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修水县桑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处赣西北的修水县是山区县,现有桑园 4 hm2,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病虫害十分严重。近年来在江西农业大学尹益寿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指导下,经过精心调查、试验,已基本查清了全县桑树有害生物和天敌的种类与分布,主要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制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现就几种为害特别严重的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1虫害  1)桑橙瘿蚊 (Diplosis mori Yokoyama)。于 1993年在全县暴发成灾以来,一直连续猖獗。 1 a发生 6~ 8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休眠体越冬。田间 4月下旬幼虫开始发生和为害, 5月中旬至 6月上…  相似文献   

2.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方伦 《植物医生》1998,11(4):23-23
梨瘿蚊为本地区梨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调查:部分梨园虫株率100%,虫梢率70~100%,芽叶被害率达80%以上。因此,控制梨瘿蚊的危害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其发生及综合防治方法介绍于下:一、被害状初期在芽叶上发现轻微变形、卷叶,以后叶片皱缩、变脆...  相似文献   

4.
板栗干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孝感师专林特系(432100)李国元板栗干枯病又名胴枯病、栗树腐烂病。在我省北部山区大部分板栗产区均有发生。据近几年在我省大悟县、孝昌小悟乡栗区调查,栗树被害率达40%~65%,枝干被害率达18%~30%。部分产区受害严重造...  相似文献   

5.
桑橙瘿蚊是江苏蚕区桑园主要的暴发性害虫。近年来,各地均有暴发成灾的报道,本文具体分析了此虫在淮阴地区的发生特点和暴发原因,并相应提出了已被生产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桑瘿蚊在贵州省江口县由次要的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 2 0 0 2年 5月对全县部份桑园调查结果看 ,桑瘿蚊的危害率达 30 .6 %。如不及时防治 ,即能迅速蔓延 ,造成大面积的桑树受害成灾。为了寻求对桑瘿蚊害虫的防治方法 ,我们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为害症状桑瘿蚊主要危害芽叶 ,初孵化的幼虫多在桑枝顶芽未开叶片内侧中部和基部 ,用口器刺伤嫩芽组织 ,吮吸汁液致使桑树顶芽弯垂卷缩 ,甚至枯死。被害部位生长停滞、芽形弯曲、芽色黄褐 ,最后变黑倒挂 ,直到脱落 ,造成条梢封顶 ,致使桑树短矮杂乱 ,层层交叉 …  相似文献   

7.
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Yasumatus)又名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是板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京地区暴发成灾。1999~2000年平谷县又有约3333hm2板栗发生栗瘿蜂为害。1999年调查,6~10年生树被害株率达96%,10年生以上的树达100%,6年生以下的树受害较轻。为害严重的栗树几乎绝产,大部分栗树上果枝受害达70%以上,受害较轻的栗树达30%左右。并且随着树龄的增长,受害程度也越重。1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有光泽,长2.0~3.0mm。触角丝状,14节;…  相似文献   

8.
柽柳柽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新疆柽柳上造成虫瘿的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土库曼柽瘿蚊和害柽瘿蚊。对4种柽瘿蚊分布、寄主植物、生活史、行为及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4种瘿蚊造成柽柳枝条形成性状各异的虫瘿,多一室一虫。齿腿柽瘿蚊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年4代,毛尾柽瘿蚊在新疆阜康一年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虫瘿中越冬;在室内养虫盒和罩笼中,齿腿柽瘿蚊平均产卵42粒,害柽瘿蚊平均产卵56粒,卵多单产。寄生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的寄生蜂均分别有姬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各1种。寄生蜂对齿腿柽瘿蚊越冬代的寄生率为38.5%,第1代蛹末期为58.0%,第2代蛹末期为91.3%,第3代蛹末期为3.6%;对毛尾柽瘿蚊蛹期寄生率为58.8%。接种卵试验表明,齿腿柽瘿蚊可以在采自美国的盆栽多枝柽柳上成功地取食、造成虫瘿,但不能在盆栽杨树和柳树上取食、存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鹰潭鹰市梨树普遍发生了梨缩叶壁虱和梨瘿蚊两种新害虫、据调查:梨缩叶壁虱在鹰潭农校和搭桥国艺埸的为害株率分别达到90%,桑瘿蚊达50%左右。梨缩叶壁虱Eriophyespyripagen梨缩叶壁虱,属蛛形纲,蟀螨目,瘿螨科。(一)为害状:经成螨、若螨为害梨嫩叶,被害叶片初期先在叶缘出现肥厚、叶背肿胀皱缩,叶缘向上纵卷,受害叶片向内扭曲,似它蚜为害状。老叶受害仅叶缘卷曲。受害严重者易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势。(二)形态特征:成体长约0.13mm,体前端粗,向后渐细,稍弯曲,似胡萝卜形,油黄色半透明。体两侧各有4根刚毛,尾…  相似文献   

