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专 《南方农机》2022,(18):41-44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每年粮食消费是巨大的刚性需求,而耕地是粮食生产安全的根本。笔者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耕地变为林地、园地、草地等耕地“非粮化”行为,采用智能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遥感解译方法,以X县2022年第一季度耕地“非粮化”监测为应用实例,对遥感动态监测耕地“非粮化”应用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遥感动态监测正确率为73%,满足耕地“非粮化”监测工作需求,工作效率也比传统人工解译效率快3倍。  相似文献   

2.
黄河沿岸不同生态功能区耕地整治与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孟津县为例,从生态服务性、景观完整性和生态敏感性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生态重要性评价体系,对2001—2018年间不同生态功能区内耕地演变进行定量分析,以推动黄河滩区生态功能恢复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终极目标,结合相关规划提出了分类调控方案。结果表明:孟津县的国土空间划分为极重要区(104.61km2)、较重要区(245.26km2)和一般区(384.90km2)3种类型,极重要区主要位于黄河滩区,在维护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中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已有的优势空间和社会经济基础,制定了差别化的耕地调控方案:在极重要区,应积极推动退耕还滩,实施生态耕作模式;在较重要区,应加大对自然本底条件好而耕作不便利耕地的整治力度,为规模化农田建设创造条件;在一般区,应以社会化平台为依托,推动耕地的复合利用。孟津县黄河滩区需要退耕的土地面积为12.67km2,滩区耕地的有序退出有利于放大国家黄河生态战略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对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丰富对不同地区耕地“非粮化”特征、形势和形成原因的认知,可为制定有效的耕地“非粮化”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更好地防治耕地“非粮化”提供基础。【方法】本研究以遥感数据、社会经济空间数据集等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与空间统计等方法探究湘西州2000—2015年的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湘西州耕地“非粮化”的形势与相应的对策。【结果】1)2000年以来,湘西州耕地非粮化率在39%~47%之间浮动,呈现出以2010年为节点先缓慢降低后快速升高的规律,且呈现出较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2)随着时间推移,耕地“非粮化”低—低、高—高类型的空间在不断扩大,说明耕地“非粮化”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3)在城市周边较易发生耕地“非粮化”现象,另外,距离县城10 km~25 km、人口密度较小的山区,耕地非粮化率出现了快速增加的现象。【结论】在治理耕地“非粮化”的时候需要结合区位、人口、地形等因素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避免耕地“非粮化”的无序扩张;应当把耕地“非粮化”管控向非食物化管控方向调整,并且明确耕地转型应当以耕地质量保护为...  相似文献   

4.
耕地撂荒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很多研究学者对耕地撂荒影响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但对“非粮化”背景下不同区域耕地撂荒治理路径及提高粮食产量途径的研究较少。旺苍县耕地撂荒复耕主要是依靠农户自我复耕、主体流转复耕、代耕代种、集体收回复耕等方式,整治工作缓慢。为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本文结合旺苍县耕地撂荒的现状,分析了耕地撂荒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政府主导建立保障体系、分类施策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农业资源非常稀缺,耕地"非粮化"问题在很多地区依然突出.如果不加以干预,将损害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根据2013—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粮食统计数据,引入泰尔指数,将31个省份划分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这7个区域.并分析了这7个地区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得出2013...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重背景下,结合耕地"非粮化"研究现状,基于社会调查和定量分析,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村镇尺度下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耕地"非粮化"及其影响因子的表征指标和分析框架,根据实地调研与农业普查数据,研究村镇尺度下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并给出管制耕地"非粮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衢州市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始建于2010年,至2012年全市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7375hm。,通过对衢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2012年农作物种植情况调查发现,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现象明显。本文对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权志军  文均  李鹏举 《南方农机》2023,(24):175-177
耕地是农业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保护好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笔者以宜宾市为例,通过分析宜宾市的自然资源和耕地资源特点,指出宜宾市耕地保护主要存在“非粮化”“撂荒”“农户耕地保护意识差”等现象,从经济收益、三大主体利益不一致性、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等方面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加强耕地监管和恢复、提高农户耕地保护意识等耕地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粮食产出水平、资源禀赋水平、要素投入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4个维度、9个指标,构建“吨半粮”综合生产能力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德州市2014—2020年的“吨半粮”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利于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空间集聚特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北部,非粮生产类型以果树和乔木为主,占非粮生产面积的88.85%;非粮生产地块的耕地质量、灌溉条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但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田面坡度小于等于6°的地块占77.86%;非粮生产比例在县级尺度上呈现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H-H型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H-L型集中分布在西部;田块规模、人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正相关,耕地质量、灌溉保证率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负相关,不同驱动因子对非粮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从优化作物布局、加强质量建设、监管属性特征、完善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强全区永久基本...  相似文献   

