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生长规律及轮伐期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在造林密度 840~ 2 5 0 5株·hm-2 范围内 ,随着密度的增加 ,树高的速生期有着延长的趋势 ,而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有着缩短的趋势 ,数量成熟期也随密度的增大而有缩短的趋势 ,但密度过密不利于胸径、材积的生长 ,而过稀因早期冠幅的生长会抑制主杆的生长 ,致使单株材积低且数量成熟期长 ,难以收到好的经济效益。依培育目标及市场经济需求 ,确定造林密度宜采用 12 0 5~ 2 5 0 5株·hm-2 ,最佳轮伐期 4~ 6a  相似文献   

2.
在 6~ 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 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 ,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 ,2 0 0 0株· hm-2以下密度林分 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 ,而首次间伐龄应在 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率略有提高 ,但伐后 4~ 6 a间 ,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林分总收获量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少 ,两次间伐的间隔期至少应在6 a以上。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生长效应和经营目的 ,认为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营建应选择立地指数14~ 18林地 ,培育纸浆材林分 ,初植密度 2 0 0 0~ 16 6 7株· hm-2 ,或 15年生主伐 ,或 8~ 10年生作中强度间伐至 12 0 0株· hm-2左右 ,18~ 2 0年生主伐 ;培育建筑材 ,初植密度 16 6 7~ 1111株·hm-2 ,10~ 12年生第 1次间伐至 110 0~ 80 0株· hm-2 ,16~ 18年生第 2次间伐至 80 0~ 50 0株·hm-2 ,2 0~ 2 5年生时主伐  相似文献   

3.
桐棉马尾松纸浆林间伐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冠幅与胸径的关系预测不同重叠度指数下的林分密度 ,提出桐棉马尾松纸浆用材林适宜的造林密度为 2 5 30~32 82株·hm-2 ,并以 2 5 30株·hm-2 为密度目标 ,确定 18块试验林分的间伐株数和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三倍体毛白杨硬枝容器扦插苗为种植材料,以9990,6660,4995,4440,3330,2490株.hm-2为造林密度在山东兖州建立试验林,在研究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产量并分析其纤维形态的基础上,探讨超短经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林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对材积生长影响显著;造林密度对胸径与材积生长影响极显著。在9990株.hm-2栽培密度下,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蓄积量平均达80.1m3.hm-2。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纤维平均长度介于0.77~0.86mm之间,平均宽度介于24.18~28.07μm之间,长宽比位于28.83~34.59之间,基本符合制浆造纸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1999年 7月 ,从广西引进半年生巨尾桉组培苗 ,在攀枝花市仁和地区试种 34hm2 。测定结果 2 4年生巨尾桉林分的平均胸径为 6 1cm ,平均树高为 6 6m ,平均立木蓄积量为 32 33m3 ·hm-2 ;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分别为 2 5 85t·hm-2 和 10 77t·hm-2 ·a-1;林地枯枝落叶累积量及其最大吸水量分别为 7 11t·hm-2 和37 0t·hm-2 ,分别比草坡地高 2倍~ 5倍 ;林地土壤 (0~ 4 0cm)容量为 1 36g·cm-3 ~ 1.4 5g·cm-3 ,比草地略低 ;土壤总孔隙度及通气度分别为 5 1 2 9%~ 6 2 32 %和 19 5 5 %~ 2 6 38% ,分别比草地略高 ;土层最大、毛管及最小持水量分别为 34 93%~ 4 5 31%、31 5 4 %~ 39 82 %、2 1 94 %~ 2 6 32 % ,相应比草地略高 ;林内日平均气温及日较差分别为 2 2 2℃~ 2 3 1℃和 4 4℃~ 8 9℃ ,分别比草地低 0 2℃~ 2 4℃ ;林内空气相对湿度日均值为 80 %~ 88% ,比草地高 3%~ 16 %。初步显示出巨尾桉人工幼林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肉桂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肉桂林分密度的增大 ,单株生物量逐渐减小 ,林分生物量则逐渐增大 ,达到一定密度后逐步趋于平衡 ;造林密度 6 75 0株·hm-2 时 ,肉桂单位面积利润最高 ,其次是密度 5 6 2 5株·hm-2 ;密度 4 5 0 0株·hm-2 时 ,投资利润率最高 ,其次是密度 5 6 2 5株·hm-2 。  相似文献   

