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粉锈宁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佳时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偶发性具常发区气流性传播病害 ,大流行年可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 ,甚至绝收。近年来 ,新生理小种的产生和发展 ,使现有小麦生产上推广品种的抗性丧失 ,小麦生产处于条锈病的潜在威胁之中。由于条锈病新生理小种正处在活跃的分化期 ,加上小麦育种周期长 ,抗病品种的选育很难满足生产上的要求。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不得不依赖化学药物粉锈宁的普及应用。因此 ,我们对粉锈宁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佳时期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便为生产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 小麦条锈病的潜育期及粉锈宁的显效期与有效期小麦条锈病的…  相似文献   

2.
粉锈宁对小麦条锈病最佳防治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条锈病潜育期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得出了直线方程y=48.9-2.3x,即日平均气温在5-17℃,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潜育期缩短2.3d。用接种喷药法对粉锈宁药理进行研究,结果,粉锈宁防治小麦条锈病显效期为10-15d,有效期为5-7d;温度偏低则显效期和有效期偏长,温度偏高则显效期和有效期偏短,最佳防治期的起始防治标准以有中心病团出现为准,第2次用药与第1次用药相隔40d左右,第3次用药与第2次用药相隔30-35d。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5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流行了14次,重发生年份全省发生面积达3200余万亩,小麦产量损失近10亿公斤。过去用粉锈宁防治条锈病一般是在4月中旬后,病叶率达5%以上的发病始盛期喷雾。这种在小  相似文献   

4.
5.
小麦条锈病是偶发性具常发区气流性传播病害,大流行年往往造成很大幅度的减产或甚至绝收.近年来,由于新的生理小种处于活跃的分化期,新生理小种的产生和发展,使现有生产上推广品种的抗性丧失,加上小麦育种周期长,抗病品种的选育进度赶不上条锈病新小种的发生发展速度,使小麦生产处于条锈病的潜在威胁之中.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应由以培养抗病品种为主的农业防治转向以药物为主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锈病试验结果表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每10d喷1次,共喷3次,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的防效,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正>1.症状发病初期在下部叶片、叶鞘形成褪绿黄斑,不久产生鲜黄色或红褐色粉疱,似铁锈一般,即夏孢子堆。一叶有数行病斑不等。随着气候的适宜,在3~7天内迅速扩展至全株、全丛乃至全田,丛发病率达80%以上。感病麦株,人或物体一碰,粉孢破裂,大量鲜黄色夏孢子散落或粘附在人或物体上。2.危害小麦感病后,由于养料被病菌夺取,叶绿素遭受破坏,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叶片表皮破裂,水分蒸腾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至使麦株生长发育受阻。感病轻的,麦粒不饱满,影响产量,出粉率差;感病重的,麦粒不能灌  相似文献   

8.
四川小麦条锈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影响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气象因子依次为雨量,日照时数,温度。特别是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的降雨量对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至关重要据此建立了中长期预测预报模式。小麦锈病的发生期大多在1-2个月,最早的在12月中,下旬。2-3月份为病害高峰期,4月份为严重危害期,播种期越早发病也越早。病害流行扩展快。目前我省条锈病菌的优势小种为条为30,31号,新小种水源类型正在迅速上升,已达20%。  相似文献   

9.
由于去冬我省和甘肃秋苗发病早、病情重,积累了大量越冬菌原,加之今春气候适宜,小麦条锈病呈大发生态势,预计全省发病面积将达1000万亩以上。截止3月4目统计,全省已有89个县(区)发生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168万亩,比2月25日增加68万亩,重发区域集中在攀西地区和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流域。目前病害正在各地迅速蔓延危害,严重威胁全省小春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0.
11.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4年,以天水为基点对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明确了:1)病菌越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海拔1700m以上的高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夏基地,夏季降雨和温度是影响病菌越夏的最重要因素。2)当地越夏菌源为秋苗发病的主要菌源来源,菌源量、播期和降雨为影响秋苗发病的主要因素。3)首次证明,陇南秋季菌源量大时,可直接传入关中并引致较大流行。4)半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冬基地。5)春季病菌先在半山发展,后向全区和西部麦区传播。并根据上述流行规律提出了控制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状况和研究现状,对通过一般育种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小麦抗条锈育种和品种选育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小麦自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剑叶严重度与小麦产量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条锈病病叶率分级值(x)的回归方程为y=2.36x,相关系数r为0.9873**;与严重度分级值(x)的回归方程为y=5.79x.相关系数r为0.9886.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指标是病叶率为2%或剑叶严重度为1%.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对毕节地区主栽的1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16个参试品种中,毕麦17号、黔麦15号、川农19号、毕麦16号、毕引88、毕燕普3号和黔麦16号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抗至高抗,阿波、川麦107号表现为中感至高感,光头麦、吨半麦表现为高感,抗性表现较为稳定;川农18号、川农16号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感至高抗,贵麦2号表现为高感至中抗,绵阳29号、内麦8号表现为中感至中抗,抗性表现不同年度间存在明显差异,生产上进行品种布局要根据当地实际进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弥勒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现状,基于统防统治的优点,总结了小麦条锈病统防统治措施,以期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冬小麦品种兰天27号以法国抗源材料Fr81-1为母本,兰天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7-2008年甘肃省陇南片山地组区试结果,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235.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梁22号增产22.66%.该品种冬性,属弱筋小麦.接种鉴定表现对当前主要流行条锈病生理小种全部免疫,适种区为甘肃天水、陇南两...  相似文献   

17.
电镜观察发现,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细胞的多核现象极为普遍,但聚集于寄主表皮细胞下的夏孢子产孢细胞均含两个细胞核。在夏孢子形成过程中,产孢细胞一端先经突起而形成孢子芽,随后孢子芽经延伸和产生隔膜,分别先后形成夏孢子原体,柄细胞和夏孢子。随幼龄夏孢子进一步发育,细胞原生质电子致密度增加,大量脂肪粒累积,孢子体表伸出大量的刺突。在夏孢子之间,还可观察到具形状各异内含体的伴胞细胞。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小麦锈病专家威廉·雷格林(Willian Q.Loegering) 的生物间遗传学观点启迪下,用选育一般抗性的方法,对河北省优良生产品种和主要抗源进行初探,希望能快速选出适合我省既抗病、农艺性状又好的优良品种及抗源。通过本试验选出冀麦23、原冬3号、CA841、CA8519、冀植88—5067、唐86—4043、88中54、小偃6号、遗4050等,可供进一步测试。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3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SXAF4-7/87-121.2004-2005年度在天水市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78.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65.20%,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2005-2006年度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10.30%,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致病类型水4、水7和水14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3.64%、赖氨酸0.42%.适于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国新发现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贵州省赫章县小麦条锈病秋季发生情况,2006年秋季笔者主要对该县古基乡、野马川镇、六曲河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19块地,自生麦病田率为55%,秋播小麦病田率为20.20%。古基乡发病较多,自生麦苗上有多个发病中心,有的秋播小麦田块亦呈现病叶较集中现象。在海拔1660-1910m范围内,都有小麦条锈病发生,说明当地越夏菌源能够为本地区秋苗发病提供充足菌量。对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赫章县小麦条锈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