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寻求提高黄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新途径。[方法]试验地共设地面覆盖物碎稻草厚度1和3cm、整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1和3cm、裸地(对照)7个处理,研究地面覆盖物种类和厚度对黄岑产量及黄岑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经地面覆盖整稻草1cm、碎稻草1和3cm和整玉米秸1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增幅为82%-106.6%;覆盖整玉米秸3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显著,增幅为49.90%;黄岑苷含量以覆盖碎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11.18%~17.7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单位面积黄岑苷产量以覆盖整玉米秸1cm、碎稻草1和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98.86%~127.49%。[结论]综合而言,覆盖材料以碎稻草最好,覆盖厚度以1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迟黄甜竹的出笋时间,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竹林开展不挖笋、挖50%的笋、全部挖取3种挖笋措施对黄甜竹出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850 m的竹林黄甜竹自4月30日开始出笋,比海拔高140 m的竹林延迟29 d出笋;该海拔高度下,采取竹笋全部挖取处理时,出笋期长达70 d,比不挖笋处理延长了20 d,出笋量多达56 115株/hm~2,竹笋产量高达17 399.25 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稻草、稻壳、果树枝条、玉米秸秆、松树皮等5种粉碎发酵熟化的有机物,对多年生蓝莓园进行种植行地面覆盖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温最低的1月,所有覆盖处理的蓝莓园地土壤平均温度均高于5℃,而对照低于5℃,各覆盖物处理间土壤温度变化不大;覆盖试验园地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在20%以下,而对照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高达25%;试验园地土壤pH略有升高,土壤容重变化不大;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变化较大,其中速效N含量高的是玉米秸秆覆盖,最低的是稻壳覆盖,而所有处理的速效P均低于对照,速效K是稻草覆盖最高,高于对照1倍以上,松树皮覆盖处理的速效钾最低;有机物园地覆盖对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管理成本等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稻草覆盖厚度对笋地增温保湿效果及雷笋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0、5、10 cm稻草3个发热层处理,整体覆盖厚度25 cm,持续监测地表温度、湿度、每日出笋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草砻糠覆盖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地表温度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覆盖27 d后(2月16日),0、5及10 cm稻草处理地表温度分别为13.8、17.4、22.9 ℃。气温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随覆盖厚度的增加而降低,0、5及10 cm稻草处理地表温度与气温变化间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57**、0.758**、0.493**。稻草覆盖前期产热规律:5 cm稻草处理为y=-0.010 7x2+919.31x-2×107(R2=0.922),10 cm稻草处理为y=-0.010 7x2+919.30x-2×107(R2=0.859)。雷笋的始笋时间和终笋时间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提前,累计出笋温度达到300 ℃以上,但是稻草覆盖过多,反而导致笋期缩短,产量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5 cm稻草为最优覆盖处理,获得最高产量161.31 kg·hm-2,较0和10 cm稻草覆盖处理的雷笋产量分别提高27.5%、49.4%。  相似文献   

6.
白哺鸡笋用竹林覆盖前用水浇透,用稻草覆盖。覆盖物下层为发热层,厚度25 ̄30cm,用水浇透;上层为保温层,20 ̄25cm,不浇水,覆盖总厚度50cm左右,保温层上再覆一层薄膜。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的白哺鸡竹林比地照提早74d出笋,产量增长29.6%,纯收入增长率为2347.9%,投入产出为1:10.95。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宁波地区的雷笋稻草覆盖技术,提升农户产值效益,本文开展雷竹林稻草覆盖小区试验,对比不同的稻草覆盖厚度对雷笋出笋规律、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温度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雷笋出笋的地表累计温度需要300 ℃以上,稻草覆盖处理出笋高峰出现在出笋后的9~10 d。稻草覆盖通过稻草自然发酵产生热量而促使雷笋早出,然而稻草覆盖过多,地表温度过高,反而导致雷笋产量下降,不同稻草覆盖厚度处理的产量规律为:5 cm稻草+20 cm砻糠>0 cm稻草+25 cm砻糠>10 cm稻草+15 cm砻糠;产值规律为:5 cm稻草+20 cm砻糠>10 cm稻草+15 cm砻糠>0 cm稻草+25 cm砻糠。5 cm稻草+20 cm砻糠覆盖处理为最佳处理,其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每667 m2 2 419.6 kg和48 049.52元。雷笋产值受雷笋产量及上市时间双重影响,相较于常规春节旺季出笋高峰,争取在春节前一周达到雷笋出笋高峰,产值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8.
