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普通小麦幼穗组织离体培养,建立起了两个小麦体细胞无性系.以禾谷镰刀菌的粗毒素为选择剂,应用多步筛选方法,从两个体细胞无性系中分离出了WTscv-1,WTscv-2,WTscv-3,WTcv-4和丰scv-1 5个抗性变异细胞系,从三个抗性变异细胞系中获得了再生植株.5个变异细胞系对镰刀菌毒素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小麦品系WT59的3个抗镰刀菌毒素变异细胞系的细胞膜透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其11个稳定再生株系(R3)的田间抗赤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变异细胞系的细胞膜透性低于对照系,PAL活性高于对照系。在不同浓度毒素胁迫条件下,抗性变异系的细胞膜透性和PAL活性变化较小,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从3个变异系中再生出的11个稳定株系其抗赤霉特性显著高于对照系,部分材料的抗扩展特性达到或接近抗性品种苏麦三号。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小麦品种WT59的3个抗镰刀菌毒素变异细胞系的细胞膜透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其11个稳定再生株系(R3)的田间抗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变异细胞系的细胞膜透性低于对照系,PAL活性高于对照系。对不同浓度毒素胁迫条件下,抗生变异的细胞膜透性和PAL活性变化较小,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从3个变异系中再生出的11个稳定株系其抗赤霉特性显著高于对照系,部分材料的抗扩展特性达到或接近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东北和东部麦区以及世界其它温暖潮湿地区小麦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禾谷镰刀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菌,不仅导致浸染小麦产量损失,种子烘烤品质下降,还会引起真菌毒素污染,在浸染麦粒中累积毒素,危害人畜健康。利用小麦细胞无性系进行抗赤霉细胞工程育种研究已有一些报道,本实验通过镰刀菌毒素胁迫对小麦幼胚脱分化及再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为普通小麦抗赤霉细胞工程育种中抗毒素细胞系选择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以用于植物品种改良及种质创制。本研究以陇春21号、宁春4号和花培9355三个不同基因型材料为供试材料,取其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继代愈伤组织培养6个月后进行分化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这些无性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筛选,从R5中筛选出了12份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材料。同时,为明确体细胞无性系4-8的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接种鉴定及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具有较好的抗条锈特性,尤其对当前甘肃省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3号(CY33)表现免疫;且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系对条中33号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这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小麦抗锈新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为主的镰刀菌毒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部分小麦主产区污染形势严峻,严重影响我国小麦产品质量安全及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现状,对镰刀菌毒素污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评述,以期提高人们对镰刀菌毒素污染的认识,促进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7.
体细胞变异是来源于细胞和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变异.本文综合国内外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相关研究,概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遗传学基础及筛选与鉴定途径,详细介绍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选育抗逆境胁迫、抗病虫害、抗除草剂草坪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叙述了应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存在变异类型复杂、变异方向难以预期、劣变多、突变细胞系分化能力下降、变异遗传不稳定等问题以及讨论了利用离体筛选的方法获得相应变异体来丰富草坪草育种材料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籽粒胚乳醇溶蛋白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籽粒胚乳醇溶蛋白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在SC_1代就能表达。测定的两个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大139的变异频率明显高于衣大142;同一基因型不同株系间也有差别。SC_1代的变异有的直至SC_3代仍发生分离,但绝大部分变异能稳定地遗传到后代。  相似文献   

9.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组织培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改良植物品种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是植物组培在所有其它应用领域的一大难题。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包括染色体变异、转座子活化、DNA甲基化状态改变、基因突变和DNA重复序列的改变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不是孤立地作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起源。在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主要因素中,外植体脱分化的细胞分裂方式、培养基的生长调节物质、培养物经受氧化胁迫水平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中外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通过本综述,在减少组培过程中无性系变异方面,建议深入了解生长调节物质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基础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无性系变异防控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克隆了萤光假单胞菌AS1.55(Pseudomonas fluorescensAS1.55)的亮氨酸基因(leu^+)EcoRI片段(-6.6kb),并获得含有该片段的重组质粒pBR322-LEU。从pBR322-LEU质粒中分离出leu^+EcoRI片段,将其插入到nifA质pMC71A的EcoRⅠ位点使氯霉素抗性基因失活,从而构建了不带抗药性基因nifA质粒pMC71A-LEU。  相似文献   

