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近10年来天水市秦州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预测了其发生趋势,认为由于病源菌、品种、气候的协同作用,小麦条锈病仍在今后数年内偏重流行.提出了合理布局抗(耐)病品种;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技术,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加强调查监测,及时预警预报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国麦区大流行,通过对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逾133.3 hm小麦种子田小麦条锈病监测与成功防控,追溯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探讨小麦条锈病高效防治技术,供小麦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平凉市小麦条锈病周年循环规律的调查研究,初步阐述了影响当地小麦条锈病在越夏、秋苗发病、越冬、春季流行各个阶段的关键因子,提出了当地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长、中、短期预报方法及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淄博市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由于外来菌源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频率增加。笔者总结了淄博市近4次(2017、2020、2021、2022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控措施,并针对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科学防控小麦条锈病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黄淮海等主产区小麦陆续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期。针对小麦条锈病重发流行严峻形势,4月13日,按照"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总体安排,农业农村部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小麦条锈病防控现场观摩会,对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要求各地抓住关键时期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遏制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危害。会议认为,今年我国西南、汉水流域、黄淮南部等小麦条锈病冬繁区菌源多、发生早、见病广。去冬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入位、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6.
刘春强  徐绍栋 《农业知识》2023,(2):23-24+26
<正>小麦条锈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稳产高产的最严重病害之一,其流行频率高、发病范围广。历史上,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多次大流行,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被我国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作物一类重大病虫害。1950年以来,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治理经历了防治能力有限、病害猖獗流行到实现综合治理、为害明显减轻的转变,病害流行范围和损害程度逐步降低,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病治理研究水平和防控能力的提高。随着小麦条锈病治理工作的进展,与小麦条锈病相关的科研文献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近10年来天水市秦州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预测了其发生趋势,认为由于病源菌、品种、气候的协同作用,小麦条锈病仍在今后数年内偏重流行。提出了合理布局抗(耐)病品种;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技术,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加强调查监测,及时预警预报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2020年山东省小麦条锈病具有发生早、扩散快、危害时间长、发生范围广、未防治地块发病重的特点,发生流行的原因可总结为外地菌源充足、气象条件适宜、主栽品种抗病差以及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4个方面。本文系统总结了山东小麦条锈病防控经验,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和病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于小麦的健壮生长、产量以及质量有着极大的危害,减产量最多可以达到15%~40%,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绝收的情况,进而为农业生产领域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合肥市作为安徽省小麦条锈病发病较为严重的地位,为有效控制当地条锈病对小麦造成的危害,减少冬麦区域的初侵染循环,本文以合肥市小麦种植的基本情况入手,在对小麦条锈病菌源进行监测与调查的情况下,重点研究合肥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以及流行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合肥市小麦条锈病的科学、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敬凤梅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2):12-13,16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凤翔县偏重流行,是近20年来发生程度最重、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该文根据其发生实况和发生特点,从菌源、气象、 品种、生境、人为因素等5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重发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今后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菏泽市小麦条锈病防治的有效性,结合近年来菏泽市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因素,分析了2014/2015~2019/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与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冬前气温偏高,降水增多,见病早,利于小麦条锈病越冬期繁殖,增加病原菌来源,来年开春可能发病广;返青—拔节期积温多,降水量大,有利于越冬后小麦条锈病菌的进一步扩增繁殖,易流行;小麦抽穗—成熟期积温多,但降水偏少,小麦条锈病大面积传播的几率变小。基于此,提出了以农业技术措施预防为主,生物和低毒农药防治为辅的小麦条锈病防控策略和小麦关键生育期条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条锈病已在一些地方陆续发生,并呈流行扩散之势,为此,农业部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力争实现“把小麦条锈病重发区域控制在黄河以南,将其对小麦产量的为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将其他小麦病虫害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水平”的防控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气象因素、农艺等方面因素影响,2012年陕西省陇县小麦条锈病偏重流行,主要发生特点是秋苗发病重,春季发病早,前期慢,后期快,病情重、面积大,二次侵染染严重。采取行政推动、准确测报、广泛宣传、应急防控等措施,较好的控制了小麦条锈病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锈病属于典型的气流传播病害,其具有始见期早、传播速度快、发病重、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大等特点,严重制约了丘北县高产优质小麦的生产。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丘北县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原因,提出相应防控对策,以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一、四川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现状 小麦条锈病是我省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  相似文献   

16.
条锈病是小麦田常发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安全生产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笔者从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控和农业防治(栽培防治)等方面综述了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5,5(6):59-64
为了控制条锈病为害,减少农药污染、防治成本和菌源传出数量,确保本地、邻近麦区与中国东部主产麦区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田间系统监测和普查、小麦品种抗性鉴定、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各主栽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逐步淘汰。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实现品种合理布局和多抗源品种集团当家,能有效降低条锈病发生为害。首次探明了小麦间作不同作物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为14.84%~62.89%,推行药剂拌种、健身栽培,可推迟并减轻条锈病发生为害,降低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流行程度;探明了条锈病最佳防治方案为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各施药1次;探明了几种新药剂防治条锈病效果和25%丙环唑防治条锈病的适宜用量(600~650 m L/hm2)。首次提出了本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策略。搞好防治示范片和应急防控,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并带动大面积防控落实。1999年以来,全市小麦条锈病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虽高达81.25%,但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小麦产量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特大发生的2002年除外),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1591 t。  相似文献   

18.
<正>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墒情较好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时间早、范围广、程度重,呈扩散蔓延之势。对此,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有关省(市)农业部门,广泛动员群众,加强监测预警,落实防控措施,防范条锈病春季暴发流行,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强化责任落实。抓住当前小麦条锈病冬繁区菌源快速扩繁的重要时期,广泛动员,让农民过年不忘防病虫,适时开展有效的防控。条锈病菌源扩繁区要把冬季防治作为当前春耕生产的重  相似文献   

19.
刘刚 《北京农业》2007,(1):48-49
为科学界定我国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和越冬区,加强分区防控和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农业部制定下发了《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精准勘界工作方案》,决定于2006-2010年,开展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精准勘界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地部署早,督导有力,监测到位,防控及时,措施落实到位,2006年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告捷。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得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控制了发生区域,把小麦条锈病发生区控制在黄河以南;二是减少了发生面积,把实际发生面积控制在313.33万hm2左右,比2005年实际发生面积减少66.67万hm2;三是减轻了为害程度,发生区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2.5%以下,挽回小麦产量损失20亿kg。2006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重视、思路清晰。2006年1月6日,农业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2006年小麦条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