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棉花主栽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9个棉花主栽品种基因组进行DNA片段扩增,以研究棉花不同栽培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8个不同的随机引物中有13个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其中1个引物(OPP-09)可使每一品种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谱带,展示了RAPD技术可从DNA水平上鉴别我国现有棉花推广品种的分子差异,用它鉴定品种纯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22个甘薯品种(系)遗传背景的RAPD图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10个随机引物的DNA扩增,首次报道了22个甘薯品种的RAPD多态性,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DNA扩增带型,反映了不同品种遗传背景上的差异,计算了22个甘薯品种的Nei‘s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建立了它们的UPGMA系统树,并通过聚类分析与对应分析,讨论了22个甘薯品种间的亲缘关系,RAPD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了甘薯品种复杂的遗传背景,并为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枣RAPD技术体系建立与几个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研究建立了适合枣种质RAPD分析的技术体系,进而用于几个枣品种的亲缘演化绵探讨。结果表明:模板DNA纯度,Taq酶、Mg^2,dNTP、随 物浓度在RAPD分析中有重要作用,而模板DNA浓度有一个很大的适合范围,RNA的存在对扩增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桑树有性杂交后代与双亲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个随机引物对桑5个杂交亲本和5个杂交后代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它们均表现出丰富的DNA多态性,反映了桑树遗传背景多种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杂交后代与双亲间的基因组RAPD图谱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不同引物间有较大差异,5个F1代的DNA片段绝大多数与双亲或单亲相同,但杂交后工中也出现了少数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5.
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南瓜属三个主要栽培种即美洲南瓜、中国南瓜(C。moschataD.)和印度南瓜(C.maximaD.)的23个品种(系)及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亲缘关系与品种(系)的分子鉴定研究。从200个随机引物(10bp)筛选出17个引物,对23个南瓜品种(系)的染色体组DNA进行PCR扩增,共产生80条扩增带,其中77条在南瓜属三个种间表现出差异,可作为遗传标记(RAPD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双孢蘑菇收贮运环节化学保鲜剂的使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保鲜剂的安全数据及我国添加剂相关标准,对目前双孢蘑菇生产中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促进双孢蘑菇安全保鲜的研究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稻农垦58与农垦58s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及其原始株农垦58核DNA为模板,进行了RAPD和ISSR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可扩增的154个RAPD引物和78个ISSR引物中,8个RAPD引物和7个ISSR引物的扩增产物表现出DNA多态性,RAPD-PCR产物的多态性标记分别出现在农垦58s,农垦58或二者同时出现,而ISSR-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标记只出现在农垦58或农垦58s中。获得多态性RAPD标记及IS  相似文献   

8.
选用我国的22份普通小麦,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及来自国外的17份斯卑尔脱小麦等共46从材料,利用RAPD标记进行小麦品种,亚种及种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分析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基础和构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途径。26个引物在46份材料间共扩增出279条带,其中182条带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2-1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7条带。种间RAPD多态性表现为斯卑尔脱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普通小麦。利用8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和出El创汇最多的菇类。结合多年深入各地进行技术指导的体会.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推广、农户易掌握的双孢蘑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徐江  梁劬 《核农学通报》1995,16(2):89-93
遗传图谱的建立,是遗传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对基因组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也是遗传育种的依据。90年代发展起了一种DNA多态性分析的新方法-RAPD技术,克服了以往RFLP和PCR技术的很多缺陷,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方面。文中介绍了RAPD技术的原理,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1.
气调贮藏对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气调贮藏抑制双孢蘑菇褐变的作用机理,采用透射电镜法对气调贮藏条件下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了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完整性与组织褐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组织细胞的完整性与褐变度密切相关,适宜的气调环境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蘑菇贮藏过程组织细胞的降解,从而延缓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12.