11.
镰刀菌毒素是污染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毒素之一。本文针对食品和饲料中的主要污染镰刀菌毒素,就其限量和分析方法标准进行了梳理,比较国内外的差异,为不断补充和完善我国农产品中镰刀菌毒素检测标准体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穗  郑企成 《核农学报》1988,2(1):13-18
以小麦种子为试材,研究筛选种子胚乳糊粉层中α-淀粉酶调控机制变异体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在花培纯系内籽粒间未发现变异;在体细胞无性系的籽粒间发现了对激素敏感性改变的变异体。表明了该筛选方法的可行性。 本文还对适宜的试验条件和筛选指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和诱发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变异的研究,发现二者都存在广泛的农艺性状变异,且离体诱变的变异范围高于幼胚培养,同时稳定时间快,抽穗期、株高等性状在S3代就相对稳定,这对品种改良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苹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苹果栽培品种Gala试管苗叶片为材料 ,将叶片刺伤后接种于附加了BA1mg L、2 ,4 D 0 5mg L和NAA 5mg L的MS培养基 ,黑暗培养 7d后转移至附加BA1mg L的MS培养基 ,继续暗培养 40d ,97%叶片发生直接类型体细胞胚胎 ,单位叶片平均再生体细胞胚胎 2 5个。对来自同一植株上的前 3片展开叶中的 1片叶进行组织培养 ,再生得到 1 5株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后代。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 ,以供体 (原初供体 )为对照进行了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没有观察到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有DNA多态性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对上述 1 5株体细胞胚胎植株随机抽取 7个单株单叶进行培养 ,得到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分别从 7个单株单叶再生的二代植株中各随机抽取 1株 ,再次用RAPD方法进行原初供体和二代再生体间及二代再生体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结果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5和引物OPF 0 6组合中出现一条多态带 ,其分子量约为 90 0bp,命名为OPF 0 690 0 ,重复 3次多态性稳定。结果表明 ,苹果离体叶片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植株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率接近自然变异率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产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产生规律,以小麦籽粒为原料,采用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g18.7产毒,三氟甲烷磺酸水解后ELISA检测结合态DON.结果表明:15℃、20℃时游离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5℃时游离态DON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温度下结合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15℃时40天后达到最高含量为129.20ng·g-t.认为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籽粒中先产生游离态DON,之后游离态DON会与籽粒中某些成分结合产生不可溶的结合态DON.  相似文献   

16.
棉花再生植株后代变异及其在遗传育种上利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再生植株当代或后代存在着广泛的生理和表型变异,其可分为不能遗传的生理型变异和可遗传的遗传型变异两类。生理型变异一般在再生植株当代就恢复正常。在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叶形、育性的变异大多是生理型变异;株形、熟期、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变异大多是遗传型变异。在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大多是不利的变异,但也有少量有利的变异,对其进行连续自交和筛选已获得高衣分、高纤维品质和长绒的新种质,并已获得育性、  相似文献   

17.
苜蓿细胞悬浮培养与耐受高浓度PEG变异体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紫花苜蓿的细胞悬浮培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离体辐射效应和高浓度PEG耐受性变异体的筛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2,4.D(5~10mg/L),低浓度的ABA(0.1~2mg/L),高浓度的蔗糖(6%~9%),较高的离子强度,以及逐步缩短继代时间,均有利于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快速建立。相反,细胞分裂素,高浓度的NH和GAa的存在,不利于悬浮系的建立。细胞分裂素(4PU30,KT或BA)可促进细胞的团聚,不利于细胞的分散。此外,低浓度的2,4-D,4PU30(或BA,KT)和ABA的配合使用,在悬浮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的体细胞胚。2.辐射处理悬浮细胞的最适剂量为20~60Gy。3.未经改造的初期悬浮培养物远较悬浮细胞系对高水势敏感。4.胚性悬浮细胞系经20Gy的γ射线处理,筛选出了对15%PEG水势(约-11巴)耐受性的克隆6个,并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从20%PEG(约-15巴)筛选出1个抗性克隆。抗性细胞系对高浓度PEG和NaCl产生的水势在细胞水平表现出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多年生黑麦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多年生黑麦草成熟胚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标记方法对其体细胞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体细胞无性系在分子水平发生了多态性变异。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真菌毒素对农产品的污染不仅对人畜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也常引起国际间贸易纠纷,除了黄曲霉毒素外,镰刀菌毒素如DON、NIV、ZEA和T-2毒素应是目前农产品中最为重要的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20.
淡紫灰吸水链霉菌及其紫外诱变菌株用于害物生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内外不同生态条件下采集的土壤标本中分离到70多个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用其发酵离心上清液对水稻、稗草秧苗和稻纹枯病菌、恶苗病菌进行生物测定,结果有3个菌株对稗草根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杀)效果;有3个菌株对水稻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生长作用。其中淡紫灰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lavendulo-hygroscopicus)对稗苗及水稻的二种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