在山地和堆积土林冠下两种环境下,人工种植的黄甜竹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笋的可食率、竹林结构也不一样.黄甜竹耐荫性强,且与中小型乔木混生长势良好.本文还对黄甜竹的出笋规律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稻草覆盖对春笋生长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生勇  徐爱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103-103,163
连续2年于11月初对毛竹林进行覆盖稻草,稻草覆盖厚度为20cm。采用稻草覆盖技术后,毛竹春笋出笋时间提前47~52d,春笋期延长27~31d,春笋产量提高35.9%~58.3%。  相似文献   

10.
黄甜竹的开发利用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 Wen)为竹亚科酸竹属植物,俗称甜笋竹、甜竹,是福建特有竹种之一。黄甜竹笋期早,发笋率高,笋质优良、味甜、质脆、无涩味,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磷、钙含量,是已知笋中营养成分最为丰富的一种,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黄甜竹适于山区栽培,许多地区农家的房前屋后均有栽植,是很有开发潜力的新的笋用竹种。天然黄甜竹林分布于福建省永泰、闺侯、连江、闽清、尤溪、古田及莆田一带,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丘陵,常组成纯林,或与其他树木形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于1987~1989年在寻甸县北亚热带地区的草甸型水稻土上进行,得到下列结果:水稻土缺乏有效氮和有效磷,具有足够的有效钾和有机质,测定了施肥公式中的主要参数:定产公式中的参数,稻谷(含稻草)吸收的养分数量,化肥利用率,肥料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当季矿化率,把这些参数的测定值代入公式,即可得到在水稻集约栽培条件下,每亩主要肥料的推荐施肥量是:尿素12~17kg(含N6~8kg),普钙24~33kg(含P2O5 4~6kg),硫酸钾0kg,厩肥0.8T。  相似文献   

12.
杨文雅  黄群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11-114,117
[目的]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生物反应堆与牛粪配套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CK),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BSBR)、秸秆生物反应堆+牛粪(BSBR+C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秸秆生物反应堆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和EC值,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的氮源,促进微生物碳氮增加以及蔗糖酶与脲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番茄产量,配施牛粪效果更明显;BSBR+CM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综合考虑认为,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配施牛粪,可以调整合理的碳氮比,对温室土壤连作以及盐渍化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起到增产的效果,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农艺措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2年田间试验,旨在明确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性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对2013年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二者亦无显著的互作效应。稻草还田对2014年早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对2014年早稻产量的互作效应接近达到显著水平(P=0.090)。冬种紫云英显著提高了2014年早稻的产量和生物量,但是对晚稻影响不显著。冬种紫云英显著增加了2014年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2014年晚稻有效穗数的影响接近达到显著水平(P=0.055)。试验进行2年后,冬种紫云英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稻草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pH,而冬种紫云英降低了稻草还田对土壤pH的提升效应。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稻草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冬种紫云英无显著影响。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有效微生物与调理剂在奶牛粪堆肥中的保氮与除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婕  邵孝侯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46-648,650
[目的]探索一套经济有效的奶牛粪堆肥除臭和保氮措施。[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9个处理,在常温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有效微生物EM和2种调理剂稻草、蚯蚓粪在奶牛粪堆肥中的保氮和除臭效应。[结果]试验设计的9个处理均有良好效果。在试验的第5d进行的第1次检测中,各试验处理比CK组降低了1~2个臭味等级,NH3去除率达21.09%~78.04%,H2S去除率达23.00%~73.39%;到第20d,大部分处理中检测不到H2S的释放量;到第25d试验结束时,所有处理均检测不到NH3的释放量。统计分析表明,奶牛粪堆肥中保氮除臭效果的最佳组合为:添加3%EM、30%稻草和7%蚯蚓粪。EM、稻草和蚯蚓粪在降低奶牛粪NH3和H2S释放量的效果上均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EM、稻草和蚯蚓粪均对奶牛粪具有良好的除臭和保氮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 ̄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杨迪  朴锦  金花  具红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75-7476,7530
