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决甘蓝遏低温先期抽薹的难题,本试验采用37℃高温进行春化逆转,以低温春化的植株作为对照,探讨甘蓝体内蛋白酶活性与春化逆转的关系.甘蓝早熟品种"8398"和中熟品种"京丰"经春化逆转,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正常春化的植株分别下降了13.1和6.6mg/g,26.5和45.9μg/(g·h),19.8和17.1μg/(g·min),11.6和9.6 U/(g·min).试验发现,早熟品种"8398"其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POD、CAT活性的降低幅度均比中熟品种"京丰"更大些;而中熟品种"京丰"体内NR活性比早熟品种"8398"活性强.结果表明,低水平的可溶性蛋白舍量、POD、CAT、NR活性有利于春化逆转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遮光处理对青花菜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青花菜中熟品种"绿秀"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对青花菜体内碳、氮相关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使青花菜植株的可溶性糖、蔗糖的含量明显下降,进行遮光处理的植株其体内可溶性糖、蔗糖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但淀粉含量明显上升。遮光处理同样引起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使全氮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植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随遮光处理逐渐下降,全糖/全氮值的变化趋势则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相反。  相似文献   

3.
以结球甘蓝早熟品种8398和中熟品种京丰一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7张真叶期的幼苗进行不同春化温度(7、11、15、19℃)处理,研究春化温度对结球甘蓝春化相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春化温度处理下春化有效积温量差异不显著,中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要求春化有效积温量高,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春化处理过程中逐渐增加,并在春化结束时达到最大值;硝酸还原酶和酯酶活性表现为春化初期无明显变化,但随着春化有效积温的增加其活性开始急剧增加,并于春化结束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4.
外源蔗糖对青花菜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花菜中早熟品种“绿秀”为试材,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蔗糖(0%,2%,4%,6%)对青花菜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蔗糖显著提高了青花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等含碳化合物的含量,引起了它们在叶片中迅速积累。处理3d后,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施加4%浓度蔗糖提高的幅度最大;而淀粉含量在处理6~7d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叶面喷施蔗糖降低了叶片全氮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处理6~7d时,叶片中全氮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碳、氮代谢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植株叶片C/N比在处理3d后,极显著高于对照,6d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可能性,以及萌动种子春化过程其生理生化状态和植株结实性等表型变化特征,为白菜型冬油菜人工加代繁育和加速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感温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于4℃对油菜萌动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春化处理过程中(0、20、30、40、50和60 d)测定萌动种子的硝酸还原酶、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播种各春化处理萌动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形成植株的生育期进程、测定植株结实性能等。【结果】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发种子形成的植株春化率、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春化处理前期(0—40 d),植株结实性能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较明显差异,春化时间增加后(50—60 d),不同品种结实能力虽略有差异,但均无显著差异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强冬性冬油菜陇油7号萌动种子完全春化(春化率>95%)需处理76.9 d,陇油9号和天油4号分别为54.0和39.4 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化率与株高、结实性能等各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和0.985,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春化程度显著影响着植株株高、结实性能等。随低温春化时间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未低温处理的萌动种子)相比,低温春化处理的陇油7号、陇油9号萌动种子GA3含量均明显降低,春化3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GA3含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与对照相比,春化处理的冬油菜萌动种子IAA含量均明显增加(陇油9号春化40 d处理除外),其中,春化5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97.0%。陇油7号春化处理的萌动种子AB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结论】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可以感受低温使其完成春化作用,品种春化所需低温时间取决于品种冬性强弱;低温春化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结实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可能性,以及萌动种子春化过程其生理生化状态和植株结实性等表型变化特征,为白菜型冬油菜人工加代繁育和加速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感温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于4℃对油菜萌动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春化处理过程中(0、20、30、40、50和60 d)测定萌动种子的硝酸还原酶、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播种各春化处理萌动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形成植株的生育期进程、测定植株结实性能等。【结果】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发种子形成的植株春化率、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春化处理前期(0—40 d),植株结实性能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较明显差异,春化时间增加后(50—60 d),不同品种结实能力虽略有差异,但均无显著差异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强冬性冬油菜陇油7号萌动种子完全春化(春化率95%)需处理76.9 d,陇油9号和天油4号分别为54.0和39.4 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化率与株高、结实性能等各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和0.985,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春化程度显著影响着植株株高、结实性能等。