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区畜牧业发展及资源约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评价与展望依据饲料资源的不同 ,畜牧业有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之分。饲料资源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种植业中的粮食及其各种副产品 ;二是存在于草地、草山、草坡的天然牧草。以地域划分 ,前者称农区畜牧业 ,后者称牧区畜牧业。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得益于丰厚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良好的市场、气候、交通条件 ,加上农业产业化的惯性驱动 ,农区畜牧业超常规发展 ,迅速壮大 ,在全国畜牧业及当地农村经济中逐步确立了主导及支柱产业地位 ,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畜牧业属于较典型的农区畜牧业。“九五”期间 ,全省畜…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粗饲料资源和草食家畜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草地存在超载过牧现象,坝上及燕山地区和太行山区分别超载244.01和297.71万个羊单位;而平原农区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较低,若利用率为80%,农区秸矸资源尚有1520.51万个羊单位的载畜潜力。建立肉牛生产区域化体系,实行异地育肥,可以有效缓解草地牧区的草畜矛盾,并可提高平原农区的秸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张淑萍 《甘肃农业》2005,(11):90-91
从农区草地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目前草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草地牧业保护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发展农区草地牧业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草原退化、沙化已十分严重,草畜矛盾越来越尖锐。若要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场生产能力,需要从全国农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把我国主要农区和广大牧区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来探讨草原牧区的生产建设和相应措施。首先主攻我国中部农区的中产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并着重从提高饲料转化率上增加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畜产品,以减轻牧区草场的压力,才能真正解决超载过牧问题,并为改良草场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不完善的牧区土地制度对内蒙古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牧区普遍实施草畜双承包的经济政策,充分借鉴农区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草牧场落实“双权一制”的土地制度,由于草原牧区的特殊性及“双权一制”的不完善,在实施的20多年里,逐渐暴露出对草地可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揭示这些不利因素,为从经济学、生态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入手,完善草原牧区土地制度、全面深入研究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水城县草地资源发展现状,指出水城县草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牧区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必须积极重视草地资源恢复战略,建设高标准的人工草地,合理配置和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牧区地区草地草坡的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国食物消费趋势发现,需求增长较快的饲料用粮将占去70%的食物当量,我国现有的农业结构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作为构建粮食安全的思路创新,草地农业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我国草业工作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南方农区水稻/玉米-黑麦草轮作、南方山区和牧区多年生混播草地栽培、黄土高原粮草轮作、西北绿洲农区“公司+养殖区+农户”肉牛养畜以及农牧交错带多年生牧草栽培-“粮+草+牲畜养殖”系统等草地农业创新模式,对于食物的增产增收、节粮替粮作用明显。因此,可以通过草地农业建立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农林牧结合地带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以S村养牛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和未来几年的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当前草地欠载,欠载率为29.92%,还可适当扩大养殖数量;2021年底草地表现为超载,超载率为10.36%;按照规划,该地在4年后将严重超载,超载率达61.29%.说明农林牧结合地带应该通过实施改良天然草地机制、发展人工饲草种植、提高草地畜牧业管理水平和大量推广应用草畜先进实用技术,采用牧区繁育和农区育肥跨区域融合发展的政策,才可能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羊用棚圈建设技术规程,规定了羊用棚圈建设的基本要求、建筑要求、施工技术及使用注意事项。适用于牧区、半农半牧区合饲养羊,农区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适于存50~1000只羊群规模使用。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拥有很多类型的天然草地,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但是,现阶段西藏地区却出现草场退化的现象,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这与当地农牧业经营方式和生产结构落后有一定的关系,恢复草场的生态环境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农区牧草品种的选择与栽培方法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草场的质量和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西藏农区牧草品种的选择与栽培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从干旱地区的草地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目前草畜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草地保护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发展农区草畜产业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业是夏河县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但由于草场利用不合理,草地生态平衡失调,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影响,畜牧业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自2004年以来,夏河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重点,在全县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通过政府指导、市场主导、能人引导等措施,先试点,后铺开,努力打造牦牛、奶牛、藏羊、牧草等四大产业基地,使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截至2009年底,全县发展种草基地4200hm^2,带动专业种草户2200余户,发展专业养殖户1330户,2009年被列为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  相似文献   

13.
<正>易地育肥肉牛实质是牧区与农区相结合,利用牧区繁育和培育的肉牛或架子牛,转移到精饲料较多的农区,进行短期强度育肥,然后出售或屠宰。这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生产肉牛的方法。实践证明,此法有很多好处:一是对牧区或犊牛繁育场来说,出售当年牛犊,可以减少犊牛越冬期的管理和冬春死亡;同时可以增加牛群中母牛的数量,专门用来繁殖犊牛,促进养牛专业化,提高牧区和繁殖场的经济效益。二是对农区的育肥场、农户和专业户来说,购进6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青海省因其独特性,农村留守儿童分为农区留守儿童和牧区留守儿童。本文分别从留守儿童监护方式、农区留守儿童和牧区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北牧区退牧还草工程生态补偿依据与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西北牧区退牧还草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依据草地承载力理论和草畜动态平衡原理,采用西北牧区草地资源数据,结合草地生态经济系统中单位草地的净初级生产量和载畜量,确定退牧区不同草地类型禁(休)牧饲料粮、围栏、补播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峰 《现代农业》2007,(1):19-19
本文对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3个养殖户(农区1户,牧区2户),共107只冬羔早春羔的育肥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是:舍饲条件下,日增重明显,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且有利于草原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草原畜牧业整体仍停留在粗放经营、靠天养畜的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阶段,"欠开发、欠发达、欠开放"是当前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只有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营销组织方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抓好动物疫病监控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才能提升牧区草地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保护草原生态,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我省草地畜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家庭牧场内轻牧区、中牧区和重牧区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放牧梯度上群落种类组成的变化、物种结构异质性变化和放牧强度对群落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家庭牧场内部轻牧区和重牧区空间异质性较强,中牧区空间异质性相对较弱;适度放牧有利于植物群落的恢复演替;在家庭牧场中,人为活动在草地生产力对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机制中产生主要影响;家庭牧场的植物群落异质性有助于指导家庭牧场合理放牧,保护生态环境,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论述了农区畜牧业在生态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畜牧业的配置结构,并分析了牧区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在生态结构上的差别。指出:生态农业最大的特点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综合经营,畜牧业在完善生态农业中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良性循环上的重要作用。并为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农牧业结构提出了比较先进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春季,呼伦贝尔市主要气候特点:气温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正常至偏高;降水量与历年同期值相比,牧区、农区偏少至正常,林区正常至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初春呼伦贝尔草原出现风雪降温天气,交通受阻、航班停飞。春季中期干旱少雨、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牧区、林区局地相继发生草原、森林火灾。春末牧区、农区出现阶段性降水偏少,尤其牧区西部天然降水持续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