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冬季对红哺鸡竹林进行覆盖可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及提高出笋产量;采取不同覆盖物及覆盖厚度,产生的效果不同。覆盖稻草+鸭粪对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提高早期笋比例的效果最好。覆盖竹叶在提早出笋上比覆盖稻草、谷壳好,但出笋数、早期笋数少。覆盖厚度30 cm促进出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毛竹覆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稻草、砻糠和猪栏肥对毛竹林地进行覆盖催笋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材料采用稻草、猪栏肥发热增温效果理想;采用稻草20 cm、谷壳20 cm覆盖61 d后开始出笋,出笋时间比对照提早54 d,竹笋产量增加3.1倍;采用稻草20 cm、谷壳20 cm的毛竹林出笋时间比覆盖采用稻草10cm、谷壳10om的毛竹林出笋时间提早10~18d,产量增加38%.  相似文献   

3.
为使毛竹春笋期提前至春节前后,对试验林地分别用稻草、竹叶、砻糠、杂草等材料进行不同的覆盖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处理对毛竹林提高土壤温度、提早出笋时间、延长笋期和经济效益均有明显效果,其中以“稻草10cm+竹叶10cm+砻糠20 cm”覆盖模式效果最佳,平均提高土壤温度(20cm土深)10℃,始笋期提早57d,笋期延长31d,竹笋产量增长率为240.27%,产值增加1445.83%,投入产出比可达1:3.82.  相似文献   

4.
低产苦竹林复壮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产苦竹林采取覆盖、深翻、施肥等措施进行复壮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对提早出笋、苦竹笋产量增加、产值增长有显著作用。其中以稻草80%+砻糠20%组合最佳,可以提前苦竹笋上市期41 d,其早期笋产量占总产量39.8%、产值占总产值68.1%;总产值比对照增加123%,早期笋增值额是对照的13.6倍;利润比对照增加253%。竹林复壮培育的林地抚育管理措施以深翻、深层(或全层)施肥效果好,其中深层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稻草截杆加砻糠覆盖及相应的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进行红壳竹早出笋试验,使红壳竹提早52d出笋,平均产量增加7350k9/hm^2,产值增长率达294.59%,产出投入比达3.26,并总结出了红壳竹高产高效的提早出笋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厩肥、谷糠、稻草进行覆盖后,显著增加了出笋时间和出笋产量,其中以厩肥效果为最佳,笋期延长29 d;不同覆盖物对于黄甜竹的竹高存在显著影响,覆盖厚度对于竹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覆盖物及覆盖厚度对黄甜竹的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覆盖材料对黄甜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影响表现为:厩肥>谷糠>稻草,而且秆部生物量均大于枝叶部生物量,生物量在地上各部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7.
平原农村四旁小竹园零星分散,管理粗放,由于出笋迟,经济效益相对较差,为改变老竹园经营现状,提早出笋,增加产笋效益,通过清园深翻、施肥浇水、稻草覆盖等措施,促使竹园提早出笋45d,单位产量增长47.3%,单位产值增加543.9%,投入与产出比为1:9.43。  相似文献   

8.
借鉴小径竹笋用林覆盖增温法,采用双层覆盖法,通过有机肥+稻草+砻糠的覆盖方式,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使原来在清明前后出笋,提前到春节前出笋,显著提高冬笋产量,提高竹农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雷竹提早出笋覆盖材料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松针、竹叶、猪栏、狼衣、菜籽壳5种覆盖材料,对雷竹提早出笋均有作用。其中松针效果最为显著,土温(20cm)平均增加1.6℃,提早出笋9~39d,早期(3月31日前)产量达14670kg/hm2比对照提高3.3倍。  相似文献   

