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半粒小麦胚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直链淀粉含量对面条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并已被育种家们作为优质面条小麦选育的品质指标之一.测定半粒小麦直链淀粉的含量对小麦品质育种早代材料的筛选尤为重要。本实验对半粒小麦样品的前处理及其直链淀粉含量的碘比色测定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半粒小麦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将用该法测定的半粒小麦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常规的碘比色法测得的群体小麦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了简单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相关(r=O.9508)。本研究所得的半粒小麦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是一种准确、简便和有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和不同类型间的淀粉品质特性,测定了2个硬粒小麦品种4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和5个不同类型品种的膨胀势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2个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均以淀粉最高;缺失4A型和7A型的硬粒小麦品种具有膨胀势高、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特性。文中还对我国硬粒小麦品质改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粳稻密穗型品种浙粳22和散穗型品种浙粳27单株主穗上的单粒稻米,利用碘比色法进行了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浙粳22和浙粳27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分别达到13.53和10.30个百分点,密穗型比散穗型的变幅大;稻穗内各籽粒在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区间的频数变化趋势呈正态分布;密穗型和散穗型一、二次枝梗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其粒位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7*和-0.3140**,一次枝梗籽粒要高于二次枝梗籽粒,散穗型较密穗型更显著;枝梗顶端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而与此相连的第2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散穗型与密穗型品种在穗内直链淀粉含量分布上存在相似的规律,如单粒或半粒取样时应以各枝梗上第3、4粒部位的较好。  相似文献   

4.
两种穗型粳稻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与粒位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6个直穗型和4个弯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者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的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及其频数分布、粒位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穗型虽然与品种间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但对其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存在着较大的影响;直穗型粳稻品种单一稻穗内直链淀粉含量的粒间差异明显大于弯穗型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的粒间变异系数与离散程度均高于后者;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与其相应的粒位有关,两种穗型粳稻品种均表现为穗顶部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穗基部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这一基本趋势。但与弯穗型粳稻品种相比,直穗型粳稻品种大量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产生的部位是在其稻穗的中部,而不仅仅局限在稻穗基部的3个枝梗上。  相似文献   

5.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玉米ae1和du1隐性纯和突变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48-2的杂交F1、F2代子粒为研究材料,通过单粒法测定子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用于分析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2代中具有ae1或者du1纯和突变的子粒表皮皱缩,重量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在ae1与du1的杂交后代中,子粒的单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伽ae1与du1双突变并不能导致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单突变的ae1和du1群体内各子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差异较大,说明遗传背景中存在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修饰基因,表明在选育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系时,应当重视遗传背景的选择和修饰基因的累加.采用单粒法技术对分离后代进行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选择,有利于积累高直链淀粉修饰基因,是选育子粒饱满、高粒重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东北粳稻品种食味及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不同穗型及粒型水稻品种食味值及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半直立穗短粒型和弯穗短粒型品种食味值高于直立穗短粒型及弯穗长粒型品种;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大多数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食味值较低;食味值与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糙米率高的品种食味值较高;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直链淀粉含量适当的品种食味值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7.
