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25~27日鲁西南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在高空急流轴右后方低空急流轴的左前方以及江淮气旋顶端;充沛的水汽条件、相对湿度从地面到300 h Pa均达到饱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了强降水;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地面气旋配合较好;大气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中心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次暴雨主要是由层状混合性云系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汉中区域站资料以及FY2E红外云图,对2011年9月17—18日汉中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蒙古冷空气南下翻越秦岭是暴雨的触发机制;850 hPa水汽幅合区对应暴雨落区,幅合中心和大暴雨中心重合;大范围持久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区域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杨旭东  赵娟 《北京农业》2013,(21):153-15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2012年7月30日8:00-7月31日8:00发生在山西晋城陵川县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这次过程是500.0hPa西风槽前部西南暖湿气流相与东北冷涡后部的下滑的冷空气互作用,700.0hPa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中尺度的对流云团低空辐合,台风的北上使得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加大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通过物理量场分析还发现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场等物理量对暴雨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可为暴雨的发生、发展以及落区、时段预报提供有力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95-296
利用常规、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总结分析了葫芦岛地区2012年7月9日~10日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局地大暴雨过程是在中高纬欧亚地区呈现Ω型流场中发生的,在地面江淮气旋北上和南下冷空气、西南急流的水汽输送、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共同作用下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本次过程水汽条件较好,主要受低涡前部分裂出的短波槽的影响;辽宁地区200 h Pa高空急流不明显,低空急流明显;水汽输送主要来自黄海,水汽通量输送明显,水汽条件较好,比湿较高;辽宁地区均存在水汽的辐合,均处在高能舌内,降水开始前,大气潜在不稳定,在有利的触发条件下,能量暴发,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7.
2019年4月8-9日我国华东地区发生一次暴雨过程,最强累积降水发生在安徽中南部,最大的24h累积降雨量超过70mm。此次强降雨过程受高空槽、低空急流、锋面系统和黄淮气旋共同影响。高空槽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在对流层低层形成锋面系统。西南低空急流将南海北部和太平洋西部大量水汽向北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锋生附近产生明显水汽辐合,为强降雨过程提供有利水汽条件。这次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暴雨的发生主要与锋面抬升导致条件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有关;而在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附近山地地区,地形强迫使西南急流抬升触发强降雨。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2010年8月19~22日铁岭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和切变线共同影响,铁岭地区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这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气旋倒槽;700和850 hPa切变线、急流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了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铁岭地区处于强而宽的假相当位温锋区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14年4月6日桂林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由缓慢东移的南支槽、西南涡减弱后形成的低槽、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形成的。500 h Pa以下为水汽辐合区,有强的水汽辐合。大气层结处于弱的对流不稳定状态,对流有效位能较小,大气能量较弱。暴雨发生过程中,大气层结变成稳定状态,但整层大气均为湿层。  相似文献   

11.
2010年5月广东省遭遇连场区域性暴雨过程,频率很高,降水量较同期时刻极大增多,不仅给广东省带来涝灾的同时,也给广东省气象部门造成了极大的考验。该文利用相关相关资料,重点分析进入5月以来的首场暴雨过程,以为今后的准确预报提供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2.
赵繁盛  赵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43-18346,18432
2006年7月10日辽东半岛地区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天气,利用常规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以及MM5模式,对发生在大连地区的这次暴雨天气进行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高空槽、副高后部切变云系、北上台风的外围云系、地面倒槽相互作用引起的对流天气过程。切变线云系中不断产生并发展加强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这次过程的直接中尺度系统。MM5模式模拟结果分析揭示了造成此次暴雨时,对流层低层存在很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台风充足的水汽配合低层旺盛的西南流场为雨区输送水汽和热量;切变线结构为低层有辐合中心,高层有辐散中心,垂直运动场上对应有强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区上空存在着较深厚的高湿水汽柱和高温层,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暴雨区高层有明显冷气流侵入是产生暴雨天气的触发机制;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强度变化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寇思聪  宋长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43-16845
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2010年8月26~29日本溪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不断出现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等特点,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产品资料等对此次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中副高位置的变化对预报降水起止时间、降水加强时间及降水落区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8年8月21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是受西风槽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形成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暴雨落区在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中心的左前方。卫星云图资料上暴雨云团的移动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基本一致,切变线上云团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2014年6月19日-20日出现在湖南娄底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简要介绍了暴雨出现的500 hPa环流背景,并从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暴雨产生的原因。指出:本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为中纬度西安到重庆的低槽;暴雨出现前的一天低空已出现西南急流,且暴雨发生时低空水汽辐合中心与暴雨对应较好;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热力不稳定是促使降雨加强并形成暴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NCEP 2.5°×2.5°再分析资料、站点气象资料等,通过分析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流形式、水汽的配置和输送,以及垂直运动的变化,从而分析影响此次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因素,阐述了暴雨的产生机制,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建春  巩婷  马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46-17147,1715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发生在天津的一次暴雨和对流性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次暴雨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探空分析和物理量场分析可以揭示其充沛的水汽供应条件。暴雨和低空急流有明显的伴生关系。同时,地面暖脊的存在是其产生对流性天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在张家界市发生的连续2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水汽条件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张家界市连续2次暴雨过程与副高的南北摆动密切相关,随着副热带高压的每一次南撤,带动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南下,在张家界触发强对流,形成了强降雨天气。高低空急流在暴雨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低空急流不但为暴雨区带来丰富的水汽和良好的水汽辐合,且在暴雨区中低层形成不稳定层结和上升运动,是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建立者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暴雨出现在垂直运动发展旺盛的上空,强的上升运动与强降水对应关系很好;水汽通量散度中心未来的移动方向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当某地K指数由大变小,同时SI指数由小变大,不稳定能量EK由极小值逐渐变大,有利于该地区对流发生和中尺度系统生成,正是该地区暴雨爆发时间段。使用恩施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组合反射率因子(CR37)产品发现,张家界市连续2次暴雨过程降水表现为积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海南一次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FS资料、高空和地面探测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9月30日20时至10月9日20时海南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可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对流层顶南亚高压持续控制海南、南海及中南半岛上空.南海热带低压系统和3个反气旋环流(即大陆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反气旋)对峙为此次暴雨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冷空气东风回流影响华南西部和中南半岛北部.使低层冷平流侵入热带低压系统致使海南东部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低空偏东急流、东南急流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3股急流在海南东部及东北部汇合给当地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力的水汽条件: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涡度平流和假相当位温平流的差动项为热带低压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动力和热力强迫作用致使热带低压呈东强西弱不对称结构.以及海南东半部降水强于西部的分布不均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19日华北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19日,暴雨发生在华北大范围区域,是不同尺度共同影响的结果,中高层低涡、低空暖切变、中尺度辐合和高、低急流配合等天气条件下使出现降水,暴雨期间对流层低层自南向北发展的高能舌维持,存在对流不稳定层结,且降水区有明显的水汽聚集,种种条件对此次暴雨天气的形成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