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水稻 (主推品种 ) 博优赣 28号   该品种系省杂交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用博 A为母本,科恢 752为父本选配的中晚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原名博优 752, 1999年省品审会审定,命名为博优赣 28号。   全生育期中稻种植 150天,晚稻种植 140天。株高 97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剑叶直立,分蘖力较强,后期落色好。亩有效穗 16.5万,每穗 133粒,结实率 76.3%,千粒重 24.4克。糙米率 79.9%,精米率 70.3%,米粒长 6.0毫米,长宽比 2.5,垩白度 10.7%,碱消值 4.9级,胶稠度 34.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6.6%。病区自然诱发鉴定,苗瘟…  相似文献   

2.
为推广适应在海南南部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从省内外引进10个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目的是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稻品种. 1试验概况 1.1参试品种Ⅱ优明118、博优125、丰优227、博Ⅱ优26、博Ⅱ优629、银花占2号、博Ⅱ优128、粤航1号,以特籼占25(CK1)和博Ⅱ优15(CK2)为对照.  相似文献   

3.
种植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最有效方法。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三系法杂交水稻。随着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两系法种子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两系法杂交水稻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作出更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选用60个随机引物对15份杂交粳稻亲本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其中10上物的扩增结果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在这15份杂交粳稻亲本材料中共扩增得到153条条带,其中的86条为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验材料可以被明确分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15个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对田间育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6.
博Ⅱ优270系玉林市农科所于1998年利用博ⅡA与自选的玉270恢复系配组育成的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一般每hm^2产量7500kg,适合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稻的品种改良提高产量,给全球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收益。矮秆基因的利用和杂交水稻的育成,使我国水稻产量取得了两次巨大飞跃。目前我国优良品种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占所有增产技术措施贡献的60%。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水稻单产较长时间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鉴于此,育种学家从方法上和理论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设想,希望使水稻单产取得新的突破,从而推动我国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籼粳杂交后代标记基因偏分离现象的研究报道很多,这些研究多采用三交组合,杂交F;为父本,研究雄配子基因。认为标记基因的偏分离主要是雄配子体基因的作用。Yokoo,Ikehashi发现远源杂交中雌配子败育引起杂交F1低育和F2或测交一代标记基因偏分离。1991年,作者选用一些水稻广亲和品种(WCVs)配组,得到F1种子,用F1做母本和典型籼或粳测交,对测交一代观察发现一些组合标记基因存在偏分离(附表)。有些组合标记基因的偏分离似乎与雄配子基因和雌配子败育无关。同工酶标记基因测交后代分离比理论上为1:1。颜色标记基因遗传接…  相似文献   

9.
"甬优"系列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直播栽培具明显省工、省本、省力,高产、高效技术优势,已在浙江省水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杂交水稻由于亩用种量少(诸暨市杂交籼稻亩用种量0.5~0.75k,杂交粳稻亩用种量1.0~1.25kg),若播种技术掌握不好,易造成播种不匀,苗数不足,穗数偏少,而影响产量。所以水稻直播栽培一般只限于常规水稻上推广应用,在杂交水稻上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稻、一季晚稻和低产双季稻区、利用中、迟熟杂交水稻组合,采用塑料软盘旱育稀植抛秧再生栽培,即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又发挥了省工,省种,省肥,节水,抗灾,增产增效的优势,本探讨了杂交水稻旱育抛秧再生的生育特性,并提出了相庆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信息》2006,(8):37-3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17品种名称:内香2550(区试代号:内香2A/内恢5550)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品种来源:内香2A×内恢5550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3d,比对照汕优63迟熟3.5d。株型紧凑,剑叶较宽,株高111.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繁种)基地,自生稻的生长对杂交种子质量带来影响,正确区别自生稻与杂交亲本的性状,根据自生稻的生长特点和发生原因,提出防除措施,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6,(1):26-26
华优广抗占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并定名,2002年底,申请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672E。  相似文献   

14.
<正>种植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最有效方法。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三系法杂交水稻。随着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杂交水稻种植和制种农户实地调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杂交水稻种植和制种成本结构进行了分析,对2005年农户的制种和种植成本仅进行了比较,并对制种成本近两年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8个杂交水稻主要制种省的制种成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龙丰A是以(珍汕97B/博B)F1为母本,(博B/桂2)F1为父本杂交制保后,再与博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软米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农艺性状优良,花粉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于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稻病毒病和类菌原体病已知有10种,其中以黄矮病(暂黄病)和矮缩病的发病面积最大,为害最重。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南方1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流行。七十年代中期随杂交稻的推广,病害再次流行,1977年仅湖南省常德、益阳、岳阳三地区就损失稻谷3.3亿斤,益阳地区180万亩杂交晚稻有150万亩发病,  相似文献   

18.
天然芸苔素对杂交水稻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博优122幼苗三叶期施用不同浓度的天然芸苔素和营养液(N、P、K、Si等),结果表明,0.1 ̄0.3mg/L的天然芸苔纱溶液对杂交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叶龄、叶面积、株高、光合速率和杆株干重分别增加为18%、31%、39%、19%、38%和38%,且当天然芸苔素与营养液混合使用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品种Y两优2号、博ш优9678为材料,研究了晚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杂交水稻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机插质量无影响,与杂交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杂交稻机插密度以行距30cm×株距14cm和行距30cm×株距16cm处理,即667m2机插1.39万株和1.59万株处理单位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江苏省水稻生产应紧紧围绕粮食生产“两个确保”的目标,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新稻作科技推广服务方式,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推进水稻高产普及化,全面提升省稻作生产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