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Efron1979年提出的自助法估计林分蓄积量,既保证了估计蓄积的精度,又节省了外业调查的工作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估计林分蓄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行一次调查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外业工作量大,一般要测量100多株样木,计算过程也比较繁复。本法只需测量5株样木,即可算出n年间的林分蓄积生长量,计算结果和材积差法、一元材积指数法相接近。  相似文献   

3.
三项作业是营林生产的重要措施,其内容是成林抚育、低质林改造和主伐作业。三项作业调查方法决定着外业调查工作量的大小,同时还直接影响设计精度。以往的三项作业调查,我们一直沿用着系统抽样的方法,此方法简洁易行便于操作,一般易于达到设计精度要求。但遇到面积较大林木分布不均的林分,采用系统抽样的外业调查方法,就会大大增加外业调查的工作量,调查精度还不能保证。这时,应用卫片和GPS,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可以减少外业调查的工作量,又可以保证调查设计精度。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明 《森林工程》1997,13(2):11-13
本文对森林调查中蓄积量、株数和平均胸径等数据采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可减轻外业工作量,能快准地得到小班调查材料。  相似文献   

5.
用生长锥样木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林分数量成熟和林木生长过程而大量伐取解析木或标准木的办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为此,我们设计和试验了一种新方法,现定名为“生长锥样木法”。经多次试点和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法的可行性。实践证明,本法不必伐树,简便易行,外业工作量少,精度可以控制,理论依据可靠,可在科研和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实质量检查评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灰色综合评分法”在森林资源调查外业质量检查评定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计算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智能检错在森林资源数据汇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计算机数据管理是以大量的外业调查数据作基础的,这些数据的外业填写和录入很难保证不出错误,往往由于某些错误数据的存在,使得全部汇总工作前功尽弃。如果错误数据的核对检查依靠人工完成,不但需要极大的工作量(大约占录入数据工作量的1/3——2/3),而且很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即使利用计算机检错,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检错系统、汇总、报表工作反复数次才能完成,大大增加了汇总、报表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嵌入式GIS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森林资源调查周期长、精度低、工作量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DA的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借助eSuperMap二次开发工具包搭建基于PocketPC的嵌入式GIS平台,通过前期遥感和矢量数据源等工作底图的录入以及外业调查时利用嵌入式GIS、GPS技术来完成现场绘图、记录、更新数据库等一系列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实现了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的无纸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 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 ,探讨了坡向、坡度、坡位对卫片色调的影响 ,有助于建立目视解译标志 ,进行目视判读。从而减少林业调查外业工作量 ,降低成本 ,提高林业调查速度 ,缩短林业调查周期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苗木调查中,要求对苗木质量与数量作出估计。本文提出的利用次序统计量理论作抽样估计,可比常用的抽样方法减少外业调查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3S与掌上电脑的综合运用,实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内外业一体化,提高了调查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周期长、任务重、劳动强度大,需大量经费的工作。随着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特别是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将比传统方法省时、省力,节约经费。目前,利用遥感进行森林蓄积量的估测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文章则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在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范围内的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对于了解和监测全球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差分GPS(DGPS)定位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DGPS在林分内外的定位精度及误差分布规律。在林分外定位的平均中误差为0.243m,集中分布在0~0.5m范围内,频率为92.1%,中误差小于1m的频率为98.4%。在郁闭度小于0.5林分中,平均中误差为0.502m,集中分布在0~0.7m范围内,频率为82.8%,中误差小于1m的频率为91.4%。分析结果表明:DGPS定位在林分外能够满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纠正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可以应用DGPS进行QUIKBIRDI、KONOS等影像纠正控制点的采集,也可以在郁闭度小于0.5的林分中,进行如幼树、古树、标准地等定位调查。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地形因子自动提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DEM数据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小班地形因子进行求算的过程与方法,自动计算的结果符合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EM数据进行小班地形因子的自动求算,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保证精度。  相似文献   

15.
陈传明 《林业科学》2012,48(4):127-132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资金来源和方式等方面探讨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意愿调查,确定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各级政府、受益企业和旅游部门,生态补偿客体为社区居民;依据发展权限制的损失和社区居民的受偿意愿,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为每户每年3 800~5 000元;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财政专项基金;提出了生态补偿方式为以资金补偿为主,实物与政策补偿为辅.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财政科研投入不断增加,林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如何管理好这些经费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面临的重大难题.针对林业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给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广东省林木种苗工程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9年9—12月,采用访问调查及样线调查法对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方一侧辖区的65个村寨开展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共调查到兽类物种7目20科59种,均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收录物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国家Ⅱ级17种,“三有”保护动物26种。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是西双版纳兽类多样性最高区域,且珍稀物种比例最高,如金钱豹、云豹、金猫、豺、黑熊和马来熊等大型动物,兽类以食肉目物种最多(6科25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42.4%。中老联合保护项目存在着因项目资金局限和不足造成工作未能如期开展,语言障碍、通讯不畅导致双方交流理解低效和部分项目工作滞后等问题。提出加强对巡护员的技能培训,增加调查方法和设备,加强与老挝农林部门的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规模化优势和财务杠杆的作用,使得林业企业超常增长可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企业的增长必须与资金的增长相平衡,否则,企业会因增长过快而资金增长不足陷入财务困境,林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适度地把握可持续增长率,采取相应的管理财务策略,实现企业的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n 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failure in wood subjected to load cycles in compression parallel to grain is presented. Small clear specimens of spruce are taken to failure in square wave formed fatigue loading at a stress excitation level corresponding to 80% of the short term strength. Four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0.01 Hz to 10 Hz are used. The number of cycles to failure is found to be a poor measure of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wood. Creep, maximum strain, stiffness and work are monitored throughout the fatigue tests. Accumulated creep is suggested identified with damage and a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between stiffness reduction and accumulated creep. A failure model based on the total work during the fatigue life is rejected, and a modified work model based on elastic, viscous and non-recovered viscoelastic work is experimentally supported, and an explanation at a microstructural level is attempted. The outline of a model explain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ffect of load dur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loading sequences is presented. Received 8 December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