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266-1272
<正>病毒、细菌等致病病原微生物一旦入侵机体,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抗感染免疫应答反应,但长期困扰免疫学界的问题是免疫系统通过什么样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特异性感知外源病原微生物入侵,并有效地启动免疫应答效应以杀伤、清除病原微生物,以及能否准确预测外源病原体入侵时机体做出的应答。以往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识别与应答病原体时,Toll样受体(TLR)可通过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相似文献   

2.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哺乳动物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可广泛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及自身配体分子,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猪TLRs的种类、进化特点以及免疫相关的研究现状,发现猪TLRs广泛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且在免疫相关组织或细胞上数量较多;猪与人的TLRs进化关系比较接近;不同TLRs在抵御病原入侵过程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对猪TLRs深入地认识将为今后猪病研究及人类某些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又称猪囊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是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猪多因采食了被虫卵污染了的粪便以及饲料和饮水而感染。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内,以舌肌、咬肌、咽喉部肌肉、腰肌和心脏等处较常见,严重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技术对2个猪囊尾蚴西昌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4(nad4)基因部分序列(pnad4)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并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探讨不同地区来源的猪囊尾蚴种系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2个猪囊尾蚴分离株的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1 068bp,nad4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均为815b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8%。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猪囊尾蚴分离株形成一个分支,2个西昌分离株均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结果表明,Cytb和nad4基因均可用于猪带绦虫的分子分类,为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技术对3个猪囊尾蚴西昌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全序列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酶第一亚基(nad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并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探讨不同地区来源的猪囊尾蚴种系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猪囊尾蚴的cox1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620bp,nad1基因部分序列长度为796bp。cox1和nad1基因序列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且cox1基因序列的变异高于nad1序列。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猪囊尾蚴分离株构成一个分支,3个西昌分离株均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结果表明,cox1和nad1基因均可用于猪带绦虫的分子分类,为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主要感染家兔等兔形目动物.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寄生虫病中较普遍和较严重的一种,由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未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因而临床用药不规范,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了中国养兔业的发展.因此,作者综述了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原形态、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与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万遂如 《养猪》2006,(5):58-60
农村广大养猪专业户由于缺少兽医技术指导,在给猪群进行免疫预防时如何选购、保管与使用疫苗,发生疫苗免疫接种反应时应采取哪些措施等,都不十分了解。无选择盲目地乱用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技术不规范,造成疫苗免疫预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免疫失败,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正确使用疫苗对猪群进行科学的免疫预防,使其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谈一些意见,仅供参考。1当前猪常用疫苗的种类兽用疫苗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或其组分、代谢产物经过特殊处理所制成的,用于人工主动免疫,预防疫病的生物制品。兽用疫苗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部分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灭活疫苗免疫前、一次免疫后及二次免疫后,分别对猪进行三次采样,检测猪扁桃体拭子中的病原和血清样本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与免疫前相比,二次免疫后60 d,猪链球菌带菌率由8.75%降到0,而抗体阳性率11.25%上升到100%。同时,部分未免疫猪群存在猪链球菌的隐性感染,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免疫后,明显减少了猪群中猪链球菌的带菌率,整个猪群未发生猪链球菌病病例。免疫预防有效降低了猪群中猪链球菌带菌率和感染率,是防控猪链球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microRNA在猪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目标基因的3′端非编码序列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等。miRNA的生物合成始于细胞核,分为3个阶段,即pri-miRNA、pre-miRNA、成熟的miRNA分子。前两个阶段在细胞核中完成,第三阶段转移到细胞质中完成。miRNA具有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长度21~24nt、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3个特点。研究表明,miRNA参与调控猪胚胎期肌肉发育、胚后期肌肉生长及肉质性状形成,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沉积,猪体的免疫应答,以及影响病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等过程。因此,了解更多的猪miRNA研究进展,可以加深对猪肌肉发育、脂肪代谢、疾病免疫等分子机制的理解,为生猪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或猪等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公认的世界经济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并给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猪囊尾蚴病的免疫防治势在必行。然而在猪囊尾蚴病疫苗研究中,疫苗抗原的选择和来源一直困扰着兽医工作者。该文就近年来猪囊尾蚴病诊断重组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小鼠对猪囊虫抗原基因TS76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猪囊虫抗原基因 TS76的真核表达型质粒 VTS76单独或与 p UC18联合肌肉免疫注射于 BAL B/ c小鼠 ,以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 Con A刺激的增殖反应及 IL - 2的诱生活性 ,EL 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 Ig G总量和特异性抗体水平 ,常规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 ,VTS76免疫小鼠各项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指数均比空白对照组小鼠显著提高 ;联合免疫组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指数均比 VTS76小鼠提高。