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腾冲县中和乡、北海乡等地设置30块秃杉人工林标准地,在每木检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密度指标与林分树高、胸径生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与优势木平均高相关不紧密,与林分平均胸径相关紧密,即林分密度越大,其林分平均胸径越小,林分平均胸径要求达到大径级材时,林分密度应控制在1 000株/hm2以内。  相似文献   

2.
广西红锥优树选择标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通过对广西7个县(市)的红锥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共初选优树89株(其中天然次生林56株,人工株35株),优势木445株(其中天然次生林280株,人工林16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在红锥天然次生林中优树选择的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9%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17%,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6%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4%,材积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2%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143%;在红锥人工林中优树选择的最低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21%,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1%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3%,材积超过优势木材积的55%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140%。该标准适用于广西红锥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红锥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3.
邓恩桉优树的选择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8、1991年种植在广西柳州、桂林两地的邓恩桉为选优林分对象,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进行选优,同时研究了优树的入选标准.通过对50株候选优树和250株5株优势木生长量数据、分枝与干形得分值的分析,确定了本次选优的标准为: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1.2倍(或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1.06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1.44倍、分枝与干形二者综合得分5分以上(含),符合该选优标准的候选优树有26株,入选率为52%.该选优标准适合所研究的林分及与研究林分情况相近的邓恩桉林分的选优.  相似文献   

4.
通过标准地调查法在宁夏北部引黄灌区选择出了3块河北杨人工林优良林分,在优良林分中通过实测确定了河北杨优树选择的数量指标、形质指标和抗性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和综合评分法选择出优树5株。  相似文献   

5.
柠檬桉(Eucalyptuscitroidora Hook)是雷州林业局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自1956年以来营造面积日益扩大,现已达98201亩。为评价林地生产力,鉴定立地质量,按柠檬桉林分在不同的立地类型中的面积分布,在雷州林业局下属的龙门,唐家、纪家、河头、迈进、廉江等林场的好、中、差三种林中分别设置典型标准地。每一调查点每种类型林分设三个标准地,做平均木,优势木的树干解析木各一株。龙门、唐家、纪家等三个林场是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林分面积50124亩,设调查标准地27块,取平均木,优势木的解析木各9株。  相似文献   

6.
林分优势高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优势高是一个重要测树因子 林分1—8株最高木和最粗木优势高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只有优势木株数达6株以上时林分优势高才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利用6株最高或最粗优势木平均高表达的林分优势高符合稳定性与简易性原则,是较为经济合理的测定方法,其中尤以最粗6株木法更便于量测,是测定林分优势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对31个样区、5-7年生印楝人工林全林普选基础上,提出了印楝药用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优树选择的标准:(1)种子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总含量0.8%;(2)株产果实数与林分优势木平均株产果实数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株产果实数的106%;(3)地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地径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地径的16%;(4)无病虫害、旱害和冻害症状。  相似文献   

8.
以种植于广西南宁、柳州等地的顶果树人工林作为选优林分,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进行选优,测量并分析44株候选优树和220株优势木生长量数据,应用差异显著临界值法确定优树选择标准。结果表明:优树选择标准为: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1.10倍、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1.09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1.37倍。按此标准入选的优树有12株,入选率为27.3%,所选出的顶果树优树可为良种繁育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不同林分密度的标准样地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对标准样地每木调查,测量出树高、胸径、枝下高、第一活枝高、冠幅等,再对这两种不同密度的标准地兴安落叶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密度4500株/hm2比5400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平均枝下高增加,平均第一活枝高降低,表明密度4500株/hm2林分树木生长和自然整枝较好,是比较适合研究地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0.
西江林业局尾巨桉人工林一元材种出材率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西江林业局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中选择并设置70个标准地,分别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同时选择163株样木以2.0 m或2.6 m段材长分径阶进行样木伐倒造材,以实际经济材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单株木一元材积比方程,然后根据材积比方程进行理论造材并编制尾巨桉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接着利用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对所调查的标准地进行理论造材,以林分理论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林分一元材积比方程,最后根据材积比方程研制尾巨桉林分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所编制的数表均符合国家精度检验标准,可为本地区桉树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恩施自治州各县马尾松林随机设置临时标准地,测定标准地内优势木,并伐倒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根据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年龄相关关系,编制地位指数表,并对该表进行X2显著性检验和预报精度的检验,为正确反映林分生长规律,评定森林立地质量,确定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根河林业局角刀木林场1991年、1992年等带皆伐白桦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和保留带中,设立6块0.04hm2标准地(更新改造的落叶松林带和保留对照的白桦林带各3块)。通过主要林分因子调查和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择1株解析木)分析,从林分质量、出材量和经济、生态方面对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更新改造后30 a生的林分平均胸径约为未改造林分的4倍,林分平均高差异不大,而林分蓄积量提高约11倍,木材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林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提高,低产林改造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山农大许慕农教授提出用林分优势木胸径与冠幅的相关性编制林分经营密度表以来,因便于测量计算,受立地条件、林龄等因子影响较小,精度较高,该编表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在工作中收集了大量刺槐优势木材料,通过整理计算,编制了刺槐经营密度表,进而绘制了密度依胸径变化的刺槐林分经营密度曲线图,并对用这种方法编制的经营密度曲线图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直材料收集优势木材料来源于山东省国有林场经理调查和山东省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共收集刺槐优势木1583株,参加计算株数为1419株。2材料整理将收集到的优势木样木按1厘…  相似文献   

