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高效获取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优良植株,以形态变异率为考核指标,筛选化学诱导剂组合,并对19个桑树品种或杂交组合的不同材料进行诱导处理,改进和丰富桑树多倍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初步筛选出最佳诱导剂组合0.2%秋水仙素+2%二甲基亚砜(DMSO),用该诱导剂组合分别以滴液法、琼脂涂抹法、注射法诱导处理桑树幼苗顶芽、春伐桑幼芽、桑树雌花,其诱变率分别为30.96%、10.12%、2.56%,而应用该诱导剂组合对桑树种子浸渍诱导9d,可100%获得形态变异植株,其中有11.9%的突变植株成活。以稀释400倍的氟乐灵溶液替代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采用浸渍法对桑树种子诱导处理5d,其诱变效果与用0.2%秋水仙素+2%DMSO浸渍9d的效果相当。通过植株形态观察和染色体鉴定,确认从12个供试桑树品种或杂交组合中获得了四倍体植株或枝条,可作为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12个桑树品种和33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冻害率和冻害指数,验证不同桑树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杂交组合)的抗寒力是有差异的,不同种子桑园桑树抗寒力也不同,父本比母本抗寒力差,父本比母本冻害率增加33.33%-50%,冻害指数增加45.5%-64.29%;桑树随着树龄的增加,抗寒力有增高的趋势。在育种工作中选育抗寒力强的桑树品种是防治冻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广西桑树品种选育研究与优良品种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站开展桑树品种选育研究已有40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桑树种质(品种)资源的收集、引进和创新;品种和杂交组合选育;优良桑品种和杂交组合的繁育和推广等方面先后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我站桑树育种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推动了广西桑树品种的不断进步。1 桑树品种资源的收集、研究与创新1.1 品种资源的考察、收集、引进和整理桑树品种资源(即遗传资源)是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基础,种质(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是育种的基础工程,品种资源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则是育种能否突破的重要关键。我站对品种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历来比较重…  相似文献   

4.
我站开展桑树品种选育研究已有40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桑树种质(品种)资源的收集、引进和创新;品种和杂交组合选育;优良桑品种和杂交组合的繁育和推广等方面先后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我站桑树育种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推动了广西桑树品种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桑研究和应用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倍体特别是四倍体不仅是自然界植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工合成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桑树多倍体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迄今已发现和培育了桑的1至18倍体和22倍体及混倍体。桑树栽培品种以二倍体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三倍体。由于生产上应用的三倍体桑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性能.引起了桑树遗传育种工作的密切关注。国内80年代以来,很多学把桑树多倍体研究和三倍体品种(含杂交组合)选育作为热门课题,现已取得重大进展。要选育三倍体品种(含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定结果表明,24个桑树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4-19×抗10和69×98-8为2个强抗组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桑树叶片中的POD活性与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强抗性杂交组合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杂交组合。可将桑树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之一,并结合常规抗病鉴定方法应用于桑树抗青枯病品种的杂交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鲜见有四倍体桑,国内外桑树育种工作者通过人工诱导技术获得了一大批桑树四倍体资源,并已育成四倍体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在桑树人工诱导方法上,普遍采用化学诱变剂-秋水仙碱处理法,因采用的诱变材料不同而分为无性系诱导(以枝条、芽为诱变材料)和有性系诱导(以杂交实生桑幼苗为诱变材料).郭展雄等自1986年起开展桑树有性系诱导研究,先后以50多个广东桑杂交实生幼苗为诱变材料,从人工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植株中选择了综合性状较好的210个单株作为种质资源保存于资源圃内,并对这些人工四倍体资源进行了研究和利用,本文将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子叶形状和数量是桑树的重要形态特征。通过对83个杂交组合桑树的幼苗观测,发现桑子叶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子叶形状不仅有圆形、椭圆形、卵圆形、纺锤形等,还观察到了几种畸形子叶。桑树幼苗一般具有2片子叶,但在20个杂交组合中观察到了3片子叶、4片子叶等多子叶现象,多子叶出现的概率因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9.
陈正余 《中国蚕业》2005,26(4):35-37
多倍体桑树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桑树营养器官(桑树顶芽、幼苗生长点等),使桑树细胞染色体(遗传物质)数目发生变化,染色体数目出现加倍,由二倍体产生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从中获得许多变异芽,然后经过单芽培育,选拔出实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桑树四倍体杂交一代选育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桑树多倍体大多是具有优质、高产优良性状的天然形成和人工选育的三倍体品种以及三倍体杂交一代(又称三倍体杂交组合或杂交桑),三倍体杂交一代能用种子繁殖,更适蚕桑发展的所需。桑树以二倍体为主,间有少数天然形成的三倍体,除野生桑中如华桑发现有四倍体之外,桑的栽培品种中尚未发现天  相似文献   