随低温春化时间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未低温处理的萌动种子)相比,低温春化处理的陇油7号、陇油9号萌动种子GA3含量均明显降低,春化3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GA3含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与对照相比,春化处理的冬油菜萌动种子IAA含量均明显增加(陇油9号春化40 d处理除外),其中,春化5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97.0%。陇油7号春化处理的萌动种子AB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结论】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可以感受低温使其完成春化作用,品种春化所需低温时间取决于品种冬性强弱;低温春化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结实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光质对商茄1号碳氮代谢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LED光源,以"商茄1号"为试材,研究了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5∶1)和白光(对照)对茄子碳氮代谢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红蓝光(5∶1)处理下叶片蔗糖、总糖、淀粉含量和根系活力最高,蓝光处理下总糖和淀粉含量最低,而全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CAT活性在蓝光下含量最高;红光下全氮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为光质环境调控下商茄1号优质高产和其他茄子品种光质调控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S素营养对水稻若干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S素营养对碳素同化有重要影响,缺S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植株体内糖,淀粉含量下降,供S不足还影响水稻蛋白质的合成,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及非蛋白态氮含量提高,而蛋白态氮含量下降,此外,S还影响水稻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供S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1月份最低温度条件下(-14.5℃)测定了8398、8132、京丰1号和冬冠1号4个抗冻性不同的甘蓝品种的外叶、球叶和心叶的有关生理生化指标,以评价不同品种不同叶位的抗冻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冻害严重伤害了甘蓝叶片的膜系统.膜系统的伤害与膜脂过氧化有一定关系。不同品种的伤害程度以冬冠1号最小,京丰1号次之,8398和8132最严重。不同叶位比较以外叶伤害最严重,其次是心叶,球叶伤害最轻,说明冬冠1号的抗冻性较强。测定了不同品种、不同叶位的SOD和POD两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不同品种之间SOD活性以冬冠1号较高。POD活性不同叶位之间规律较明显,外叶最低,心叶最高。品种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以冬冠1号最高,不同叶位之间比较以心叶和外叶较高.球叶较低。分析认为,低温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可能是冬冠1号抗冻性的原因之一;品种之间SOD和POD含量与抗冻性之间有一定关系。不同叶位叶片由于年龄和生理状况不同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抗冻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春化处理对萝卜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低温处理萌动‘北农1号’种子30 d,研究低温春化处理对萝卜叶片(源)及肉质根(库)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春化处理‘北农1号’叶片及肉质根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及总糖含量比对照降低,淀粉含量增加。叶片转化酶活性从“拉十字”开始到“拉十字”后21 d(“破肚”前期)高于对照,“拉十字”后28 d(“破肚”结束)转化酶活性降低且低于对照,蔗糖合酶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整个观察期都低于对照;春化处理促进了肉质根中性转化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酸性转化酶与蔗糖合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温春化处理影响了萝卜叶片及肉质根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分配发生变化,叶片及肉质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抑制了肉质根的膨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量的烤烟烟叶大田生长期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简称“HD”)和K326的3个施氮量大田生长期烟叶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个品种移栽后不同施氮量、不同部位的烟叶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移栽后72 d含量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82 d以后到成熟其含量趋于稳定。2个品种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可溶性总糖的变化规律一致。移栽后两个品种各施氮量处理中部、上部烟叶的淀粉含量在42 d(下部叶在32 d) 出现一个高峰,移栽后60 d淀粉含量有所下降,以后迅速上升,72 d以后上升趋势趋于平缓。下部叶淀粉含量移栽后82 d达到高峰,以后随烟叶衰老淀粉含量下降。不同施氮量对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ree soybean cultivars, Hefeng25 (HF25), Suinongl4 (SN14) and Longxuanl (LX1)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the accumulation features of carbohydrates were studied in leaves and st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leaves and stems appeared the same trend of higher-lower-higher in three varieties. The changes of sucrose content in leaves appeared the same rule with that of soluble sugar, that is higher-lower-higher, while presented a rising trend in stems. The content of starch in leaves varied as a change of double apexes. The content of starch in stems appeared a change of single apex. In the same stage,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carbohydrates. 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 and sucrose in SN14 was higher, and the starch content was lower.  相似文献   

13.