7.
巨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整地、造林密度、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分析 ,表明栽培巨桉应选择中厚层山地黄壤、整地规格为 6 0cm× 6 0cm× 6 0cm、重施基肥和追肥、造林密度为 16 6 7株 /hm2 ,即株行距为 2m× 3m。在轮伐期为 6~ 8年时 ,其经济效益是同等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 3 5倍。宜在巨桉适生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直干桉人工林幼中龄不同间伐量及施肥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6~10年生幼中龄期直干桉人工林不同间伐量及施肥效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间伐量及施肥对直干桉林木的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此龄期的直干桉人工林以间伐后林木保留株数为 61株·m-2的林分为最佳。通过分析主伐保留株数对直干桉林分生长量、生物量的影响, 得知如果以径阶 18 22cm为培育目标, 此直干桉人工林最适宜的保留株数为 617 ~697株·hm-2。此外, 中龄期施肥有利于提高直干桉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和蓄积量, 故在生产中除幼龄期必须施肥外, 中龄期也应该适当施肥。  相似文献   

9.
巨桉造林密度与整地规格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永安国有林场 5 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与不同整地规格的巨桉人工林进行连续 6a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造林密度对巨桉的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而胸径和单株材积则随着林木株数的增加而减少 ;初植密度以 16 6 7株·hm-2 的蓄积量最高 ,初植密度为 1333株·hm-2 的效益最好。不同挖穴规格对巨桉生长早期有影响 ,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小 ,穴规格以 6 0cm× 40cm× 40cm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0.
巨桉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a生5种密度巨桉林木器官主要养分元素(N、P、K、Ca、Mg)的含量、林分的养分元素积累量、林分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器官的养分元素含量各异,各器官中大量元素以K、Ca的含量最高,其次为N、Mg,最低的为P;单株木养分元素的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养分元素在单株木的积累量的规律不受密度的影响,依次为Ca>K>N>Mg>P;5种密度林分养分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415.1789,463.8882,477.6992,488.7749,475.2666kg·hm-2·a-1;造林密度宜控制在1665株·hm-2~1860株·hm-2才有利于维持巨桉林分的地力和获得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高洪亮  李凤日  贾炜玮 《森林工程》2009,25(4):10-13,36
根据人工用材林培育目标和对木材分级利用的观念,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模型预估得到各个径阶的详细收获量和各材种的出材量。由此得到不同利用方式的经营收入,结合生产投入,运用经济效果评价动态分析法中的效益成本比、净现值指标对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落叶松人工林的经济轮伐期为:13~18a。林分密度为1000株/hm^2时,效益成本比RBG最大值为3.8653,净现值胛矿最大值为9574.3元;l500株/hm^2时,RBC为4.2486,NPV为14408.6元;2000株/hm^2时,RBC为4.4937,NPV为16705.9元;2500株/hm^2时,RBC为4.685,NPV为19256.3元;3000株/hm^2时,RBC为4.8671,NPV为21749.7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还表明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越大,经济轮伐期越大。  相似文献   

12.
纸浆材人工林复合轮伐期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纸浆材人工林的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复合轮伐期的概念。纸浆材人工林实行复合轮伐期经营的材积收获量,将比单一轮伐期经营高出20%,再加上复合轮伐期生产的大径锯材市场价格高的因素,相应的经济收益将高出更多。复合轮伐期充分利用了地力和林木生长的潜力,它不仅是纸浆材轮伐期和大径锯材轮伐期的复合,也是经营目的的复合,体现了现代林业多目标培育林木的经营原则。  相似文献   

