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2.切勿使牛奶受污染 一切异物(包括微生物)进入奶中,均属污染。所以在奶牛生产各个环节中必须尽量减少污染,以免影响鲜奶质量。 (1)挤奶前的污染。健康奶牛所产的鲜奶,也会有细  相似文献   

2.
<正> 一、霉菌对饲料的污染及危害根据霉菌对词料的污染途径,分为内源性污染与外源性污染。 1.内源性污染(收获前污染)来自土壤或存在于种子内部的霉菌抱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进入植物体内,或在籽实形成过程中进入籽实内,使饲料在收获前就含有霉菌抱子。 2.外源性污染(收获后污染)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储存、饲喂过程中,空气、地面、加工机械、运输工具、储存场所、饲喂器具中的霉菌孢子居于谷物或颗粒饲料而导致污染。目前已发现可产生毒素霉菌100多种,导致人和动物中毒的霉菌主要有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主要霉菌毒素的危害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正>一、收获前真菌的污染通过对天津市售谷物进行真菌污染调查表明,市售谷物中真菌平均侵染率37.0%。米类谷物中的主要污染真菌为青霉、曲霉和交链孢霉,大豆中的优势菌为曲霉,其他豆类的优势污染菌为交链孢菌,玉米渣中主要为酵母菌和曲霉。  相似文献   

4.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畜产品来源于动物,受各种污染的机会很多,其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在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均可能出现污染。建立无污染屠宰加工体系,加强对定点屠宰场和屠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管理,从工艺流程上减少污染,才能实现无污染肉品销售给居民,保证人民的健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宰前管理1.1宰前生猪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供给充足的饮水。生猪一般是在宰前几个小时才运到屠宰场,候宰时间过短使其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并在运输后因疲劳和精神上的紧张影响机体正常的新陈代…  相似文献   

5.
肠炎沙门菌污染鸡蛋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20年来,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是引起人类食源性沙门菌病大流行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传播的主要媒介是被污染的鸡蛋.鸡蛋的外壳表面和内部均可被污染.肠炎沙门菌通过两种可能途径造成鸡蛋内部污染,一是细菌穿过蛋壳造成鸡蛋的间接污染,二是细菌随着带菌生殖器官分泌物造成蛋产出前内容物的直接污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鸡毒支原体(MG)非免疫鸡群的MG感染,常采用MG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监测;而在鸡群的MG净化监控前,需要对实验室进行MG核酸污染评估,无污染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净化检测工作.本实验采用MG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估实验室各区域的MG核酸污染情况,如果存在核酸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消毒措施,直至实验室MG核酸污染监控...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水库水微污染严重,本研究考察了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对于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除污染效果。在辛安水厂进行生产性试验,对比投加高锰酸钾前后处理水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及藻类的去除效果,并对高锰酸钾强化除污染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肉牛屠宰线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选取山西省2家屠宰厂(A、B),分别在屠宰线7道不同工序和屠宰刀具上进行采样,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利用生化鉴定法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A厂所有工序均未发现沙门菌和大肠杆菌污染情况;B厂所有工序均未检测出沙门菌,但在宰前皮毛和粪便中检测到8株疑似大肠杆菌,经生化鉴定法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全部确定为大肠杆菌。综上表明,选取的2个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屠宰线相关工序消毒、减菌措施到位,但应注重宰前动物的规范化管理,以减少宰前污染。  相似文献   

9.
霉菌毒素污染玉米对肉鸡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饲料工业需要采取防霉措施缓减霉菌毒素的不利影响。本试验目的是探讨在屠宰前饲料中添加藻类源抗氧化剂或酵母细胞壁酯化甘露聚糖对热应激暴露前后肉鸡霉菌毒素中毒的作用效果。1225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5个饲粮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基础饲粮组饲喂未污染玉米饲粮(对照组,CON),第2组饲喂玉米天然污染霉菌毒素饲粮(污染饲粮组,CC),第3组在CC基础上添加酯化甘露聚糖,第4组在CC基础上添加藻类抗氧化剂,第5组在CC基础上添加酯化甘露聚糖和藻类抗氧化剂。42-44日龄期间所有肉鸡经过宰前热应激处理(32℃48h)。霉菌毒素污染饲粮显著降低了0-42日龄阶段肉鸡饲料转化率(P0.05),但补充抗氧剂能部分改善饲料转化率。霉菌毒素污染降低了肌肉的肉色b*值,宰前热应激也对肉色b*值有不利影响。宰前高温降低了肌肉蒸煮后水损失、提高了TABRS值,降低了宰后肌肉0、6、12、18小时的pH值(P0.05)。总之,玉米分级是降低毒素摄入的有效措施,抗氧化剂添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饲喂霉菌毒素污染饲粮肉鸡的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待宰生猪宰前检疫的意义是防止肉品污染和疫病的传播。同时也积累猪疫情的相关资料,了解疫情的分布,为疫病防治提供依据。本人从事生猪宰前检疫工作多年,现就宰前检疫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宰前检疫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把好宰前检疫关,对贯彻执行病健分离、病健分宰,防止肉品污染和疫情扩散,提高肉品质量,保证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物免疫接种挫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疫(菌)苗的效价原因1.1疫(菌)苗污染:疫(菌)苗在制作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仍可造成个别疫苗污染,出厂前未被检验出而流入合格产品中,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3.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霉菌毒素是常见而危险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可在食物链的每个环节污染动物饲料。霉菌和霉菌孢子通常存在于土壤中,因此很易污染饲料原料。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在收获前的大田里或收获后不当的贮藏条件下产生的。近年来,全球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的频率和畜禽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国内市场上玉米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本试验对采自全国各地的玉米原料盲样编号并对其进行前处理,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南方区域玉米污染数量多且严重,在储藏初期需要注意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家禽》2008,30(3):25-26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废弃物总量正呈逐年大幅增长态势,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继前几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宣布将养殖企业搬出近郊后,2007年11月底,广东省东莞市宣布,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  相似文献   

16.
生猪屠宰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鲜肉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鲜肉本身的性质、污染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其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其中肉品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因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与外界环境因素是次要因素。由于鲜肉的营养成分、水分活度和pH值等条件特别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在短时间内微生物将会大量繁殖,因此在屠宰过程中控制微生物污染是保证肉的品质的关键因素。鲜肉中微生物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部分,内源性污染是指生猪在屠宰前体内受到微生物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可直接污染鲜肉;外源性污染是指在屠宰、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的微生物污染。宰前检疫和控制屠宰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是保证鲜肉品质的关键,如何在屠宰过程中控制微生物的污染,提高鲜肉的品质是当前食品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1宰前检验 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行病健分离、病健分宰,有利于防止肉品污染,提高肉品质量。凡是进入屠宰场的生猪,在收购和调运前必须经产地检疫,并取得检疫证明才允许入场,  相似文献   

18.
<正>(一)重视运输前的处理为减轻运输中水质的污染,运输前要停止投饵,使活的水产品肠内的食物消化干净;温水性鱼夏天经1天可完成清肠,冬天2~3天可完成清肠。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止传染病在生猪流通环节和屠宰环节传播污染。加强生猪宰前检疫工作,把好宰前检疫关,是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是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保障。保护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必须加强生猪宰前检疫工作,开拓动物检疫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湖南畜牧兽医》2013,(6):45-45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长沙县生态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昨日,针对目前北部乡镇生猪退养反弹、部分养殖密集地区粪污直排现象仍有发生等现象,长沙县已制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计划通过设施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明年7月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