10.
毛竹笋用林覆盖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林业科技》2017,(3):18-20
研究不同覆盖培育方法对毛竹林土壤温度变化、出笋规律和竹笋产量的影响,对于提高毛竹冬、春笋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稻草和谷壳为覆盖物,通过设置不同覆盖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林地各土层显著高于未覆盖林地的土壤温度,各覆盖处理地表(0cm)及地下(20 cm)处土壤最高温度分别在16.0~22.5℃和16.0~20.5℃之间;不同处理可使笋期提前42~65 d;林地覆盖后竹笋产量大幅增加,其中以稻草20 cm+谷壳20 cm的覆盖效果较佳,平均产量达1 547.6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66.40%。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覆盖处理对毛竹冬笋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稻草+砻糠、稻草+地膜2种覆盖方法对毛竹笋用林进行覆盖试验,对比分析冬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经过覆盖处理的毛竹笋用林能大幅度地提高冬笋的产量;其中,砻糠+稻草处理可提高冬笋产量155.06%,地膜+稻草处理可提高冬笋产量97.30%。投入产出方面,地膜+稻草处理效果最好,投入产出比达到1:3.02。生产中建议采用地膜+稻草的覆盖方式提高笋用林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毛竹林覆盖技术对笋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毛竹笋用林不同覆盖模式下春笋和冬笋产量及产值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砻糠+稻草的传统覆盖模式,可显著提高冬笋产量,且连续2次覆盖后,冬笋产量增幅更为明显,全面采挖冬笋会影响春笋产量;地膜+稻草的覆盖模式在产量方面虽然不及传统覆盖模式,但由于地膜成本相对较低,其产出效益反而高于传统模式,也值得推广应用;竹林经济产出既受笋产量的影响,也受覆盖材料及笋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竹笋用林采用覆盖技术后,竹笋产量和产值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覆盖的主要技术为选择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毛竹笋用林,通过肥水管理,达到竹笋高产。在覆盖过程中,应注意覆盖厚度和覆盖时间,特别是覆盖时间,应在平均气温10℃以下时进行,并使地温保持在16℃以上,即可达到提早出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滴灌+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CK)共10种水分管理措施,测定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抽梢期树体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对各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油茶老叶和根N、P、K含量、新叶P、K含量以及枝条P养分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老叶、根养分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当年生新叶和枝条的影响比较小。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和滴灌+黑地膜处理更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最环保的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覆盖栽培能够促进雷竹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试验研究了新型覆盖材料麦灰和砻糠的覆盖厚度和施用方法对雷竹林地温及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覆盖厚度以23.0~23.5 cm为宜,即下层施用2.5~3.0 cm的麦灰作为增温层,上层以20.0~21.0 cm的砻糠作为保温层,竹林土壤可保持较高的温度,竹笋产量较高;在覆盖材料的施用方法上,以麦灰2次施入为好,第2次施入麦灰后覆盖上砻糠,可延长出笋期,而且有利于地表温度的平稳变化和提高雷竹笋产量。  相似文献   

16.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辽西北半干旱石质山区进行不同材料覆盖保墒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对土壤温度的调节因覆盖材料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覆草和覆石均降低土壤温度;造林后覆盖,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对照提高0.39%~2.34%,覆草效果最好;不同覆盖材料均能提高大部分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以覆草效果最好,覆膜次之。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南靖县开展了麻竹笋用林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田间试验,采取氮总量控制,设置有机氮替代不同比例无机氮的试验处理,分析了各处理之间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总氮施入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比例的有机氮施入量对增加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的影响排序表现为67%>0%>100%>50%>CK>33%;当有机氮施入量占67%时出笋的数量和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增加6.1%和10.3%,对促进麻竹笋生长和产量提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隶属箣竹属(Bambusa)箣竹亚属(Subgen.Bambusa),合轴丛生型,为我国著名的观赏竹种,自然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多国有引种[1],具两种秆形--畸形秆和正常秆,畸形秆常用于植物盆景制作和庭院观赏栽培.  相似文献   

19.
毛竹笋用林覆盖对竹鞭生长及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地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及竹鞭和竹笋生长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覆盖使土壤温度得到明显提高,其土深20、40和60cm处的土壤温度分别比未覆盖林地相应提高12.5、12.8和11.3℃,而各土层间温度差异不显著;覆盖和未覆盖的平均鞭芽数量分别为5.00万个/667m2和3.86万个/667m2;鞭芽的萌发率随鞭龄的增加而提高,1~2年生、3~4年生、5~6年生鞭的鞭芽萌发率分别为10.4%、51.4%和64.6%;覆盖后对毛竹笋用林大小年现象影响明显,出笋小年竹笋产量可达1000 kg/667m2以上,大小年春笋产量比为1:0.61~1: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