13.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4.
按经营纤维用材为主,合理利用桉叶,主伐后实行萌芽更新的经营模式营造蓝桉、直干桉工业原料林,第1个实生林轮伐期净现值为5059元/hm2,内部收益率为356%,费用效益比为159。经营3个轮伐周期,其净现值为第1个实生林轮伐期的23倍,内部收益率比第1个实生林轮伐期提高42%,费用效益比提高208%。经济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是建立短期轮伐工业原料林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论述了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情况及在科学试验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云南桉树发展提出了建议。云南约1896年首次引种蓝桉于昆明,至2005年云南引种保存桉树100种左右,面积达23.6万hm2。目前,在生产中种植较多的有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双肋桉、巨桉、尾叶桉等10多种,选出优树348株,优良种源28个,家系176个,无性系21个,提出了工业原料林集成培育技术,对桉材、桉油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发表论文109篇,获得部省级以上研究成果奖14项,对云南桉树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林作为生产并提供生物质能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其可再生、生物量大、环境友好及适应地域广而倍受国际社会关注。文中依据其主要用途将能源林分为燃油能源林、生物发电能源林与薪炭能源林等3类。燃油能源林树种包括续随子、霍霍巴、油楠等, 生物发电能源林树种包括柳树、桉树、杨树等, 薪炭能源林树种相对较多。生物发电能源林与薪炭能源林可统称为燃料能源林。目前, 国外十分重视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及高产培育技术研究和实践。不同树种、无性系、种源的燃料能源林生物产量差异很大, 瑞典选育出蒿柳和毛枝柳等, 南魁北克选育出了柳树无性系SX64与SX61。造林密度与收获周期紧密相关, 巴西的澳洲金合欢树3年收获时密度以10000株/hm2生物量最大; 欧洲2年收获与3年收获的柳树能源林适宜密度为15000株/hm2。另外, 文中对能源林类型、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立地条件、造林整地、造林密度、收获周期、抚育管理等技术进行了介绍, 希望对能源林的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尾叶桉萌芽林留条数量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5 5年生尾叶桉实生林砍伐后 ,保留不同萌条数量对其萌芽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定株使桩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特别是保留单株 ,但保留一定的株数却有利于萌芽林的生长 ;萌芽林的高、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随保留株数的减少而显著增加 ;3 5年生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率 (顶木 )以保留 3株·桩- 1为最好 ,其次为 4株·桩- 1和 2株·桩 - 1,蓄积量分别为 4 5 4 9、4 4 2 1和4 2 5 1m3·hm- 2 ,分别是对照的 131 7%、12 8 0 %和 12 3.0 % ,出材率 (顶木 )分别是对照的 174 .3%、14 8.6 %和 15 5 .4 %。因此 ,在中等地力 ,种植密度为 3m× 2m的尾叶桉萌芽林 ,以纸浆材和顶木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分 ,建议其萌芽林的保留株数为 2  4株·桩 - 1。  相似文献   

18.
The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includ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different Ginkgo explants in vitro culture were studied by cytological observation.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wo complete cotyledons and a embryo bud were observed in mature embryos and several secretory acavitives appeared in maturation region of embryo buds,hypocotyls,cotyledons and radicles after culturing 20 days;two incomplete cotyledons and a embryo bud primordia were found in large cotyledon embryos.The proembryo of two cells,four cells, multi-cellular,and globular embroy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callus of the small cotyledon embryos.2)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otyledon explants started from epidermal cells,and gradually formed meristematic cell mass in the cortical cells,and eventually adventitious buds were observed.3) The adventitious roots of Ginkgo originated in the cells at the cross of vascular cambium and vascular rays. 4) The type of rooting belongs to induction type by root primordium.The formed adventitious roots were observed after 20 days.  相似文献   

19.
20.
黑荆树巨尾桉混交造林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以黑荆树与巨尾桉混交的3个模式、黑荆树纯林、巨尾桉纯林共5个处理进行试验。经过一个轮伐期6a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以黑荆树4巨尾桉1的混交比例作株间混交的模式最为理想,6年生林分总蓄积量达72.1m3·hm-2,其中巨尾桉46.1m3·hm-2,黑荆树26.0m3·hm-2,投入产出比为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