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权行为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区分问题。我国一直未明确承认这一理论。实务中许多案件又必须依赖物权行为理论的逻辑思维予以解释。本文旨联系案例分析我国法律目前对物权区分原则的模糊态度。说明了目前物权立法变动模式的混乱状态。通过对物权法草案的评析来说明我国物权法所应采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一向是一个争议很大的理论,学者们对是否要采纳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众说纷纭,即使是主张物权行为的学者们也对是否要采纳无因性理论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应该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在讨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必要性之前,笔者试先阐述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只是物权行为的一个并非不可分离的部分,我们不能因为承认物权行为而当然推出无因性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分析它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对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协调几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的重要的作用来说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李慧敏 《甘肃农业》2006,72(10):205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一向是一个争议很大的理论,学者们对是否要采纳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众说纷纭,即使是主张物权行为的学者们也对是否要采纳无因性理论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应该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在讨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必要性之前,笔者试先阐述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只是物权行为的一个并非不可分离的部分,我们不能因为承认物权行为而当然推出无因性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分析它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对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协调几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的重要的作用来说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卫永 《甘肃农业》2004,(12):82-83
在对财产权的保护尤其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对社会整体利益及交易之迅速安全的重视日益明显 ,适应实务的需要 ,无因行为由此而生。通过对其特征的概括 ,我们可以对之作简要的体系概括。而其地位的提升也可以从实务需要的角度窥其端倪。无因行为尤其是物权行为本身与人们的法感全然无涉 ,只要据以作出的裁判符合人们的价值观念 ,就是不违背人们的法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现行制度与立法,讨论了我国物权法立法对物权行为应采取的态度以及认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现状的观点,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6.
蚜虫行为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等,本文概述了蚜虫取食行为、排蜜行为、繁殖行为。指出通过对蚜虫取食、排蜜、繁殖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行为发生机制和方式等,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现行制度与立法,讨论了我国物权法立法对物权行为应采取的态度以及认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现状的观点,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8.
胡剑敏  岳根国 《甘肃农业》2005,(11):162-162
无效行政行为是否应引入行政法领域?无效行政行为的效力及法律后果又如何?这在法学界以及理论实务界都是一道难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得的一个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无效行政行为的内涵演变、发展理论以及各国立法例的有益探索,针对我国具体实际做出了一定的阐述,以期能对我国的行政法中无效行为理论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雄  杨智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71-12973,13010
主要以行为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深圳某观光农业园进行实地调查,观察游人在园中的分布情况及所进行的活动,分析游人的行为倾向和其发生的背景环境之间内在的关系,以探讨观光农业园吸引游人的景观元素,了解游人潜在的行为需求,对以后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游人的行为需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原因自由行为是为给那些由于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提供处罚依据的一种理论。然而,这一理论从一引进来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论。对于这一理论,如何认定其着手,学者们意见分歧,本文认为在解决着手的认定之前,首先应当明确原因自由行为的处罚对象。原因自由行为中原因行为的可罚性。能否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赋予原因行为具有实行行为性,这是解决原因自由行为着手认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证研究,从借贷行为失败的角度对影响借贷行为结果的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农村地区借贷行为的特点,并试图运用互动理论和交换理论分别对向金融组织借贷和个体行动者之间的借贷两种借贷行为进行解释,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借贷时会考虑借贷双方的关系、借方的信用偿还能力、家庭收入、资金用途等因素,借贷行为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而发生个体行动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结果是借贷双方菜同作用产生的,而不是单纯地由贷方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研究,从借贷行为失败的角度对影响借贷行为结果的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农村地区借贷行为的特点,并试图运用互动理论和交换理论分别对向金融组织借贷和个体行动者之间的借贷两种借贷行为进行解释,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借贷时会考虑借贷双方的关系、借方的信用偿还能力、家庭收入、资金用途等因素,借贷行为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而发生个体行动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结果是借贷双方菜同作用产生的,而不是单纯地由贷方决定.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家行为约束存在约束主体与客体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与外部市场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缺陷.理论分析表明:通过对企业家行为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的制度安排,可以规范企业家行为,改善对企业家行为约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陕西省安塞和米脂县6个乡镇21个村为分析样本,探讨退耕农户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生态建设意愿的影响以及生态建设意愿对生态建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退耕农户的生态建设意愿和行为,其中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建设意愿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瑶 《甘肃农业》2005,(10):116-116
长期以来,行政法学理论界对行政事实行为的关注是比较少的,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研究是行政法学领域里比较薄弱的一环,这是不利于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健全的。从现有的状况来看,随着《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以后,行政法学理论界逐渐关注行政事实行为问题。本文将从行政事实行为概念辨析、行政事实行为的特征、行政事实行为的地位以及其诉讼价值、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问题四个方面谈谈对行政事实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跨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各个行业不断取得长足的进步。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如今我国农业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若能改变农民行为使其更加适应和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无疑将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教育程度、市场因素、经济收入、社会环境等因素越来越影响农民的行为,把握新时代农民行为规律,根据需要理论、动机理论、激励理论等基本行为理论结合影响农民行为各个因素研究改变农民行为方法,以求科学有效的引导农民的行为改变,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广东农村村民应急行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调研数据对应急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与修正完善,分析影响应急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以及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影 响应急实际行为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应急知觉行为控制、应急主观规范、应急行为意向和应急素质条件,应 急行为态度与应急主观规范以及应急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改善农村村民应急行为 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语言和行为两个部分。哲学家从行为研究到语言,重点是行为。语言学家从语言到行为,重点在语言。人们的言语交际是通过实施言语行为而完成的。只有正确领会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说话人的意图即言外之力,受话者才能做出恰当的回应,从而顺利完成交际活动。而准确理解言语行为,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的言语交际行为,则需要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本文将尝试从语言哲学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剖析和探索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成果 (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农村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构建全方位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对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2镇4乡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个体特征五大维度均...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路径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资源因具有经济与生态价值的双重属性,在国家环境发展战略中占据突出位置。把价值饱和的概念引入森林资源物权理论中,在明确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合理限制与实现障碍的基础上,通过探寻森林资源价值饱和路径的现实基础,从而达到整合与创新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路径的正确选择。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