11.
耕地在农业生产、生态服务、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将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实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耕地保护工作的有力手段。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研究,详细介绍了“田长制”的运行机制,阐述了各地不同的探索,研究分析了“田长制”存在的问题,并在完善统一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耕地保护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网中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配变过负荷、档位不合理、相位不平衡等原因,导致"低电压"成为农村电网中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武安市供电公司为例,应用无功优化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及产品,以解决农网中的"低电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番茄采摘机器人非颜色编码化目标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实现番茄采摘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对目标番茄的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颜色编码的番茄识别算法。通过Haar-like特征及其编码的方法,结合AdaBoost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获得用于识别成熟番茄的分类器;并研究了Haar-like特征类型和AdaBoost学习训练次数对分类器性能的影响。所得强分类器对测试集中的番茄进行在线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测试集中93.3%的成熟番茄能够被正确识别;同时该分类器还对光照变化、果实粘连以及枝叶遮挡等干扰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满足采摘机器人对目标识别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秦岭野生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部分形态、生理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其引种、驯化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资料,以嵯峨山野生平榛为研究对象,以海拔高度、土壤营养及光照强度等生态因子为参考,选定3个样方(生境),对其中的环境因子和平榛的形态、生理指标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秦岭野生平榛叶片的大小、长宽等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N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果实和果仁的大小、重量,还有雄花序的长度、直径等指标,均受环境因子影响;其二,叶片叶脉对数以及果壳底部厚度,受环境因子影响不明显;其三,果实形状与果仁形状不一致,果实为扁圆形,果仁为心形。  相似文献   

17.
1“黑车非驾”形成的原因 要遏制“黑车非驾”,消除安全隐患,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黑车非驾”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直播+短视频”模式具有成本低、受众广、互动性强的优势,依托互联网平台,农产品销售不再受地域限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因此,研究“直播+短视频”模式下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对于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课题组通过分析农产品营销现状,找出“直播+短视频”模式下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限制因素,从网络营销人才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内容营销、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树立新媒体思维五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形成自己的特色平台。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直播+短视频”的营销模式有助于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有助于农村直播电商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销售的整体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非限制条件下奶牛的个体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与传统特征融合的奶牛识别方法。首先利用Mask R-CNN识别站立和躺卧姿态下的奶牛。其次,用两种方法提取奶牛的特征概率向量: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提取Softmax层概率向量形式的深度特征;人工提取并利用近邻成分分析(Neighbourhood component analysis, NCA)选择传统特征,并将其输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输出概率向量。最后对两种特征进行融合,并基于融合后的特征采用SVM对奶牛进行分类。对58头奶牛站立和躺卧姿态的数据集进行了个体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站立和躺卧姿态下的奶牛,与单独使用深度特征相比,特征融合方法准确率分别提高约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与单独使用传统特征相比,特征融合方法准确率分别提高约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站立和躺卧姿态下的奶牛个体识别率分别达到98.66%和94.06%。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奶牛行为分析、疾病检测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连续两年部署在全国开展清理整治“黑车非驾”活动,这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维护农机安全生产正常秩序,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开创讲安全、要安全、保安全的农机安全生产新局面的有力措施。“黑车非驾”有两层含意:“黑车”指的是没有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到农机监理机构申请入户、领取牌证的农业机械或两年未参加年检的农业机械“。黑车”主要存在于农用运输车、变型运输机中。“非驾”指的是没有按照有关法规参加培训考核,未取得与驾驶操作机型相符的准驾机型驾驶操作证件或持未年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