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小麦死苗有很多原因,主要由内因和外因决定.内因系指小麦植株本身抗御寒、旱性能的能力,采用抗寒性差的品种,容易造成死苗.个别播种过早、冬前穗分化到二棱期的麦苗,耐寒能力减弱,遇冻害常严重死苗,一些晚弱苗,本身积累的糖分少,遇寒、旱,也容易出现死苗.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香河县农机推广站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某些秸秆粉碎还田地块,出现了小麦越冬死苗现象,而且比相邻未还田地块偏重一些。经过认真总结分析,其原因有3点: 1.播深不够从冬前对秸秆粉碎还田地块与对比田考察情况看,使用同一台播种机播种冬小麦,出现了2种不同的下种深度。实施秸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几年部分地区小麦播种质量不高,以及小麦冻害、干旱、病虫等灾害重发导致小麦苗小、苗弱和死苗的现象,2012年-2013年度冬小麦秋冬种重点推广“十大主推技术”,突出抓好“六项关键措施”,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从小麦播种人手,着力提高播种质量,强化防灾减灾,培育冬前壮苗,切实打好小麦丰产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地区玉米缺苗死苗现象时有发生,大大影响了玉米产量。查找玉米缺苗死苗的原因,及时做到综合防治,从而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本文对玉米缺苗死苗原因及综合防治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番茄苗期死棵在不同部位的表现症状,分析了导致死苗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防治死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江苏句容草莓生产基地,定植后根颈炭疽病发生和死苗严重,一般大棚发病死苗率为20%~30%,严重的大棚死苗率在60%以上,损失较大。为有效控制草莓定植后根颈炭疽病死苗和促进生长,试验采用不同生物药肥在草莓定植后灌根处理方法,对草莓定植后根颈炭疽病等减少发病和死苗率,提高防治效果,并促进草莓生长发育,确保草莓丰产稳产、优质高效,为草莓生产科学防控炭疽病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满红 《山东农机化》2006,(11):25-25
小麦冬季受冻死苗的主要原因是冬前栽培措施不合理和恶劣气候因素的影响。为防止小麦冬季受冻死苗,应在品种合理布局、冬前培育壮苗的基础上抓好越冬期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沧州市地处黑龙港流域旱作农业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达44万hm2,其中旱地麦21.4万hm2。旱地麦受旱、盐、碱、冻害较重,不易拿苗,幼苗纤弱,产量低而不稳,影响我市小麦总产量的提高。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小麦机械沟播是旱薄盐碱地小麦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试验证明:小麦机械沟播,可以借墒播种,改善播种沟内土壤水分状况,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侧深部位集中施肥,可以一次施人较多化肥,增加土壤肥力,促亩早发,培面比苗;对盐碱较重的地块,沟播可以躲盐碱,减轻危害;沟播小麦,沟埂相间,麦苗可以避风防寒,减少冻害死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旨在探索滴灌冬小麦最佳水肥运筹模式,为滴灌条件下冬小麦优质高产的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两块不同土壤基础肥力的田块,进行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水氮组合处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不同水氮运筹方案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滴灌冬小麦株高的影响显著,再适当增加返青-拔节期灌水量,对滴灌冬小麦株高有更好的调控效应;增施基肥能提高冬小麦光合产物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对滴灌冬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维生素B1、氨基酸含量和吸水率具有负效应。推荐高肥力田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方式为W2N2即灌浆期水分调控和氮肥后移的组合方式,低肥力田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方式为W1N3即返青-拔节期水肥调控的组合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冠层高光谱特征与覆盖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10年度与201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大田试验小区,实测了3个播种密度、3个灌水水平下冬小麦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分析了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以及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参数与覆盖度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参数的不同生育期冬小麦覆盖度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冠层可见光区光谱反射率先减小后增大,近红外区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种植密度下,适宜供水冬小麦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依次小于轻度亏水、重度亏水条件下的冬小麦;在近红外波段,规律正好相反。在相关性分析中,传统光谱特征参数和新光谱特征参数与覆盖度在不同生育期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比以传统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的冬小麦覆盖度估算模型,基于绿峰峰度的估算模型可以提高冬小麦覆盖度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MODIS数据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快速提取与长势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MODIS-NDVI数据,以中国冬小麦主产区为例,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综合自动识别及长势监测的方法。通过分析冬小麦的种植结构、物候历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时序NDVI曲线特征,确定了冬小麦信息提取的NDVI阈值,建立了冬小麦面积提取模型,并最终获取了2010—2011年中国农情遥感监测中冬小麦长势监测所需的空间分布数据,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总体精度达到81%以上。