[目的]研究覆盖物对茅苍术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茅苍术播种后采用稻草和枯落松针覆盖苗床(对照组裸露),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土壤含水量、温度、pH和茅苍术出苗率,并观察茅苍术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稻草和枯落松针覆盖处理的茅苍术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其中,松针处理效果最好,出苗率高达79.03%,土壤日平均温度变化范围在14.7~20.9℃,且随着覆盖天数的增加土壤酸碱度逐渐降低,接近茅苍术的野生土壤环境的酸碱度;枯落松针覆盖处理和稻草处理的茅苍术幼苗株高、叶长、叶宽、单株重和叶绿素含量等各种生物学性状指标均高于对照,其中枯落松针处理的幼苗各项指标均高于稻草处理。[结论]培育茅苍术幼苗时,以枯落松针覆盖既能提高出苗率,又能达到壮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料对红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合理施用有机物料调节土壤碳、氮以阻控土壤酸化,对有机物料施入红壤后土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3种有机物料(稻草、紫云英和猪粪)后红壤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WSON)、可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土壤pH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均提高了土壤WSOC、SMBC和pH,且有机物料添加量越大,增幅越大。猪粪处理中土壤NH4+-N、NO3--N和WSON含量显著增加;而稻草和紫云英处理中土壤NO3--N和WSON含量下降,NH4+-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施用稻草和紫云英7~14 d左右,土壤pH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趋于平衡;而施用猪粪后土壤pH立即升高,随后逐渐下降趋于平衡。84 d培养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相比,猪粪、稻草和紫云英处理的土壤pH分别平均增加了0.26、0.23和0.09。几种有机物料处理中,土壤pH与SMBC和WSOC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稻草和紫云英处理中,土壤pH与WSON和NO3--N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而猪粪处理中pH与WSON和NO3--N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施用有机物料能够显著提高红壤WSOC、SMBC和pH,其中酸度改良效果猪粪>稻草>紫云英;土壤碳、氮动态与土壤pH变化紧密相关,且相关性与有机物料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过磷酸钙在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俊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28-4529,4617
[目的]为减少堆肥过程的氮挥发损失.[方法]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反应器,研究过磷酸钙不同添加量对猪粪、米糠堆肥的保氮效果.[结果]添加过磷酸钙可促进堆温的提高,明显降低堆肥初期与高温期的pH,明显提高堆肥的水溶性NH4+-N含量,有效减少NH3的释放量,推迟NH3产生量的高峰期.与对照(CK)相比,添加1%、2%和3%过磷酸钙可分别降低堆肥氮损失率33.56%、49.18%和52.88%,提高堆肥的磷含量.[结论]猪粪、米糠堆肥的过磷酸钙适宜添加量为2% ~3%.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对土壤剖面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免耕对稻田土壤剖面氮、磷和钾的影响。【方法】对连续2年和7年结合稻草还田常耕抛秧和免耕抛秧试验的水稻土剖面氮、磷、钾进行了研究。【结果】免耕表层0-4(5)cm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稻草还田免耕0-4(5)cm土壤的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稻草还田常耕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普通常耕土壤。免耕5-20 cm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常耕土壤。普通免耕Aa层(耕作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常耕土壤。免耕的Ap层(犁底层)、W层(潴育层)和C层(母质层)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耕土壤。【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协调土壤氮、磷和钾的效果比普通免耕好,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是稻田免耕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婷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777-5780
为了研究作物秸秆在腐熟过程中矿质营养的变化,拓展秸秆的应用领域,以玉米、大豆、水稻3种秸秆为材料,分别以腐熟风干的鸡粪和酵母为发酵物进行比较,按干物料与液体比为1∶5混合搅拌,其中秸秆与鸡粪的比例为4∶1,酵母与水的比例为1∶40,密闭发酵50 d,对矿质营养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大豆、水稻3种秸秆中,酵母处理后秸秆的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鸡粪处理。在酵母发酵后,除了大豆秸秆的有效磷含量降低,其他5个处理的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高于鸡粪处理的结果。经鸡粪处理的玉米秸秆pH呈碱性,其他处理pH均偏于中性,且各处理均具备了一定缓冲能力。各处理的电导率值均大于100 S/m,秸秆中可溶性盐含量较高。综合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加入酵母发酵的秸秆,矿质营养含量高于鸡粪处理,可进一步应用在秸秆还田、栽培基质等方面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