由此可见 ,以 VTS76免疫小鼠可诱导其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而 p UC18又明显提高了 VTS76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水平 ,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Various immunization procedure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number of hybridomas producing antibodies against Cysticercus cellulosae. Ten groups of 5 BALB/c mice we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immunization procedures and were bled repeatedly over a period of 68 days. The samples of sera thus obtained were tes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otal immunoglobulins, IgG and IgM levels were determined. In general, total anticyst antibody titres increased during the course of immunization but in 3 groups the final titre was lower than the maximal antibody titre. Overall, immune tolerance did not appear to be a problem and longer immunization programs seemed to end with slightly higher antibody levels. So far, 4 mice from the group that exhibited the highest immunoglobulin levels have been used for hybridoma production. Out of 124 hybridomas thus obtained, only 1 secreted antibodies against Cysticercus cellulosae.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猪带绦虫 TS11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型质粒 VTS11肌肉免疫注射 BAL B/ c小鼠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刀豆蛋白 A(Con A)刺激的增殖反应及 IL- 2的诱生活性 ;用 EL 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 Ig G总量和特异性抗体水平 ,常规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VTS11免疫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和 Ig G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小鼠 ;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 Con A刺激增殖反应和 IL - 2诱生活性均比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强 ;VTS11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也显著超过对照组。这表明 VTS11免疫小鼠 ,可诱导其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VTS11具有很强的免疫激活作用 ,可望成为预防猪囊虫病的一种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的功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肥大细胞功能 ,一般多论及其在免疫超敏反应方面的作用 ,但近来发现 ,MC与肿瘤发生、清除血脂、血管生长、神经系统功能、生殖系统的周期变化以及寄生虫的排除、高原低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进而 ,MC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抗菌的关键作用 ;这一新发现提高了运用自身免疫系统而不用抗生素来防治感染的可能性 ,MC还有可能用于治疗癌症、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禽业的集约化发展,免疫接种在疾病防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体现出来,而适合群体免疫接种且省力、省时、应激小的口服免疫途径越来越受到养户的青睐,其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口服免疫在养禽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从口服免疫的机制、影响因素和禽类口服免疫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等方面综述禽类口服免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寄生虫病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影响,人畜共患寄生虫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并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人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寄生虫存在很多形式的免疫逃避机制,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未达到理想的预防寄生虫病的效果,很多研究表明DNA疫苗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在宿主内表达外源蛋白来提供保护性免疫。DNA疫苗与其他亚单位疫苗不同的是,免疫原由摄取抗原编码DNA的细胞在宿主内合成。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也能进行抗原加工、修饰并递呈到宿主的免疫系统中,类似于自然感染的方式。笔者就DNA疫苗免疫机制、设计原则、免疫途径、优缺点及近几年寄生虫DNA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DNA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猪瘟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已注射猪瘟疫苗的69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和31头无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猪附红细胞体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下,其猪瘟疫苗整体免疫合格率(49.2%)明显低于健康仔猪(93.5%),且显性感染仔猪的免疫合格率(41.6%)明显低于隐性感染仔猪(53.5%)、说明,猪附红细胞体严重干扰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干扰程度随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程度的加深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对于维持细胞自稳具有关键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自噬表现出两面性,既可被利用来促进病毒复制,又在宿主抗感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以严重危害畜禽生产和人类健康的A型流感病毒为例,论述了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及在宿主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旨在进一步深入理解A型流感病毒的致病分子机制,为抗流感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人-猪囊虫、猪带绦虫替代动物模型的实验技术在解决猪囊虫病研究的材料来源、以及在寄生虫入侵、致病性、免疫机制和宿主特异性等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尤其对啮齿类动物模型上取得的成就,以及新的研究动态和策略进行概述。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和加快猪囊虫病研究的步伐,早日在我国有效控制人猪囊虫病。  相似文献   

20.
The infection of carp and other cyprinid fish with Trypanosoma danilewskyi was reported to cause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quaculture. Tubulin is a component of parasite excretory/secretory (ES) products recognized by antibodies present in the serum of recovered hosts. To assess the role of parasite tubulin in the induction of a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goldfish, recombinant T. danilewskyi beta-tubulin was produced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used to immunize goldfish against challenge with live parasites. Affinity purified rabbit anti-recombinant tubulin IgG bound to both surface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rypanosomes, and when added to parasite cultures caused a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their growth in vitro. Immunization of goldfish i.p. with either 40 microg or 80 microg of endotoxin-free beta-tubulin+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 cau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arasitemia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phase of the infection (days 3 and 7) and increased the time required to reach the maximal mean number of parasites compared to non-immunized sham-injected control fish. The serum from immune fish contained antibodies that recognized trypanosomes as determined by confocal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specific antibodies that recognized recombinant tubulin as measured by ELISA. Thus, the immunization of goldfish with recombinant parasite beta-tubulin conferred partial antibody-mediated protection against a challenge infection with live trypanosomes. This is a first report that parasite tubulin is immunogenic in poikilothermic verteb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