10.
花椒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主要危害花椒枝干,是花椒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2000-2003年在重庆合川市油桥、太和镇调查,轻的地块受害株率为37.63%,严重的地块受害株率达100%,每年平均有58.62%的植株、35%的枝干受害(其中25%的枝条干枯死亡).花椒产量损失常年在10%~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柑桔瘿蚊又名桔芽瘿蚊(Contariniasp.),属双翅目、瘿蚊科。以蛆状幼虫钻入柑桔树刚萌动嫩芽取食,形成虫瘿,受害嫩芽因生长点被破坏而不能抽生、开花,严重影响产量和柑桔树生长。据国内资料记载,截止1997年上半年,柑桔瘿蚊仅在广东被发现,其他省区尚未见有报道。1发现及田间鉴定1995春季,在江西全南太和林场,凹上桔园发生一过去从未见进的虫害现象,有0.Znm’面积约100余株柑桔树刚萌动的嫩芽,被不知名小虫子钻入,不久,受害嫩芽即枯萎或霉烂。因嫩芽几乎都受害使这些柑桔树当年既无春梢也没有花开,产量损失贻尽。有少数受害…  相似文献   

12.
<正>柚实雷瘿蚊Resseliella citrifrugis Jiang,又称橘实雷瘿蚊[1-3],俗称柚瘿蚊、红虫[4~5]等,是我国特有种类,为害柚、橙、柑、橘、香橼、枳等果实。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发现于广西阳朔县沙田柚园,80年代广东、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地开始发生。湖南于1993年在永州市江永县开始发现[6],1997—1999年在全省8个县505.5hm2江永香柚、脐橙、温州蜜柑等柑橘园发生,相隔10年后的2009年再度暴发成灾,目前越冬虫口基数大。  相似文献   

13.
梨叶锈瘿螨(EpitrimeruspyriNalepa)属蛛形纲,蜱螨目,瘿螨科,是近年来在枝江市为害日益严重的1种新害虫。1996年在百里洲镇宝月寺村首先发现为害,随后逐渐蔓延到全市各主产梨区,受害面积累计达4000hm2,占全市砂梨面积的60%。由于该虫肉眼难以发现,梨农对其缺乏认识,防治适期把握不准及药剂选择不当,致使其在梨园暴发成灾,叶片平均被害率40%~50%,严重梨园达80%以上,引起叶片早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为了掌握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我们于2000~2001年对其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和…  相似文献   

14.
2001年6月初,笔者在赣州市章贡区湖边镇进行病虫调查时,发现丝瓜蔓顶端20~30cm处异常,表现为肿胀、增粗、扭曲,瓜蔓停止伸长,甚至坏死。畸形组织表面有许多蛹衣,剖开畸形组织,可见许多幼小的红褐色蛹。经查证,此虫为丝瓜瘿蚊Lasiopterasp.,1998~2000年曾在江西峡江、吉安、新建、樟树等县、市见其为害。目前,丝瓜瘿蚊仅为害丝瓜,房前屋后丝瓜受害较重,山区较平原重。防治措施为剪除受害组织并灼烧或水淹,减少种群基数,促进新蔓抽发;用10%大功臣WP10g对水10kg喷雾,间隔20~…  相似文献   

