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甜叶菊种质评价及甜菊糖苷分子育种所需,针对甜叶菊叶片各甜菊糖苷组分含量分析用样品的准备,在前期的研究中本实验室建立了一种利用酸性氧化铝去除提取液中酚类等非甜菊糖苷杂质的前处理方法。为验证该样品前处理方法对非甜菊糖苷杂质及甜菊糖苷检出效果的影响,促进酸性氧化铝前处理方法在甜叶菊种质评估及甜菊糖苷提取加工业中的应用,本研究在对甜叶菊叶片样品提取液中甜菊糖苷UPLC分离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利用UPLC-MS就酸性氧化铝处理对甜叶菊叶片浸提液样品中甜菊糖苷和非甜菊糖苷类化合物检出情况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酸性氧化铝处理后,甜叶菊叶片浸提液中绝大部分非甜菊糖苷类杂质检出率下降70%以上,而甜菊糖苷检出率基本不受影响。揭示酸性氧化铝前处理可有效去除甜叶菊叶片提取液中非甜菊糖苷杂质对甜菊糖苷检测的影响,在甜叶菊种质评估及甜菊糖苷提取加工等过程检测样品的准备中可将酸性氧化铝作为有效的前处理物。  相似文献   

2.
甜叶菊是一种新型糖源植物,其叶片富含的甜菊糖苷受多种非生物胁迫影响。本文从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碱胁迫和重金属胁迫4个方面切入,综述国内外近十年来关于非生物胁迫对甜菊糖苷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探讨甜菊糖苷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可能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指出需要加强甜菊糖苷耐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甜菊糖苷对共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和非生物胁迫与甜菊糖苷积累的全生育期研究。本综述旨在为非生物胁迫调控甜菊糖苷积累提供理论依据,为甜叶菊抗性机理研究、选育培育抗性新品种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类成分的结构进行鉴定.建立了一种利用电喷雾质谱法鉴定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类结构的方法,与液质联用技术不同,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能够直接判断样品中含有的多种甜菊糖苷.结果表明,对甜叶菊中的甜菊糖苷进行电喷雾质谱研究,正离子模式下电离成加氢、钠、钾离子,负离子模式下电离成减氢、加氯离子,并在负离...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甜菊糖苷提取用甜叶菊新品种选育,以非糖苷类杂质和甜菊糖苷的检出量为指标,比较了各吸附剂用于甜叶菊种质甜菊糖苷高效液相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的可行性,并建立了有效的高效液相检测用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甜叶菊叶片经50%乙醇超声浸提后,在所调查的几种吸附剂添加处理中,以酸性氧化铝对浸提液中非糖苷类杂质的去除效果最好,且对以RA和STV为代表的甜菊糖苷含量影响小。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酸性氧化铝用于甜叶菊叶片50%乙醇提取液高效液相检测用样品的前处理优化方案为:在甜叶菊叶片的50%乙醇提取液中加入1/5(m:v)酸性氧化铝,40r/min室温振荡30min,可使提取液中非糖苷类杂质检出量减少65.0%以上,且对以RA和STV为代表的甜菊糖苷检出量的影响小于3.0%。  相似文献   

5.
以Tris-硼酸作为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甜菊糖苷新体系,分离测定UDPG-甜菊糖苷葡萄糖基转移酶在适当条件下催化甜菊醇反应后的甜菊糖苷产物。结果表明,甜菊种子经能量75keV,剂量1014ions/cm2的碳、氮离子注入处理,UDPG-甜菊糖苷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比未进行离子注入的高;而且碳离子注入效果好于氮离子注入。因此,毛细管电泳可以作为离子注入处理植物种子检测的新方法,与文献报道的非Tris-硼酸体系相比,具有性能稳定、缓冲容量大、分离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及分辨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DA—6对甜菊叶片糖苷含量和组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培育丰产、优质、高糖苷含量的甜菊新品种是关系甜菊资源利用的主要课题。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20×10-6、30×10-6和40×10-6)DA-6处理甜菊叶片,不同时间(处理后7d,14d和21d)取材,应用重量法测定总糖苷含量,HPLC分离检测两种主要糖苷组分(SS和RA),显示DA—6对叶片总糖苷含量及主要组分的影响均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并由此而筛选出有利于生产合适的DA—6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甜叶菊中甜菊糖的生物合成,生物体内甜菊糖苷糖基化为莱鲍迪苷A及甜菊糖代谢转化,并展望微生物工厂糖基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甜菊糖苷与莱鲍迪苷A对动物或人体调节血糖、心血管和肾功能的药理特性与毒副作用(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致畸性)研究进展。全面掌握甜菊糖苷与莱鲍迪苷A的药理机理与毒副作用,对于拓宽甜菊糖的临床开发应用渠道、提升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当年生甜菊扦插苗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锌(Zn)、硼(B)、锰(Mn)、钼(Mo)配施对幼苗生长和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配施Zn、B、Mn、Mo能促进甜菊生长发育,施锌能显著影响甜菊茎粗,施钼则显著影响甜菊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适宜配比的Zn、B、Mn、Mo对甜菊糖苷含量也有积极的调节作用,Zn 0.1%、B 0.1%、Mn 0.3%和Mo 0%的组合处理下甜菊叶片中R-A苷和总甜菊糖苷含量均最高,Zn 0.2%、B 0%、Mn 0.2%和Mo 0.3%的组合处理使甜菊叶片中R-A/总苷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甜菊糖苷含量跃变的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甜菊品种糖苷含量跃变期糖苷含量及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甜2号SOD活力、POD活力和多酚含量最高,谱星1号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糖苷含量最高。中山1号、中山4号和中山5号在现蕾时多酚含量最高,其他品种在现蕾前达到顶峰。中山3号的糖苷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现蕾前达到最高。随着糖苷含量降低,产量、SOD活力和POD活力呈多峰曲线,各品种间差异明显;多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曲线呈直线趋势,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甜菊是我国近10几年才兴起的高甜度的糖料作物,发展比较快。但近几年来,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影响,生产波动很大,严重的阻碍了甜菊业的发展。1甜菊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1市场价格不稳10几年来甜菊由无到有,生产规模由小到大呈波浪式发展。目前甜菊生产已发...  相似文献   

