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寒包火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恶寒,外寒内热(体温升高,全身体表皮肤冰凉),肢体疼痛,烦躁不安,无汗而喘;眼结膜潮红,苔薄白,脉浮紧;食欲废绝,有的大便秘结。其主要病因病机是:风寒束肌表,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此症用解热镇痛、抗菌素类西药治疗,疗效很不理想,反复性较大。但以自拟阿石枣汤进行试治,收效满意。现将初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小青龙汤出于《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八味药组成,用于内有痰饮,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无汗。余临证十余年,凡遇风寒之邪客于皮毛、肺气不得升降所致的喘咳病症,恒以本方随症加减治之,疗效颇著。谨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斌 《四川畜牧兽医》2005,32(9):53-53,54
家畜感冒俗称伤风。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头低耳耷,发热,恶寒,发抖,被毛竖立,脉浮,鼻流清涕,咳嗽,食少等。由于感受风邪的原因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经典成方“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中医张时彻的《摄生从妙方》,其药物组成为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g,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 g,甘草3 g,基本功效为发散风寒,解表趋势,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所载荆防败毒散其药物组成为荆芥45 g,防风30 g,羌活、独活各25 g,柴胡30 g,前胡25 g,枳壳30 g,茯苓45 g,桔梗30 g,川芎25 g,甘草15 g,薄荷15 g,功效为辛温解表,疏风祛湿,主治风寒感冒、流感.此方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动物的流感、感冒等病症.笔者就此成方防治牛病的案例报道做一整理,以供临床兽医和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寒风,常用不过七八种: 麻桂荆芥与防风,紫苏白芷和细辛。 表实无汗用麻黄,解肌通阳桂枝能, 外感风寒用荆芥,一切风症使防风, 散寒行气夸紫苏,白芷善治偏头疼, 细辛用广量宜小,散寒温痰又祛风。  相似文献   

6.
柴葛解肌汤治疗奶牛外感证刘长德,沈敏(新疆昌吉市牧业技术服务中心831100)(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所)柴葛解肌汤源于《伤寒六书》,为清解太阳阳阴合病之剂,有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感受风寒,寒郁化热,恶寒渐轻,身热转盛,浑身痛,舌苔薄、色黄,...  相似文献   

7.
应用大黄、石膏、附子治疗家畜温热病的体会林家义,林乐峰(江西省龙南县程龙镇兽医站341715)表征渐罢即主用大黄荡涤肠胃患畜得汗后,恶寒、体痛等表征有所改善或已解除,但发热仍不解不清,就应用凉隔散方(大黄为主),一面清解其肌表无形之热邪,一面清导其肠...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来,笔者收治了羊啌嗽病428例,其中风寒啌嗽187例,治愈186例;内伤啌嗽 241例,治愈240例。 (一)病因多因饲喂不当,羊只体弱,卫气不固,逢气候骤变,风邪、疫毒乘虚侵入,引起肺气失宣,发生啌嗽、流鼻。 (二)症状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啌嗽流鼻涕,发热,结膜红肿,呼吸加快。外感风寒啌嗽者,口色多红,时冷时热,并有恶寒现象,脉浮数。内伤啌嗽者,口色多青白,啌嗽低弱,鼻流浓涕,脉沉细。 (三)治疗 1.风寒啌嗽:治宜发散风寒,润肺祛  相似文献   

9.
感冒根据原因不同、季节不同 ,有风寒与风热之别 ,该病在当地主要发生于马、骡 ,牛次之。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 ,采用麻黄汤加减辨证治疗大家畜感冒 5 0例 ,其中马、骡 38例 ,驴 1 1例 ,牛 1例。风寒感冒 34例 ,风热感冒 9例 ,其它感冒 (风寒风热证候不明显 ) 7例 ,均治愈 ,效果显著。1 风寒感冒1 .1 症状发热恶寒 ,颈项紧缩 ,腰背弓起 ,被毛逆立 ,发抖 ,头低耳耷 ,有时摇头 ,鼻流清涕、喷鼻、咳嗽 ,耳鼻发凉 ,特别是早晚遇冷时 ,更为明显 ,脉浮而紧 ,舌色淡白。1 .2 治疗辛温解表。方药 :麻黄 2 0 g,防风 2 0 g,桂枝 2 5g,荆芥 1 0 …  相似文献   

10.
(一) 在太阳经病中患畜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的表现和机理如何?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四症,是家畜受风寒之邪、外感初起的太阳表实证的主要证候。其中发热与恶寒必然同时出现,即在发热时亦感恶寒,恶寒必伴随着发热。这是因为本病所感受的寒邪属阴,易伤机体卫阳之气,卫阳被遏,不能申达,故而恶寒。若正邪争战,则必然发热。至于本病初起,有不发热者,乃卫阳被遏制于内,尚未与邪争战之故,但这仅是暂时现象,正气必然起而抗邪,所以发热亦会随即出现。这时患畜的表现是,耳、鼻或热或凉,  相似文献   

