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湖放养鲢、鳙鱼种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于1977年5月至1978年4月进行。实验用鱼取自武昌东湖水果湖区。用不同网目的刺网每月采样1~2次。  相似文献   

2.
大通湖是一个有十万亩水面的人工养殖湖泊。由于湖场变迁,饵料生物变化以及有无灌江纳苗,放湖家鱼种类数量规格变化等因素影响,鱼产量极不稳定。一九七七年以后基本没有灌江纳苗,主要依靠人工育种放湖,但由于投放量不大,规格又小,加上品种搭配不当,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水产》2001,(2):22-22
春季是草、鲢、鳙等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强化培育不仅能保证人工育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增加10%—30%的产苗量。春季强化培育的关键措施是: 1、调整亲鱼的放养密度 亲鱼培育池只能主养一种亲鱼、搭配少量其它鱼种,且每亩水面放养的亲鱼数以其总重量在150kg左右为好。若鱼池中有太多的麦穗鱼等野杂鱼,可放几尾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鱼、鳜鱼、加州鲈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讨论鲢鳙鱼的生产力和如何测定其生产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鲢、鳙鱼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我国鲢、鳙鱼的养殖从唐代鲤鱼养殖的衰败开始兴盛,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但根据鲢、鳙鱼的生理和生态习性一般在养殖生产中都把其作为混养而非主养种类.江苏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随着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滆湖近二十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监测结果表明,滆湖的总氮、总磷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近十倍,富营养化已导致滆湖从草型湖泊转变为现在的藻型湖泊,水生植被大量消失.  相似文献   

6.
鲢鳙鱼混养既能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域生态平衡,保证水产养殖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象州县水产养殖条件为背景,对不同条件下鲢鳙鱼养殖技术从水质管理、鱼种放养、捕捞方式、管理及防逃四个方面展开了分析与对比,以期为当地水产养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鱼池施肥的吕的。是为了使水中增加各种营养物质,促使水中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满足鲢、鳙等鱼的饲料需要。以鲢、鳙为主体鱼的鱼池应施肥,一般每亩施粪肥150~250公斤,用作基肥,以后根据水色来掌握施肥次数和数量,如水色深,带黄绿色或褐绿色的是肥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各地网箱培育鱼种的情况表明,利用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是可行的。自1978年起,我省上游、消湘、东风、太平、化念、车木河等水库进行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试验,但效果不够明显。为了探索我省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的规律,我们于1982年7月在昆明市官渡区东白沙河水库作了进一步的试验。试验的目的是:在完全利用天然饵料的情况下,探讨网箱鲢、鳙鱼的放养密度、混养比例、养殖时间、管理措施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1994,(3):17-18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a)]、草鱼[Ctenopha ryngodonidellus(Cuvieret Valencienne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Cuvieret Valenciennes)]、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为保持这些鱼类的优良性状,特制订本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鱼生产的发展,为提高池塘单产,各地普遍改变养殖方式,增加放养密度,再加上管理措施不当,池塘环境恶化及苗种南北方频繁交换和新品种引进缺乏检疫等原因,近2-3年本市的暴发性流行病,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省1-7月份暴发性鱼病发病的面积约2万多亩,死鱼2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1.
曹廷龙  陈武 《水产养殖》2007,28(1):38-39
灌云县城现有城镇居民22万人,其生活污水全部排入位于县城中心位置的山前河内,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2004年冬县委县政府对山前河进行综合整治,深挖淤泥疏浚河道,并在山前河的两端建立电排、灌站以备定期灌注排捞,交换河水之用,为净化山前河生活污水提供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12.
彭书练 《内陆水产》2001,26(7):37-37
近年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每到夏季气温升高,就开始出现死鱼现象。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便出现死鱼高峰(主要危害鲢、鳙等),严重时,麦穗鱼都可感染。1 流行情况该病流行广、周期长、死亡率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1998年长沙市郊50%的精养池塘遭受损失。2 病原及病症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最适pH值为5.5~9.0。病鱼体表多数呈弥散性充血,尤其是腹部、鳃盖和眼眶周围充血特别明显;病情严重时,鱼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将鱼皮剥开,肌肉明显充血,腹…  相似文献   

13.
利用网箱以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1973年首先在武昌东湖试验成功的,1974年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雪野水库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生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后,除了个别省市外,几乎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效果显著。经过九年来的实践,表明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具有不占土地、不用施肥投饵、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放养鱼种成活率的估算一冬龄之前的鱼种,死亡率较高。经过一个冬期之后,鱼种开始新年度的生长,在体质和对环境适应力方面均有增强,成活率也随之提高。所以分析一冬龄前鱼种死亡的相关因素,对提高鱼种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1.标志回捕估算成活率依据资源量与渔获量和标志尾数与重捕尾数之间关系近似的原理,以标志回捕方法估算鱼种成活率。1979年9月剪腹鳍标志了  相似文献   

15.
鲢、鳙鱼搭配比例的合理确定和调整,是提高湖泊水库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仅根据近两年的生产和科研调查资料,在总结东北地区部分生产单位的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鲢、鳙鱼在湖泊水库放养比例的确定和讽整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克氏螯虾与鲢、鳙鱼不同的习性进行混养试验。在鱼虾苗下塘前进行清池、进水与肥水、种植水草、设置网片等准备工作。虾苗的投放量根据其个体大小可适当调整,本次养殖选用大规格鲢、鳙鱼苗按500尾/667m^2投放。在日常管理中要把握好饵料投喂量和投喂时间,控制好水质,加强病害防治工作。采取虾笼诱捕,留大放小,避免集中上市,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网箱养鲢鳙鱼,不进行人工投饵,如果水域选择得好,天然饵料充足,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收效甚微。鉴于目前很多水库水质分析尚未普及,因此放网箱水域的选择可凭如下经验:①集雨面积大,周围植被比较完好,雨后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流入库内,这样的水域天然饵料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8.
陈国贤 《河南水产》2004,59(4):13-14
鲢鱼又称白鲢,鳙鱼又称花鲢,鲢鳙鱼统称家鱼、大头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分布于全国各地。它具有生长快,食物来源广泛,肉味鲜美,适应性强的特点。自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不可缺少的常规养殖品种。特别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9.
今年7~9月间,我县池塘养殖的鲢鳙鱼常有出血病爆发流行,造成鲢鳙鱼大量死亡,对生产影响极大。由于该病以前极少发生,没有现成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借鉴,而我站又没有条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试用强氯精、肠炎灵、爱的新对鲢鳙鱼出血病症状明显的4个病例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县许多小型水库相继发生了鲢鳙鱼暴发性出血病,每年发病向积40公顷,造成死鱼5.4吨,直接经济损失达2.48万元。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病情难以控制、且易反复的特点,需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小型水库鲢鳙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