12.
甜叶菊,学名Stevia rebaudiana(Bertoni)Hemsley.又名:甜菊、甜草、甜茶、糖草、天草.因具高甜度低热量的特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称之为“天然糖精”、“活糖精”.甜叶菊是多年生草本糖料作物,其糖粉有三类六种.它们都是二萜配糖体,含有四环双萜结构.主要的有两种,即甜菊甙和甜菊甙A.  相似文献   

13.
甜菊亩产500kg高产栽培技术臧传江,栾良福(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中心)甜菊是一种新兴的糖料作物,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一般亩产150~250kg,1996年我们搞甜菊大面积丰产开发,种植了0.5亩高产示范点,获得亩产501.2kg的好收成,其上要...  相似文献   

14.
世界甜叶菊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全球甜叶菊的发展历史、甜菊糖苷等产品的提取方法、作为糖源的机理、安全性、各国或地区准许使用与合法地位、甜叶菊产量、市场额度以及甜叶菊产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甜叶菊生长及其糖苷积累的影响,以连作2年为对照,研究连作8年后甜叶菊的生长指标、养分含量及甜菊糖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长期连作显著降低株高、茎粗及分枝数,其中株高和茎粗分别比连作2年下降21.84%和35.81%,分枝数比连作2年减少2.2个;连作8年后单株茎、叶干质量仅为连作2年的40.95%和42.32%;除硼元素外,长期连作显著改变植株氮、磷、钾、钙、镁、锌、铜、铁和锰元素的含量,但连作8年后单株养分积累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种元素单株养分积累量茎叶总计连作8年比连作2年降低16.42%~77.27%;连作8年丰富了叶片中糖苷组分并显著增加甜菊糖苷的相对含量,连作2年和连作8年的糖苷总含量分别为8.50%和16.30%,但主要糖苷组分STV和RA的单株积累量仍显著低于连作2年,连作8年STV和RA占总苷含量分别比连作2年降低4.98、7.94个百分点,RC增加1.29个百分点;单株积累量STV和RA分别比连作2年减少39.06%和32.87%。综上,连作不利于甜叶菊生长,抑制植株养分和叶片糖苷积累,但对微量糖苷组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三七花固体饮料的最佳制作工艺。方法 :以三七花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山楂提取物为辅料,以甜菊糖苷作为甜味剂,采用正交实验得到最佳配方,以麦芽糊精作为填充剂混合制粒,干燥后得到固体饮料。结果:最佳配方为:三七花提取物添加量为0.2%,山楂提取物添加量为5%,甜菊糖苷添加量为0.1%,麦芽糊精添加量15%。结论:自2016年5月,三七花可作为云南省地方特色食品进行开发利用,所以,将三七花制成固体饮料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甜菊是新兴的糖料作物.原产南美洲巴拉圭、巴西。为亚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斯台比亚属。叶中含有糖甙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20世纪初才被开发利用.一些国家用它做低热食品,代替合成糖料,并用于治疗糖尿病、肥胖病、心脏病及防治小儿虫齿等。引种甜菊对解决我国食糖不足,改变甜味剂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的化学物质差异,以9个云南白茶茶样和6个福鼎白茶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的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出109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黄酮-O-糖苷和黄酮-C-糖苷)、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46个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P<0.05),其中表型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山柰酚-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等)、酚酸类、有机酸类、脂类等化合物在云南白茶中含量较高;非表型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半乳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在福鼎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推测主要受茶树品种和干燥工艺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两地白茶的化学物质基础和风味品质差异及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苎麻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其大多以糖苷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癌、抗肿瘤等重要药理作用。对苎麻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与功能,提取、纯化和检测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苎麻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甜叶菊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的栽培技术张贤泽(东北农业大学)甜叶菊原产地在南美洲的巴拉圭和巴西交界处,由于甜叶菊的叶子中含有的甜菊糖苷具有低热量、高甜度、无毒等优点,1995年在美国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已通过允许在食品和化妆品中应用。目前甜叶菊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