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姚波  蒋根和  郝如勇  刘存刚 《种子世界》2021,(10):0081-0083
兴化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示范市,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本文通过兴化市食味水稻南粳 9108 机插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初探的研究,对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一系列的措施探讨,对指导各地种植好食味水稻南粳 9108提供技术指导,为水稻机插优质高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很快,水稻产量迅速提高,城乡人民多有余粮,吃饱的问题业已基本解决。现在,人们的要求提高了,迫切要求吃好。桂朝2号是一个高产品种,大家公认;食味品质不好,众所周知,这是我国过去不重视品质育种的教训。作为一个水稻育种工作者,应该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让人民吃饱吃好。近年来,我们对水稻食用品质的方法、途径和遗传规律作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选育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是能够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淮稻区稻米品质不高、优良食味米品种短缺等问题,瞄准黄淮粳稻优质化生产发展趋势,以优质、抗病、高产、高效为育种目标,以氮肥减施优质化栽培为调控手段,经过近 10 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优良食味米育种技术体系,形成了一套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食味米高产生产栽培技术及优良食味米高质高效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低世代筛选具有优质潜力的株系是水稻优质育种的关键。为了建立适合于吉林省粳稻品种的食味评价体系,本研究利用26对食味相关分子标记对25份适合吉林省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了基因分型,同时利用日本佐竹食味计测定了食味值,并推导出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6对分子标记中6对引物基因分型结果与米饭食味值显著相关,线性回归方程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极显著相关(R2值为0.775)。为了验证线性回归方程的通用性,对另外30份吉林省水稻品系/品种进行了食味评价。结果表明基于6对分子标记基因分型数据与线性回归方程的预测食味值与实际测定食味值显著相关(R=0.463),表明该回归模型可适用于吉林省粳稻品系/品种食味值的预测。6对分子标记与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可作为吉林省水稻食味评价体系,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与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6.
宁夏水稻育种现状和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前宁夏水稻育种入手,抓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宁夏水稻优质、高产、抗病育种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小站稻的种植历史、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贡献、有关小站稻的描述和优质的原因,我国稻米品质、食味和食味米的内涵,小站稻和食味米、我国稻米品质和食味米指标的异同点。提出了天津市水稻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优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围绕食味品质进行新品种选育;加强食味理论研究,探讨优质前提下的高产之路;走精品化珍品化道路,抢占国内外稻米高端市场。  相似文献   

8.
水稻产量、蛋白质及食味特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稻产量、品质及其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关联性。结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测定了总蛋白及醇溶蛋白,对不同品种进行了食味品尝和测定。结果表明,3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不同,分为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优质食味品种分为不同类型,其食味水平主要受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高、醇溶蛋白含量高显著地影响稻米食味。‘越光’、‘稻花香2号’是目前典型的优质食味品种,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优质食味品种新类型。关联分析表明,优质食味品种产量较高,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  相似文献   

9.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铨  唐亮  徐凡   《作物学报》2013,39(6):961-968
进入21世纪,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粳稻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品质稳定改善,改良食味品质是今后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食味品质鉴定方法,稻米淀粉种类和含量及分子结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其他物质含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饭粒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食味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育种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粳稻食味品质研究现状,认为结合东北粳稻实际深入开展食味品质育种、栽培和生物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籼稻二次枝梗粒偏向穗轴上部分布、穗颈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多等有利基因,同时减少对食味品质的不良影响,是今后北方尤其是东北籼粳稻杂交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试验采用辽宁省近年来主栽的1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与品质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以期为高产优质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为:密穗型>中间型>散穗型.密穗型品种的成粒数、总颖花数均高于散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食味值高于散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低于散穗型品种.着粒密度8.5~9.2粒/cm,320万~330万穗/hm2,每穗颖花数150~170个,成粒数达125~150粒/穗,产量和食味品质均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中间类型品种具有更高产优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播种量是影响直播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施用穗肥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但穗肥施氮量对优质食味直播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3个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苏香粳3号、南粳5055和南粳9108为材料,在行距固定为25 cm条件下,分析了60、90、120、150和180 kg hm–2等5个播种量对上述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观察了适宜播种量条件下穗肥施氮量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主要结果表明:(1)苏香粳3号、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产量均随播种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个品种高产最适播种量分别为130.2~136.5、118.3~119.3和90.0~96.4 kg hm–2。稻米加工品质与播种量呈不同程度负相关,而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米粉消解值与播种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崩解值与播种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在高产适宜播种量条件下,与常规穗肥施氮量相比,穗肥施氮量减半对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产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值。上述结...  相似文献   

