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是一种典型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大豆的子叶中,近60年来,对其生化特性及结构已有较多研究,通常认为这种蛋白酶抑制剂具有贮藏,调节内源蛋白酶活性及植物防御等作用,研究表明,这种蛋白酶抑制剂抗虫谱广,能显著抑制幼虫的生长发育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迄今为止,至少已有4种基因被克隆,通过转基因技术在烟草,水稻,小麦等作物获得了抗性植株,本文从SKTI的类型,基因克隆及生理功能等方面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7,29(6):19-19
尽管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证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对人体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但美国的食品和药物管理署(FDA)一直没有批准茶多酚作为处方药物在市场销售,这种状况现已有改观。2006年10月3113,美国FDA批准了一种绿茶的提取物作为新的处方药,用于局部治疗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生殖器疣和肛周疣。这种被称为Veregen(PolyphenonE)的新药是FDA根据1962年药品修正案条例首个批准上市的植物药(草本药)。它是一种儿茶素和其他绿茶组分的混合物。这是美国近50年来首次批准中国原创复合成分的植物药(中草药)在美国上市。  相似文献   

3.
剑麻叶片的含酶废渣可用于生产剑麻蛋白酶粗酶制剂,其重量产率为23%,活性为90v/&产品可用作猪皮脱毛剂。文章介绍了粗酶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条件,并对它的生产性能与其它植物蛋白酶源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种酶制剂生产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杨钟鸣  丁志 《中国茶叶》2005,27(3):15-16
D.茶氨酸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美国科学家认为,茶叶中的茶氨酸具有调动人体免疫细胞抵御病毒、细菌以及真菌的作用.他们先从茶叶中提取了这种物质,然后在一批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茶氨酸能明显加强人体对于特定细菌感染的抵御能力.科学家说,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而乙胺又能调动名为"γ-△T形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作出抵御外界侵害的反应,同时T形细胞又是抵御许多病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06,(5):60-60
广西“三免”技术全国领先回良玉副总理作重要批示,我国科学家发现谷类“大个子”基因,“中早22”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2006年黑龙江省水稻总产可达1350万t,福建3个优质杂交稻新品种百亩单产超800kg/667m^2,湘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获得重大突破,异常天气导致湖南暴发十年来最严重水稻病虫害,科学家发现水稻“防水”基因完全浸水可存活两周,美国对商业大米中混入转基因成分表示担忧。[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硒是 1 81 7年由瑞典化学家发现的 ,是一种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元素 ,化学符号Se。它是人体健康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据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证明 ,人体缺硒易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 ,硒有防癌与抗癌的作用。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土地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康肥 ,在水稻上应用可使产量增加、稻米含硒量增多、米质好 ,对发展营养保健优质米 ,增加农业效益 ,前景广阔。1 主要特点1 1 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抗性强 富硒康水稻专用肥 ,是由稀有元素硒和天然腐殖酸、氨基酸、硅、锌、硼、铜等元素构成 ,该肥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增加…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最近日本科学家将大豆中的铁蛋白基因取出,然后植植入杆菌中.再用这种转基因杆菌感染水稻植株。结果.使水稻也具有了同样基因,育成了高含铁量水稻。经化验,这种稻米每10粒含铁量达3.4μg,比普通稻米高2倍。高含铁量的水稻  相似文献   

8.
大豆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吃过生大豆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口感上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味,但究竟这是为什么,过去谁也说不清楚。如今,当科学家把这种物质从大豆中提取出来并进行科学实验、并公开研究成果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被称作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天然物质,叫大豆皂甙,是对人体有诸多好处的保健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种利用PCR快速检测水稻蜡质基因第一内含子剪接供体+1位碱基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一批广东籼稻材料。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广泛用于育种筛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将稻种粘着固定于地膜上制成种膜,直接铺于稻田用于水稻生产,可明显地节省水稻栽培用工,提高寒地水稻产量,是一项极有潜力的水稻省工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1全国两系杂交稻发展概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在水稻遗传育种上又一重大技术革新,具有生产程序简化,制种成本低,配组自由,杂种优势强等优点。1987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10多年来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两系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最近确认:某些植物如玉米、棉花、蕃茄在遭受鳞翅目害虫危害时,可以发出类似于人类SOS的求救信号。这种信号是植物向空气中释放出的大量的具备芬芳气味的挥发物,挥发物含有10~12种化学成分,可引来小小的寄生蜂,解救正受为害的植物。其中,黑头折脉...  相似文献   

