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太子河流域面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建立汛期以旬、非汛期以月为调度时段的水库生态调度模型,提出3种联合调度方案,并采用逐步优化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在满足各区间用水户现状用水的条件下,各控制断面流量均能满足生态流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阎王鼻子水库建设前后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河道内生态不同需求和不同计算方法,确定水库下游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和目标生态流量两种需求方案.在充分考虑大凌河流域河道外需水的前提下,研究分析了阎王鼻子水库最大程度满足河道内不同生态需水要求时的调度方案,对改善水库下游河道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方河流污染类型复杂及有大片干涸河滩的特点,分析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模式,探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及其适用性,提出利用污染河流河滩建设复合式生态修复系统的生态修复模式,并在复州河蔡房身段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种生态修复模式运行效果良好,有效节约河岸土地;从初期水质净化数据来看,对SS、COD、TN、TP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下游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珍稀鱼类保护区,随着梯级电站的修建,势必将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为了减少负面的生态影响,利用年内展布法和改进FDC法计算了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过程。根据不同的生态流量约束,设置了4种约束方案:(1)工程规划约束;(2)年内展布法计算的最小生态流量约束;(3)改进FDC法计算的最小生态流量约束;(4)改进FDC法计算的适宜生态流量约束。并对建立的生态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当设置最小生态流量约束时,各典型年的发电量基本都能达到最大值;当设置适宜生态流量约束时,各典型年的发电量都有所减少。各方案的拟合优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在适宜生态流量约束条件下,水库的下泄流量更贴近天然的入库径流。  相似文献   

5.
科学评价海城河水质现状和研究水质的演变趋势,对海城河水系污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海城河上游红土岭监测断面和下游海城监测断面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对水质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城河主要污染物为总氮,丰水期总氮超标情况要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在总氮不参评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评估苏州河市郊段底泥质量,为后续苏州河底泥疏浚提供数据支撑,通过采集苏州河蕰藻浜—真北路桥段23.6km河道32个断面底泥柱状样,来分析不同深度处底泥重金属浓度,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垂向0.7~2.1m,苏州河下游长宁区段金属潜在生态危害高于上游和中游,...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湘江流域管理提供依据,以满足缺水时期最小流量情况下,水资源利用的净效益现值最大为目标,建立流域多控制断面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提出了湘江流域各水库补水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流生态修复状况,并明确未来河流整治的内容和方向,以深圳市的龙岗河为例,对河流整治前后的水生态系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龙岗河流域治理以后,河流生态流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即使是在枯水期也基本满足河流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而平水期的生态流量达到较好的水平;(2)龙岗河流域治理以后,河流主要水质指标(CODMn、BOD5、NH3-N、TP)均有明显的好转,但各指标的绝对值仍然较高,特别是NH3-N仍是劣V类水平;(3)龙岗河流域治理以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略有上升,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多样性都略有下降,这可能与河流修复时间较短,水生态系统尚不稳定有关外,可能还与河流生态补水水质不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栖息地偏爱法,采用River2D模型,对玉符河流域进行鱼类栖息地模拟,根据栖息地数量(WUA)以及底栖生物完整性对玉符河的补水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卧虎山水库下泄流量为2 m~3/s的方案,预测可使104国道以上的大部分河段恢复到最优状态的50%以上;在考虑南水北调引水状态下,采取下泄流量为4 m~3/s的方案,预测可使玉符河全部河段连通且生态系统恢复到中等偏上水平。为北方地区有水库供水的典型季节性河流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湖水系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河湖水系生态连通工程技术是生态修复工程补短板的重要手段.通过阐述河湖水系连通性的内涵,构建了基于三流四维生态模型的河湖水系生态连通工程技术体系,包括纵向连通工程技术、横向连通工程技术与垂向连通工程技术,并针对各连通维度具体阐述了各项工程技术.河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