14.
<正>在森林三类调查(即作业设计调查)中,常常需要测定林分平均高,而林分平均高通常采用依径阶分布,实测15~25株样树,绘制树高~胸径曲线法测得。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必要时需伐木),由于样树的代表性问题而影响调查设计精度。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林分中最稳定的调查因子之一,受生产作业及林分密度影响较小。事实上,优势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178块标准地的平均木解析木资料,对林分年龄与平均木直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年龄与平均木直径之间存在着A=α+βlg(D)关系,且相关紧密。利用平均木直径估测林分年龄的方法对野外调查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贵州遵义、湖南慈利26-27年生杜促人工林进行2a的生物量研究,调查标准地20块测定样木80株,叶面积71组。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的大于立地条件差的生物量;相同立地条件下,干、枝生物量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叶、根生物量下降,而皮的生物量却保持较为恒定的比例,其中根皮量可占总皮量30%左右,采代更新时应时加利用;用一林分中,生物量最大的为优势木,其次为中级木,最小的为被压木。通过林分密度调控和  相似文献   

17.
在威斯康星和上密执安州5个地理区域中,对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的变异进行了调查,每个区域调查5个林分,每个林分中抽查3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调查3株树,每个区域共调查45株树。林龄23~45年生,林分分布于中等立地条件下。调查的无性系树木是优树或亚优势木。调查内容有:(1) 年龄、树形、生长率。(2) 木材比重和纤维长度。(3) 土壤和其它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18.
毕君  王振亮 《林业科学》1996,32(6):509-515
通过对大量标准地的调查研究表明,单株开花量主要受自身遗传因素的控制,单株花量为0-5.2kg/株,同一单株各年度的开花量也有较大变化。林分花量与林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每公顷蓄积、林分总生物量、林分干量、林分枝量、林分叶量、林分根量等林分因子均具有极显著的多元回归估测模型。林分花量生长动态符合生物增长的Logistic运动规律,其速生点为8a,速生期为4  相似文献   

19.
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叶桉、巨桉是华南地区引种成功及重点改良的2种桉树,以往选优基本上是围绕短周期纸浆纤维材改良目标而进行,选优林分的林龄小于15 a,多为6 a以下。本文以林龄16 a以上的尾叶桉、巨桉林分进行选优,以期为中大径材桉树培育提供改良用的优树材料。采用三株优势木对比法和配对T检验法确定优树生长量临界值,并兼顾干形质量指标进行选优。通过对25株候选优树和75株优势木生长量、分枝与干形分值的分析,建立了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的单株材积≥3株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35倍,胸径≥3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5倍或树高≥3株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3倍,分枝+干形得分≥7。在候选的25株优树中有17株符合标准被评为优树,入选率为68%。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类型划分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林分生长类型的划分资料是"七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承担"马尾松用材林速生丰产技术研究"时收集的。共计标准地416块,林分平均解析木229株,标准地分布于湖北省马尾松产区的74个县市。标准地调查按常规方法进行,并详细记载林分的测树因子和立地因子。将调查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本次分类选用了反映马尾松生长的数量指标,包括胸径年均生长量(X。)、断面积年均生长量(X.)、树高年均生长量(XS)、优势高年均生长量(X6)、蓄积年均生长量(X7)、以及反映森林分子空间利用状况的指标如郁闭度(XI)和疏密度(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