基于提取的冬小麦面积信息空间分布数据,利用MODIS-NDVI差值模型,对冬小麦2011年的长势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近5年平均状况对比,2011年冬小麦在其整个生育期内长势基本与常年持平,但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1~2002年度冬小麦测坑试验资料,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水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冬小麦生育期适宜灌水时间和土壤水分控制指标,这对干旱缺水的华北地区,实现冬小麦节水与高产的统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为了探索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工作组结合宁夏南部山区自然条件和冬小麦生长的农艺要求,在彭阳县开展了冬小麦一个生育周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种植是我国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文章对冬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广大的冬小麦种植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红边参数的冬小麦SPAD高光谱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0年度与201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通过大田小区实验,实测了冬小麦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SPAD)。分析了冬小麦红边特征对不同SPAD的响应及不同生育期冬小麦红边特征与SPAD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红边位置、红边峰度的不同生育期冬小麦SPAD估算模型。结果表明:SPAD越高,冬小麦的红边振幅、红边面积增大,红边位置"红移";叶绿素含量越低,规律则相反。传统红边参数红边位置及新红边参数红边峰度与SPAD在不同生育期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比以红边位置为自变量的冬小麦SPAD估算模型,基于红边峰度的估算模型可以提高冬小麦SPAD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利用温度估算冬小麦实时作物系数,通过分析2005-2006年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研究了冬小麦叶面积与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分3个阶段建立了利用积温估算冬小麦作物系数的数学模型。利用2010-2011年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实际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清污轮灌模式下冬小麦对Cd敏感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清-污轮灌模式下冬小麦吸收重金属Cd的敏感期,选择典型污灌农田进行清污轮灌田间试验,分析了重金属Cd在冬小麦植物体内的累积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d在冬小麦植物体内的累积量表现为根叶茎籽粒;灌浆期使用污水灌溉显著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分Cd累积量和籽粒含Cd量,并降低冬小麦产量;冬小麦籽粒含Cd量与不同生育期根部含Cd量的关联度分别是0.332、0.566、0.753、0.621,即灌浆期成熟期拔节期苗期。灌浆期冬小麦根部含Cd量与籽粒含Cd量关系最为密切,苗期最小。因此,灌浆期是冬小麦吸收Cd的敏感期,苗期污水灌溉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高寒地区冬小麦生长的越冬要求,针对在低矮作物(如大豆等)未成熟时垄间套播冬小麦种植模式的农艺要求,设计了垄间套播冬小麦机械式排种免耕播种机。为了保证冬小麦开沟器不在垄台上伤害农作物,设计了双向平行四杆仿形机构,能同时完成上下、左右仿形。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播种深度为45.9mm,合格率为86.7%;平均施肥深度为76.45mm;冬小麦出苗速率SE为4.88(株/天)/m,在次年返青期冬小麦的返青率为85.3%,能够满足垄间(垄沟两侧)套播冬小麦的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的冬小麦长势等级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数据,以陕西、甘肃两省为例,探讨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不同等级的长势状况及其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7个不同的生育期,借助植被指数NDVI,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内作物生长发育动态变化状况;探讨了2011—2012年不同生长发育期内,不同等级的冬小麦长势状况与同生育期、前一生育期及生育期内累计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1—2012年,陕西、甘肃两省冬小麦长势在空间上呈现越冬前较好,越冬期略变差,之后恢复变好的状况,但同时存在时空分布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就平均来说,无论冬小麦长势状况如何,冬小麦长势和累计降水之间的相关性都大于同期和前一生育期的相关性,显示了降水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的重要性;温度对冬小麦的影响根据冬小麦长势等级的不同而不同;日照方面,不论冬小麦长势等级如何,各种不同等级的长势都和累计日照时数相关关系最大。研究同时表明,长势好和长势差的冬小麦对降水较为敏感,而温度在整体上对长势正常的冬小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DNDC模型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区的率定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DNDC模型在华北平原典型作物-冬小麦的适用性,利用DNDC模型对冬小麦不同灌溉制度下小麦生长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基于2015和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DNDC模型,分析了不同作物参数对冬小麦生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的敏感性排序,率定和验证了DNDC模型参数,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作物需水量对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敏感性较大;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各项评价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DNDC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含水量、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冬小麦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