15.
杧小果普瘿蚊发生为害情况与全程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调查研究了新型害虫杧小果普瘿蚊(Procontarinia fructiculi Jiao,Wang,BuKolesik)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全程防控技术。结果表明,杧小果普瘿蚊为害主要集中在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的杧果初花期至幼果形成期,主要以幼虫为害嫩梢、花梗、花蕾和幼果。为害严重的果园幼果最高受害率在90%以上。不同品种受害程度有较大差异。主栽品种中,台农1号杧幼果最高受害率为91.53%,其次是桂热杧82号和桂热杧10号,最高受害率达80%以上,金煌杧和贵妃杧受害率在1%以下。45%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对杧小果普瘿蚊的田间防效均稳定在70%以上;翻耕+地面施药+地面防草席全覆盖+初花期施药3次综合防控措施防效达95.35%;冬季清园+挂黄板+初花期施药3次综合防控措施防效达86%以上,初步集成了杧小果普瘿蚊田间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桑瘿蚊(Contarinia sp.)又名桑瘿蝇,群众称它为“封顶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桑瘿蚊是一种夏秋季为害桑树顶芽的小型害虫。幼虫寄生桑树顶芽内,用口器挫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轻者造成芽叶畸形卷曲,重者造成“封顶”,以致侧枝丛生,树势矮小,严重影响桑叶产量。由于虫体微小,肉眼不易发现,繁殖快,传播迅速。因此,一旦发生,来势很猛,能在短时间内寻致桑树受害成灾。据调查,我县1981年仅在一个区发现有零星为害,1983年为害面积就扩大到三个区,1987年全县所有桑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1989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区梨树新害虫——梨叶瘿蚊严重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5月成都地区梨树上普遍发生一种本省从未发生过的害虫梨叶瘿蚊。据现场调查及各地的虫情报告 ,成都地区 10多个县 1 3万hm2 梨树不同程度遭该虫危害 ,被害株率一般为 5 0 %~ 80 % ,重者达 10 0 %。此虫主要危害梨树嫩梢、嫩叶 ,被害叶纵卷呈双筒状。被害卷叶内均能找到瘿蚊幼虫 (蛆 ) ,一般有 10头左右 ,多者 30头以上 ,最多达 80头以上。被害叶卷曲、变褐、干枯 ,甚至整个春梢嫩枝干枯死亡。严重时 ,树冠顶部 5 0 %以上叶片脱落 ,留下秃枝 ,严重影响树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春梢被害率约达 80 % ,严重的 10 0 %被害。春梢、夏梢被…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修水县桑园斜纹夜蛾猖獗为害1995年江西修水县170万hm2桑园斜纹夜蛾猖獗为害成灾,损失严重。8月上旬酷暑多湿,斜纹夜蛾大发生,每667m2桑园有虫9.42万~26.94万头,平均18.36万头。夏伐后己长出嫩梢嫩叶的成年桑树每株有虫35...  相似文献   

19.
中原地区梨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启昌  崔改泵 《植物保护》2010,36(5):154-156
梨瘿蚊在河南1年发生3~4代。翌年3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4-6月为发生为害盛期。平均枝梢被害率,第1代为22.10%,第2代为58.91%。在做好树上化学防治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地面防治。龟纹瓢虫、草蛉、小花蝽等对第3代梨瘿蚊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杨嘉清 《植物保护》1986,12(2):52-53
桑瘿蚊(Diplosis moricala Mats.)近年来在川北地区普遍发生,已成为重要的桑树害虫之一。经1983、1984两年调查已初步掌握其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一、发生特点 以幼虫吸食桑树嫩芽汁液,一年发生4至5代,以休眠体在土中越冬。桑树被害后,轻者顶芽弯曲畸形,重者顶芽枯死。 此虫喜在低洼潮湿的桑园栖息,经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发现,成虫飞翔力强,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