山地与平地土壤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养分对板栗品质的影响以及山地与平地板栗品质的差异。[方法]以东陵明珠板栗为试材,比较了山地与平地上板栗的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等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以及山地与平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氮(N)、磷(P)、钾(K)含量的差异;分析了板栗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N、P、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山地板栗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平地板栗,但果实淀粉糊化温度高于平地;在山地中,板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与土壤全P含量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K含量呈负相关;平地板栗的含水量与土壤全P含量呈正相关,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对板栗下山栽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5、10、20、40mmol·L-14个N浓度对叶菜型甘薯鲜嫩茎叶的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可溶性蛋白及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含量的增加,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呈线性增加,随处理时间延长,高N含量下硝酸盐积累持续增加,但在较低含量下硝酸盐积累在施N后6-8d达到极值后有所下降;NR活性随N含量增加显著提高;N含量与总糖含量呈负相关,N含量高不利于总糖积累;N含量提高,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彭诚  丁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31-2631,2637
研究了10、15、20、25、30、35℃6个温度下堇叶碎米荠生理参数变化。结果表明: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大致呈V型,20℃时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M型,20℃时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W型。表明堇叶碎米荠最适生长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6.
柑橘黄龙病菌侵染对甜橙叶片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甜橙(Citrus sinensis)在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侵染下不同时期糖代谢的变化,以探讨其与柑橘叶片中淀粉积累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橙为供试材料,采用腹接接种病原的方法,试验组植株用感染黄龙病菌的芽条进行嫁接,对照组植株用健康芽条进行接种,每个植株均嫁接3个芽条。在检测到感病的植株中选取生长状况良好且接近的3株作为后续试验材料,每月采集1次成熟叶片,至10月份结束。采集的叶片立即抽提DNA和RNA,并进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测定,其余叶片用液氮速冻后保存于-80℃用于测定糖代谢过程中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二者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随着病原菌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均在6月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1.59和3.73倍,在感病后期开始有所下降;通过对二者的比值分析发现,感病植株的比值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在黄龙病菌侵染的不同阶段,各种酶的作用程度有所不同。感病植株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感病初期迅速上升至顶峰,高达58.44 μg·g-1·min-1,至后期已略微低于对照;酸性转化酶(AI)总体显示出较高活性,各个时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病中期活性最高为对照的2.91倍;中性转化酶(NI)活性在感病和对照中均维持较低水平,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与束缚性淀粉合成酶(GBSS)协调作用,共同参与淀粉合成的调控;淀粉酶活性在感病不同时期均有所下降,在感病中期低至0.38 U·g-1。定量PCR分析表明,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1表达量显著升高,与其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蔗糖分解相关基因中,蔗糖合成酶基因SuSy在感病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不大,变化幅度小;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基因CSCWI在不同时期均上调表达,最高上调约7.4倍,且表达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与CSCWI相比,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CUAI1的表达水平较低。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最高上调3倍左右;淀粉分解相关基因BAM3、MEX1和DPE2在不同时期有所下调,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结论】柑橘黄龙病感染甜橙后,对植株叶片中光合产物的形成与运转产生影响,扰乱宿主糖代谢平衡,与宿主淀粉积累及后期症状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个能源甘蔗基因型叶片和茎鞘的可溶性糖含量、全N及可溶性糖含量:全N含量的消长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叶片的可溶性糖(CL)前期低,伸长盛期最低,伸长后期、工艺成熟期升高:茎鞘可溶性糖含量(Cs)从分蘖期开始一直稳步提高;叶片和茎鞘全N含量从分蘖期开始不断下降;叶片可溶性糖/全N(CL/NL)在分蘖期和伸长初期较低,伸长盛期最低,伸长后期和工艺成熟初期升高;茎鞘可溶性糖/全N(Cs/Ns)在全生育期稳步增加,(2)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CL/NL)低于茎鞘;叶全氮含量高于茎鞘。(3)相关分析表明:叶、茎鞘可溶性糖含量和净同化率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含氮量与净同化率显著相关;叶、茎鞘可溶性糖含量/全氮与净同化率显著负相关,碳氮代谢和叶面积指数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葡萄产量,以夏黑葡萄为试料,从生理方面研究二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的营养代谢、从理论上指导高温、多湿、寡日照地区葡萄二次结果的产期调节技术,测定了一次果坐果后不同时间促进二花形成过程中的叶可溶性糖、淀粉及全氮的含量,并计算C/N。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处理夏黑葡萄,促成二花的措施,可提高夏黑葡萄叶的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降低总氮的含量,使得C/N增加,缩短了花芽分化的时间,促进A_2(一次果坐果23d,5月20日)和A_3(一次果坐果23d,5月27日)处理花芽分化。A_1(一次果坐果16d,5月13日)处理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总氮的含量虽然变化趋势和A_2和A_3处理相类似,但含量均低于A_2和A_3处理,A_1花芽分化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