玉米直链淀粉是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高直链淀粉性状的产生受多种酶和基因-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玉米ae基因(amylose extender)突变导致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增高、子粒表面皱缩、淀粉颗粒呈不规则形状、尺寸不均匀且表面基质蛋白增多,用于玉米育种后获得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升高,产量显著降低。通过将显性Ae突变体与16份优质玉米自交系杂交,对F1代植株进行开花期、株型、产量性状调查,分析F1代子粒总淀粉、直链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Ae突变体与不同的自交系杂交,F1代直链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与基因型有密切关系,以Ae突变体和W16F41、CA240为亲本杂交,可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同时产量变化最小。根据F1代表现筛选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产量变化较小的双亲配制杂交种,可加速高直链淀粉玉米新品种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8.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低世代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育种低世代遗传改良中的问题,提出了简易的碘蓝染色法:采用一定量的半粒糙米染色,按照染色后颜色由棕红到深蓝的差异,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分为4个类别,分别对应的直链淀粉含量由低到高。使用该方法测定了28份供试水稻品种,染色结果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相关(r=0.95**)。利用低世代遗传群体的研究,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验证了该方法对Wx基因筛选的准确性。22份恢复系与保持系育种亲本通过此法所得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标记之间的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硬粒小麦缺失不同Wx蛋白对直链淀粉含量的效应和Wx-B1 缺失型(缺失4A蜡质蛋白)的淀粉特性,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技术对1个硬粒小麦F2分离群体(来源于以硬粒小麦品系B413Wx-B1缺失型为母本、PI435045Wx-A1缺失型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的102个单籽粒进行了Wx蛋白的筛选,并测定了其中72个单籽粒(其中Wx-B1 缺失型21粒,Wx-A1 缺失型10粒,正常型41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同时测定了11个Wx-B1 缺失型和7个正常型硬粒小麦品系面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和RVA黏度.结果表明,硬粒小麦2对Wx基因的分离符合9∶3∶3∶1的分离模式,Wx-B1 缺失型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正常型低4.78%.Wx-B1 缺失型的面粉直链淀粉含量比正常型低5.76%,RVA高峰黏度和膨胀势比正常型分别高116.02 RVU和3.69 g/g.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RVA高峰黏度和膨胀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1个糯稻品种与4个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高、中、低及极低的非糯稻品种杂交,以研究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了亲本、F1、F2、B1F1及B2F1单粒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发现不能合成直链淀粉的糯稻亲本与4个不同在链淀粉含量的非糯亲本之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是由一主效基因所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剂量效应对分离方式和选择效果有很大影响。早期分离世代,可通过对胚乳外观的选择,提高对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种选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目前,我国高直链淀粉玉米种质稀缺。显性Ae1-5180突变基因为直链淀粉扩充者ae的等位突变,对其育种应用研究鲜少报道。以10组优质玉米自交系及其Ae1-5180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植株农艺性状和子粒品质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全部Ae1-5180近等基因系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同时总淀粉及百粒重降低。近等基因系CA240/Ae1和CANS-1/Ae1直链淀粉含量高,且百粒重较高,农艺性状变化小,推测具有较高的潜在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单粒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提出一种米粒不经磨粉、煮沸,直接用冷碱液在30℃下糊化溶解后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单粒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法。本法测得的结果与常规方法基本一致,并具有简便易行,工作量小,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可应用于稻米直链淀粉的生理和遗传方面的研究,为优质育种的后代筛选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高直链淀粉玉米的选育概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关键基因ae的发现过程以及高直链淀粉玉米的选育状况和我国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存在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的发起,综述了育种和生产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高直链淀粉玉米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高直链淀粉玉米的思路;展望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水稻穿梭育种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间穿梭育种各世代材料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明确了水稻穿梭育种的有效性。穿梭育种材料在中国杭州种植时, 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有效穗数较少。杂种上下代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中国杭州和菲律宾洛斯巴尼奥斯两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对水稻性状特别是直链淀粉含量、粒重. 株高、生育期和褐稻虱抗性等的选择是可靠的,对单株产量则应通过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进行间接选择, 应注重对大穗型或穗重与穗数兼顾型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两个杂交组合(系选1号×通769和东农423×藤系180),研究其杂交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因杂交组合及性状不同而异;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淀粉黏滞性谱的崩解值和消减值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较大,而在产量相关性状中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大;通过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从杂种后代中分出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后代,粳稻杂种后代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定向选择效果优于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效果,更容易得到超低亲的变异类型;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复杂,存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将会导致单株粒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提供的65个水稻品系为试材,分析了这些水稻品系食味值的总体表现,及食味值与各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系品质普遍较好,但品系间各品质性状有一定差异;各参试品系食味值在60.44~84.00之间,品系间差异显著,并接近正态分布;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选择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籽粒长宽比较小的品种,这样可以提高食味值。但是,食味值的提高会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选取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玉米种质进行卫星搭载处理,根据搭载种子后代不同世代的变异特点对突变性状进行选择,及早进行双列杂交和配合力分析,确定太空诱变后代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采用太空诱变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和其他特异新材料。通过创新玉米育种技术与方法,培育适应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特殊生态、生产条件的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的玉米自交系,进而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玉米优良杂交种。从诱变处理后代选育出一批优异的遗传变异材料,丰富了玉米育种的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变异范围。通过实践,集成创新了一套玉米太空诱变育种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