适宜热烫条件保持双孢蘑菇片品质和颜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保持双孢蘑菇片的品质和颜色,采用85、90、95和100℃的热水分别对双孢蘑菇片进行不同时间的热烫处理,以未经热烫的双孢蘑菇片为对照,测定其干片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其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热烫后双孢蘑菇片的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分别损失66.67%~93.33%和12.33%~59.49%,抗氧化活性减弱16.86%~42.75%;与未热烫样品相比,热烫可使双孢蘑菇片亮度L值下降11.23%~30.63%,而色度变化不大,但总色差从10.12±0.55增到22.86±0.21。综合考虑热烫温度和时间对双孢蘑菇片抗坏血酸、总酚、抗氧化活性和颜色的影响,确定双孢蘑菇片的较佳热烫条件为85~95℃温度下处理1~2 min,在此条件下能较好的保持双孢蘑菇片的营养品质和颜色。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护色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褐变抑制剂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双孢蘑菇MA贮藏中有利于色泽保持的最适褐变抑制剂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较好的褐变抑制剂及其浓度为:0.1%的无水亚硫酸钠溶液、0.06%~0.10%的抗坏血酸溶液、0.8~2.6 mmol/L的半胱氨酸溶液;保鲜液最佳配比为2 mmol/L半胱氨酸、0.05%抗坏血酸、0.15%无水亚硫酸钠、浸泡时间8 min。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PCR及其新衍生技术(DDRT-PCR,AP-PCR,AFLP-PCR,IS-PCR)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水产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5.
苹果短枝型性状的RAPD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主栽的元帅系、富士系等苹果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获得了元帅系普通型品种红星区别于其他短枝型芽变品种的多态性片段OPK20-520。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春Ph1基因的RAPD标记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60个10bp随机引物对中国春(CS)、ph1b突变体及其F2分离群体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两个特异的RAPD标记OPR7936和OPR17524。经Southern分析,并结合减数分裂M1染色体配对分析,认为这两个RAPD标记位于5BL染色体ph1b基因缺失区中,可以作为ph1b基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本研究以褐色双孢蘑菇棕秀一号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褐色双孢蘑菇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溶壁酶1.35%、蜗牛酶7.01%、酶解温度30.4℃、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8.36 d、酶解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4.39×10~7个·mL-1;当溶壁酶含量为1.32%、蜗牛酶含量为6.96%、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9.00 d、酶解时间2.97 h、酶解温度31.0℃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15.1%)。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进行生长特性诱变,筛选获得了18株生长速率提高的突变菌株。本研究为褐色双孢蘑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双孢菇高氧动态气调保鲜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涵  李玲  王相友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4):282-290
为提高双孢蘑菇保鲜效果,在(2±1)℃下采用高氧动态气调方法对双孢蘑菇进行贮藏试验,选取第1阶段不同O_2/CO_2比例的气体组分、换气时间、第2阶段不同O_2/CO_2比例的气体组分作为影响因素,考察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总色差ΔE、硬度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对双孢蘑菇的动态气调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第1阶段O_2比例高于80%时,可显著抑制双孢蘑菇ΔE的上升(P0.05);第2阶段80%O_2+20%CO_2气体组分,可使双孢蘑菇的ΔE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硬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换气时间则影响较小。最优的动态气调条件为:第1阶段气体组分100%O_2,第3天换气,第2阶段气体组分80%O_2+20%CO_2,双孢蘑菇的ΔE、硬度值和感官品质评分分别为:19.40、6.84×105 Pa和9.52。将此最优动态气调运用于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发现,与静态气调相比,该动态气调显著抑制了双孢蘑菇的呼吸速率与膜结构的损坏,维持了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效抑制了贮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延长其保鲜期至28 d,提高了双孢蘑菇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9.
用0,15%,25%,35%聚乙二醇(PEG)溶液处理甘薯叶圆片模拟干旱胁迫,导致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累积量的增加,且都与PEG浓度呈正相关。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在不同品种中有不同表现。这些酶类的活性在渝薯20中始终高于农大红。在相同的干旱胁迫下,渝薯20膜结构的破坏程度及MDA的累积量都低于后者,因此被认为是更耐旱的品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POD活性无论在耐旱的渝薯20,还是不耐旱的农大红中都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在渝薯20中呈波浪式变化,在农大红中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则在两个品种中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或蘑菇,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消费最普遍的一种食用菌。双孢蘑菇色泽洁白、质地柔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矿物质,不仅是一种高档的菌类蔬菜,而且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润肺、健美、健脑、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等多种保健功能。但由于双孢蘑菇含水量高,采后呼吸代谢旺盛,采后极易失水萎蔫,褐变、开伞、腐烂变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孢蘑菇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