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尾叶拉藤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尾叶拉藤中多糖含量为3.85%,平均加样回收率101.38%。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质青果的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对青果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青果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脱脂,料液比1∶20(g∶mL),提取功率32W,提取时间10min,提取次数3次;测定不同种质、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的总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总多糖含量为0.45%~1.40%;广东产青果平均含糖量高于四川;大果含糖量比小果高,果肉中含糖量大果几乎是小果的两倍。青果不同种质、不同产地含糖量差异较大,广东产含糖量高,大果优于小果;大果在冬至采收,小果在10月下旬采收为佳。  相似文献   

3.
黄芪中黄芪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付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48-10949
[目的]建立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黄芪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定波长为488 nm,葡萄糖在30.0~1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药材、含黄芪制剂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石斛中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斛Caulis dendrobii味甘,微寒,归胃、.肾经,为常用中药,其药用历史悠久.原植物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多种植物的茎,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之功效[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石斛主要成分为多糖和生物碱,其药理作用与二者有着密切关联[2-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石斛的需求不断增加,有必要寻找高产量的品种以利推广.迄今,平行比较多种石斛的文献少见报道,为此,笔者从成分含量上进行比较探索,用苯酚-硫酸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所收集的19种石斛的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6-7],为其品种选育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膨化炮制对半夏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半夏生品及膨化品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试验测出,半夏生品的多糖含量为12.88%,经膨化炮制后,半夏多糖含量升高,为14.55%。[结论]膨化法可显著提高半夏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直立型川麦冬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川麦冬主产区,采用原位动态法采集供试品,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麦冬多糖含量,相关回归法分析麦冬多糖与生育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直立型川麦冬中的多糖含量y(mg/g)与生育年限x(d)的变化规律是:y=147.212 2 lnx-34.388 2(n=7,0≤x≤730,0≤y≤427.06,r0.01=0.95074,r=0.9560)。[结论]在一定生育时间范围内(0≤x≤730 d),直立型川麦冬中的多糖含量y1(mg/g)与生育时间x(d)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山药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山药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山药多糖的研究。考察了苯酚用量、硫酸用量、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四因素对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用量是影响显色的主要因素,最佳测定条件为5%苯酚0.8mL、硫酸7mL、显色温度30℃和显色时间30min,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5.98%(n=5)。该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山药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姜黄酒炙前后多糖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姜黄酒炙前后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10~70μg/m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67%,RSD为1.33%;姜黄多糖的含量为酒炙品(1.38%)>生品(0.68%).[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姜黄多糖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两种测定苜蓿芽多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了苜蓿芽多糖(MSP)含量,并比较了2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的MSP含量分别为(2.76±0.46)%和(3.17±0.88)%,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由于苜蓿芽提取液的颜色在苯酚-硫酸法测定波长下具有一定的吸光度,使其结果偏高,因此采用该方法需要对提取液进行脱色处理,而蒽酮-硫酸法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值。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4.18±5.00)%和(99.40±3.51)%,回收率相对标准差分别为5.31%和3.53%,说明苯酚-硫酸法用于测定苜蓿芽多糖含量灵敏度更高、重复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六种不同产地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牡丹叶中的总多糖成分,所得样品加入苯酚、浓硫酸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波长为490nm.结果:6个产地的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458.43、1400.79、1...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超  邬敏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22-4625
综述了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的研究概况,包括食用菌深层发酵的工艺和特点,深层发酵产物的应用,真菌多糖分离测定方法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回流法提取中药材鹿尾中的总多糖,经三氯乙酸除蛋白、活性炭脱色处理,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鹿尾样品中的总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486nm.结果表明,梅花鹿尾中总多糖平均含量为4.70mg/g,马鹿尾中总多糖平均含量为5.86mg/g,2种鹿尾中总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用性强,可以作为鹿尾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TRIS饱和酚一步法提取食用菌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食用菌子实体DNA的快速提取方法。[方法]以4种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为材料,采用改进的TRIS饱和酚法提取食用菌基因组DNA,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技术检测提取DNA样品的质量。[结果]获得的食用菌DNA质量较好,能够满足PCR等后续分子生物学试验。[结论]TRIS饱和酚法是一种简单、快速提取食用菌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食用茵主要病害包括制种和发茵期主要病害、代料栽培病害及子实体病害等的基础上,阐述了食用茵病虫害为害特点,分析了食用茵发生病虫害的原因。并从树立预防意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及培育优良菌种等方面提出了食用茵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多糖及其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食用菌资源,采用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法纯化得到香菇、金针菇、草菇、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6种食用菌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其多糖含量,其范围为6.80±0.19~31.87±0.27 mg.g-1;红外光谱进一步对多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食用菌多糖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且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践,论述了菌种场的合理布局及制种所需设备,强调了食用菌制备过程中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袁燕  杨文清  李彬  高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08+13526-13508,13526
[目的]研究蒜头果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从蒜头果中提取多糖,并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蒜头果中平均多糖含量为0.600%。[结论]为蒜头果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永宏  陈国梁  闫冬  张向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09-11410
[目的]比较选择适宜的不同食用菌子实体总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CTAB法、SDS法和CTAB-SDS结合法,对5种食用菌子实体[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lina velutiper)、羊肚菌(Morehella esallenta)和北虫草(Cordyceps sinensis)]总DNA进行提取,并用琼脂糖凝胶电脉进行检测。[结果]在几种提取方法中,平菇与金针菇宜采用SDS常温离心提取法,香菇宜采用SDS低温离心提取法,北虫草宜采用SDS-CTAB低温离心提取法,羊肚菌宜采用CTAB常温离心提取法和SDS常温离心提取法。[结论]该研究可为几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分子水平和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笔者从食用菌行业现状、食用菌专业特点、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以青岛农业大学食用菌专业为例,对新形势下现代农业食用菌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对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谢佳利  龙丹  王慧超  戴玄  陈今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60-1161,1183
[目的]筛选出适合三峡库区退耕林下栽培的食用菌菌种。[方法]以棉籽壳、木屑、麦麸、麦秸等为主要原料,分别在室内和室外退耕林下栽培9种食用菌,筛选适合退耕林下栽培的食用菌菌种。[结果]在室内和室外退耕林下2种不同栽培环境中,茶树菇的产量最大、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平菇、姬菇次之。[结论]综合食用菌的产量、经济效益及栽培管理难易度考虑,筛选出适合在林下栽培的食用菌为茶树菇、平菇和姬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