12.
广西育成水稻品种抗病性现状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7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论述近5年来广西水稻育种的主要成就,概述了广西水稻抗病育种的现状,分析制约广西水稻育成品种高产与抗病之间的主要原因;在总结前人对水稻抗病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探讨了水稻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稻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群众历来重视稻米的食味品质。但是,在我国近代育种中,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然而,稻米食味品质的重要性,将会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很快表现出来.现在,大家都承认桂朝2号高产,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研究人员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找到了一个可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基因,未来可将其应用到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中。中国水稻育种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产量提升,而高产水稻品质有时较差,如何解决"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问题一直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难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培育黑龙江省良食味稻米生产亟需的高产优质中熟水稻新品种。在水稻‘吉粳88’×导入系‘稻花香2号(hd2hd4)’后代中,分子标记和田间性状选择相结合培育符合育种目标的水稻品种。水稻‘吉粳88’具有株型直立、抗倒伏、高产和Hd2Hd2Hd4Hd4抽穗期基因型及晚熟等特征,导入系‘稻花香2号(hd2hd4)’具有香味、适口性好和hd2hd2hd4hd4基因型及早熟等性状。从‘吉粳88’ב稻花香2号(hd2hd4)’的杂交后代材料中,培育了具有hd2hd2Hd4Hd4fgrfgr基因型、主茎叶片13片、茎叶直立、抗倒伏、高产、有香味、适口性好的水稻新品系,命名为‘黑大香1’。‘黑大香1’农艺性状优良,可用于黑龙江省第1积温区下限良食味稻米生产。  相似文献   

16.
追求水稻高产再高产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经过半个世纪长期不懈的努力,育种技术和栽培方法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的水稻单产增长了2.37倍,居世界高产大国,总产增长3.13倍,占世界总产的35%,并取得了许多辉煌的科技成就.其中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水稻最高单产屡屡突破世界纪录.本文列举了中国对水稻超高产执着追求的实例,回顾了中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历程,综述了水稻产量的理论极限及提高水稻产量的育种、栽培途径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展望了中国稻作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志东 《中国种业》2014,(12):72-73
水稻是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稻谷产量占粮食作物产量的比例平均保持在76%以上。但由于广东省人多地少,也属缺粮大省,同时随着广东经济不断发展,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食味品质也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广东急需一批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品种。为此,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新品种选育研究室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利用高产抗性好的五山油占为母本,特优质且抗稻瘟病的美丝占为父本,采用系谱选育法育成具有优质、较高产量、抗病性好的美油占。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粮.水稻育种一直是各国育种学家最重视的研究课题.目前,水稻育种实践中仍主要采用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手段.但是近20a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育种学家愈来愈广泛地采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于水稻育种研究中,试图将一些控制优良性状的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河南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提升原阳大米品牌创建,满足人们对优质米的需求。以河南省近几年培育的22个优质粳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组织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及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进行了稻米食味品评。结果表明,综合评分排在第1位的为新乡农科院培育的粒粒香品种,获"金奖第1名",第2位为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郑香粳1925,获"金奖第2名",原稻397、原旱稻3号、裕粳136、获稻008、五粳04136同时获"金奖"证书。进一步对供试的水稻样品大米的垩白性状测定表明,食味综合评分较高的水稻品种和获奖品种普遍表现为大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为5.44%、1.43%。这说明大米的外观品质和大米的食味品质在优质米育种上可以达到同步改良,垩白性状可作为优质食味米选育的一项技术参数和标准。同时,大批优质食味米的成功筛选也表明河南省的优质稻育种实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INGER)的参试材料集中了世界上主要产稻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提供的优良种质,来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广西农科院从1980年起,参加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协调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到2002年累计从各试验圃获得试验材料15890份,大大丰富了广西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经试验评价,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恢复源种质材料提供育种利用,并育成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