11.
选出高产优质桑树新杂交组合69×伦109和69×选四二个组合比生产品种塘10×伦109,桑叶产量分别增加17.1%和10.7%,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增加7.6%和6.7%;优质桑树新杂交组合60×851,桑叶增产3.6%,万头蚕产茧层量增8.2%。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经过多年育种工作,选育出了几个桑树新品种(杂交组合)。为客观、科学、公正地鉴定参试桑树新品种的丰产性、质量、抗性表现以及在我区各地的适应性,为新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根据品种培育的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桑树品种及杂交组合的耐旱性,利用现有旱地桑品种试验圃,在干旱季节调查桑树新梢生长状况,评价129份桑品种(杂交组合)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对比3个试验圃117个杂交组合,评出耐旱性强的组合1个,耐旱性较强的组合22个;评价现行桑树良种的耐旱性,筛选出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杂交组合)6个,其中桑特优1号、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优12为广西育成,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多年,在石山坡旱地、丘陵山坡地、台坡旱地种植均适宜种植,为耐旱、耐贫瘠桑品种。  相似文献   

14.
桑树四倍体植株的育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国内外从事桑树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较多,日本通过人工诱变已育成了四倍体品种(改良鼠返、剑持等),三倍体品种(青叶鼠、新剑持等),日本、苏联等国家除了人工诱变多倍体外,还利用多倍体桑树资源,进行不同种间[22倍体黑桑(Mo-rus nigra Linn.)×2倍体白桑(Morus albaLinn.)]杂交,获得不同倍数体的杂种(17倍体,12倍体等)。我国桑树多倍体育种工作,近几年来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展。1981年,浙江省王侠剑和杨今后等用秋水仙素、辐射等方法已诱导出四倍体植株,西南农业大学李存礼等利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一株三倍体植株,作者等利用二倍体与六倍体桑杂交,获得若干四倍体植株,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桑树四倍体的高效利用和提高桑树育种效率,用4个桑树同源四倍体作母本,6个桑树同源四倍体作父本,按NCII杂交设计进行杂交组合试验,调查了杂交一代群体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桑叶产量,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桑树同源四倍体杂交一代的桑叶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桑树同源四倍体作亲本组配杂交组合,能够获得桑叶产量杂种优势较强的组合;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对F1的桑叶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特殊配合力与平均优势、对照优势高度正相关,可以用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预测杂种优势;桑树四倍体桑叶产量的广义遗传力(hB2)为70.96%,狭义遗传力(hN2)较小,仅为8.70%,平均显性度(H/D)1/21;四倍体的桑叶产量的遗传方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作用,存在超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桑树多倍体特别是三倍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对天然多倍体的选拔及人工多倍体的培育早就受到国外桑树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并选出一批三倍体桑品种.本所1988年春季开始列题进行桑树多倍体育种,虽然起步晚,但进展比较迅速.我们从改进多倍体育种技术、提高多倍体育种效率入手,开展了桑树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多倍体杂交,混倍体诱导与分离,以及无性系三倍体与四倍体新品种快速选育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桑树四倍体的诱导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今后 《蚕业科学》2004,30(1):6-10
采用物理的辐射处理 ,化学的秋水仙碱处理和生物的杂交等技术方法 ,培育出桑四倍体材料 98份。其中用杂种实生幼苗秋水仙碱诱导的四倍体中 ,有些有较高的产叶量 ,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而大多数人工诱导的桑四倍体 ,则用作培育三倍体的亲本。诱导和利用人工四倍体资源 ,与二倍体桑杂交 ,以及无性固定三倍体或配制三倍体杂优组合 ,仍是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杂交优势即两种遗传基础不同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所表现出的各种性状均优于杂交双亲,比如抗逆性强、早熟高产、品质优良等。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杂交优势的发现与发展以及人工选育三倍体杂交桑在经济和农艺上的优良特性,介绍了桑树杂交品种的选育方法以及F1代杂交组合在育种中的应用,为获得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杂交桑品种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工诱导加倍桑树染色体的方法,获得丰产性能更优的桑树多倍体品种。将鲁桑系二倍体杂交组合塔桑×农桑14号F1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碱处理诱导出人工四倍体植株,经过对优良人工四倍体株系的选择、扩大繁殖以及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强桑2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性试验中与对照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增产18.93%,桑叶养蚕的万蚕茧层量提高3.03%,并表现出抗桑疫病、抗旱耐瘠等特点。新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20.
在桑树育种工作中,往往可以看到,园叶和裂叶品种杂交的后代,出现园叶,但也有部分裂叶,由广东桑和湖桑杂交,后代表现出发芽早,发芽率高,生长势旺的特性,这些都是遗传的关系,遗传是通过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我们想要分析遗传变异规律,鉴定桑树品种的倍数性,开展多倍体育种及品种资源的调查、整理、分类都离不开染色体的观察和研究。研究染色体,首先要制作染色体的玻片标本,以便进行砚察。下面介绍桑树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