13.
从茶叶抗病毒的研究--谈茶氨酸的生产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智 《中国茶叶》2003,25(3):4-5
最近,在“非典”流行期间,国内外专家都提到饮茶可增强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据美国最新的研究显示,茶叶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茶氨酸有关,哈佛医学院布考斯基博士通过在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证明茶氨酸能通过调节γ-δT免疫细胞,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抵抗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入侵,它甚至可5倍地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抵抗力。科学家预言,茶氨酸有朝一日可能用于研制抗病药物。那么,茶氨酸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茶氨酸(Theamine)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它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玉露茶(一种日本高级绿茶…  相似文献   

14.
导言本世纪30年代育成了杂交玉米,促使其它作物包括常异交作物高粱和自花授粉谷类作物例如小麦、水稻、大麦等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产生的原理。品种间杂交F_1比其亲本品种有更好的生产性能,这种杂种活力或称杂种优势现象是遗传控制的。当中国的水稻专家报导杂交水稻在中国首先育成并在生产中应用时,使中国以外的科学家震惊(无名1977)。那时,杂交水稻在中国的推广面积大约200万公顷。这些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奥尔良森泰勒农场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孔栽水稻的新方法,其具体作业过程是;在湿润免耕的土地上,用一种小巧的打孔栽秧机把稻种深深的插播到土壤下13~15cm处hi孔中,井灌溉一次,然后在下种后的40天内可不给水,使秧苗的克粮长得很深且有茁壮的根系,能有效地吸取地下的水分.在稻秧生长的同时,可在行间除草一次,并锄松2~3cm的土壤,这样既除草又起到了中耕的作用.40天后如无雨可浸润灌溉一次,直至成熟收获.这种方法只需普通水稻耗水量的20%~25%,是水稻子水和旱作的一种新方法.水稻旱作孔栽法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持续推进水稻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对提高湖北省粮食供给能力、扛稳粮食生产责任和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意义重大。本文简要阐述了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靶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湖北省水稻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水稻纸膜覆盖旱作法该法首先在日本新泻农场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旧报纸、废纸或再生纸膜作为覆盖膜,水稻耕作时只浸灌1次,将纸膜覆盖在泥土表面(纸膜浸水后就紧贴在上层表面),既不会被风刮走,又可遮挡直射的阳光,防止水分蒸发;保水保墒,减少杂草生长。2~3个月后纸膜逐渐分解完毕融入土壤中,也不会留下危害。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用水量55%~70%,也可用于其它旱作物的保水。2水稻旱作孔栽法美国新奥尔良的泰斯农场发明了这种新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湿润免耕的土地上,用小巧的打孔播种器(机)在土中打一直径约30…  相似文献   

18.
剑麻叶片的含酶废渣可用于生产剑麻蛋白酶粗酶制剂,其重量产率为23%,活性为90v/g,产品可用作猪皮脱毛剂。文章介绍了粗酶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条件,并对它的生产性能与其它植物蛋白酶源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种酶制剂生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谷秆两用稻的特性及其稻草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秆两用稻的特性及其稻草利用研究郑金贵,黄勤楼,陈君深,张数标,张良韬,万本诗,徐杰峰,钱爱萍,徐杰(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性生产,因此,作物秸秆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的农付产品资源。仅水稻而言,全国和全世界每年分别可生产出与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前言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同时又是主要的饲料作物。据1995年“世界农业生产”统计,美国玉米生产居第一,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6.3%,中国占18.8%居第二位。目前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1亿亩,占总耕女也面积的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