11.
正表里俱寒证是外感寒邪,又内伤生冷,或脾胃虚寒,又外感风寒。病羊表现为既出现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寒证,又出现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等里寒证。1临床症状病初个别羊采食量减少、呆立、精神萎顿、拉稀、鼻流清液,随后病羊数量增多,并出现死亡,濒死羊呻吟,口流清涎。患羊体温36℃左右,皮温、口温低,四肢厥冷,可视黏膜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而微,拉稀、小便清长,个别羊卧地不起,绝食。病死羊各脏器及全身淋巴均无可见变化,但  相似文献   

12.
家畜外感一症,是由于六淫之气侵犯畜体,正气与病邪在体内进行剧烈斗争,引起机体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失调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以六经论证的过程中,临床以太阳、阳明、少阳三阳证最为多见,而三阴证较少,其中少阴、厥阴证更少。现将三阳证的部分症型的辨证施治介绍如下。1太阳型太阳主家畜机体的表层,外邪侵袭,首当其冲,故多先出现太阳病,亦称表病。主要由于畜体虚弱,四时之气乘虚而入而致病。大致可分伤寒、中风、风热等证。1.1伤寒多发生于寒冷季节。系寒犯皮毛、肺失肃降、肌腠闭塞、发热的一种表实证。症见:耳耷头低,腰拱毛乍,无汗,脉浮紧,…  相似文献   

13.
冬春季节,家畜极易发生感冒,应注意防治。家畜感冒有风寒与风热之别,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药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风寒感冒1.症状。发热恶寒,颈项紧缩,腰背弓起,被毛逆立,发抖,头低耳耷,有时摇头,鼻流清涕、喷鼻、咳嗽,耳鼻发凉,特别是早晚遇冷时,更为明显,脉浮而紧,舌色淡白。  相似文献   

14.
<正>感冒是因感受风寒风热引起,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可发,风寒感冒多见于秋、冬季,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夏季。本病多因气侯突变,栏舍简陋,猪受到风寒。风湿侵袭,或遭受雨水、淋浸引起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流泪。风寒感冒则恶寒重、发热轻,多流清涕,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风热感冒则恶寒轻、发热重,多流脓涕,尿短赤,有时粪干,舌苔薄黄。1中草药处方猪风寒感冒用下列处方:①九味羌活汤(羌活、  相似文献   

15.
麻黄桂枝汤出自《抱犊集》,是治疗风寒外束肌表,卫阳被遏,证见恶寒重、皮肤冷、运动不灵、肢节疼痛、慢草不食等症的一个有效方剂。为探讨该方的作用机理,并通过观察其发汗作用,从而为风寒表实证选方用药提供依据,进行了本实验。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桔皮、升麻、柴胡、白术)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多种病症。其指征为:肢体困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呆气短,动则喘促,舌白质淡,脉虚无力。兼有内伤身热,中气下陷者尤为适宜。主治子宫脱垂、阴道脱、脱肛、习惯性流产、崩漏、白带、功能热等症。1 治体弱、肩背恶寒 《内经》指出:“气虚则肩背寒,少气不足以息。”阳气虚不能卫外而背风寒,属机体抵抗力与反应均差。病例 耕牛,公,8岁。平日动则心跳气促,脉浮缓弱,面色苍白,舌淡苔白,口淡不渴,胃纳差。服补中益气汤3剂,复诊时恶寒已退,尚见寒象,加桂枝、熟附…  相似文献   

17.
正表里俱寒证是外感寒邪又内伤生冷或脾胃虚寒又外感风寒,表现为既出现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寒证,又出现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等里寒证。在兽医临床上多因误诊失治或治疗中失管护,未及时消除寒邪致病因素而致表寒未解而入里,或表寒虽解但阳气还未恢复,伤寒邪直中入里,导致表里俱寒证。2016年1月,四川省渠县临巴镇巴州村某村民从通江县回林乡引购南江黄羊种母羊94只、种公羊2只。同月15日经官方兽医对羊只临床检查、采样  相似文献   

18.
<正>少阳证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当邪入少阳致使少阳机枢不利,正邪分争,故见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这些主证也是诊断少阳经病证的主要依据,现就临证体会分析浅述。1少阳证的辨证1.1少阳证的主要证候:是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因少阳证仍属外感表证的范畴,所以表证的共同主证是发热、恶寒、脉浮、舌苔薄白  相似文献   

19.
正家畜感冒俗称伤风,是以上呼吸道黏膜炎性变化为主的急性全身性疾病。畜体受寒,抵抗力降低,由病毒以及体内潜在的病菌感染而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头低耳耷,发热,恶寒,发抖,被毛竖立,脉浮,鼻流清涕,咳嗽,食少等。由于感受风邪的原因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的区别。一、发病原因冬季天气寒冷或早春深秋季节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  相似文献   

20.
咳嗽是肺经疾病的主要证候.由于外感、内伤、致使肺气壅塞,宣降失常而发生,因此临症中常见的有外感咳嗽和肺虚咳嗽两种. 1 病因病理 1.1外感咳嗽 风寒风热之邪侵犯猪体,束其肌表,肌表与肺气相通,肌表受束则致肺气壅寒不宣,肃降失常,发生咳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