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吐鲁番盆地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新疆极端干旱、高温、土壤盐碱含量高的吐鲁番盆地的微生物生态分布及特殊种群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盆地平原区盐渍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盆地处于我国西部的极端干旱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当地工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盆地的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文章在采集783个易溶盐样品分析理化结果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软件对盐渍土的分布及类型、盐分特征、总碱度与盐离子含量的关系、盐离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是亚硫酸型和氯型盐渍土,未出现碱土类型;(2)土壤的pH平均值为7.32,属弱碱性;(3)土壤的总碱度与重碳酸根离子线性相关显著;(4)表层土壤盐分中K+与Mg2+显著正相关,Na+与Cl-达极显著正相关,Mg2+与SO2-4、CO2-3显著正相关。上述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内盐渍化主要受干旱的气候以及地下水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土壤盐渍化防治、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吐鲁番盆地范围内进行水环境取样,运用同位素技术及分析方法,对吐鲁番盆地各类水体进行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水环境同位素特征,并讨论各类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盆地地表水的δ18O值在-13.62~-9.00‰之间,平均值为-10.31‰;δD值在-79.73~-60.09‰之间,平均值为-65.98‰。地下水的δ18O值在-12.28~-7.02‰之间,平均值为-10.30‰;δD值在-86.54~-48.98‰之间,平均值为-68.27‰。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水力联系。高昌区、鄯善县地表水、地下水起源自北部山区内水系,托克逊县地表水、地下水起源即来自北部山区内水系,又来自西部山区内水系。盆地内泉水起源即有潜水也有承压水,坎儿井水起源较为复杂,即有潜水也有人为灌溉入渗补给。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根据吐鲁番地区2015年(最近1次)全面的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选取44组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潜水33组,承压水11组),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运用内梅罗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  相似文献   

5.
敦煌盆地水环境特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敦煌盆地有限的水资源既是绿洲和敦煌市存在的必要因素;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论文分析了敦煌盆地水环境特征,认为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水利建设活动,严重于预了敦煌盆地的水循环,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发挥敦煌的旅游优势,为了保证敦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合理调整用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恢复地下水位,保证低耗水、高产出的旅游业用水需求,走水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稳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蒸发强烈,降水稀少,地下水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淡水资源。为了能够探明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资源量的构成,通过数据收集、现场调查和水文地质实验获得了一系列的参数,利用GMS软件建立了吐鲁番盆地地下水的非稳定流模型;并且基于现状开采条件下对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水做了20 a预测。模拟结果显示: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约为4.42×10~8m~3·a~(-1),现状开采条件下到2031年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高为13 m。由于吐鲁番盆地开采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故吐鲁番盆地的绿洲面积不会减少,但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应该调节该地区的供水结构,加大农业用水节水设备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重点探讨了绿洲乡土聚落形态在水资源约束下所呈现的各种特征。界定了乡土聚落、聚落形态的概念;从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了绿洲聚落变迁与分布的水资源约束分析;以新疆吐鲁番麻扎古村落为例,从聚落选址形态、聚落水平形态、聚落垂直形态、聚落要素形态4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总结归纳出"缘水而居"、"川...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西北地区内陆盆地水资源系统特征,系统分析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对山区地表径流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文环境的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分配、流域水资源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气候环境变化对出山地表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并分析了不同补给类型河流受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人们过度采伐山地森林,使流域上游涵养调蓄地表径流的功能降低,人们修建水利设施改变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使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造成中游水土资源功能退化,下游生态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量、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结合盆地水土资源匹配情况与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实现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并指出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为盆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托逊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对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退化问题(土地沙漠化、草场资源退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绿洲生态环境,使其趋于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农业水资源开发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分析了不同年份不同开发决策目标下,柴达木盆地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水资源的开发方案。研制的方案包括农业水资源开发的时间选择、空间布局及合理的农业内部用水结构。研究表明,把柴达木盆地建成青海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关键在于要大力提高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在现阶段,盆地种植业的发展应坚持以内涵挖潜为主,外延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在稳定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依托国有农场,恢复撂荒地,有计划地开垦宜农荒地,建设农牧林综合发展的绿洲灌溉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调查评价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按流域农业区分析了水土资源匹配的关系,阐述了盆地宜农荒地开发利用条件、方向与方式、投资经营与政策,以及其开发利用的时序与规模。  相似文献   

13.
当前,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可供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但节水潜力还很大;2.在分配用水时,较少考虑到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用水问题;3.地表水资源量的调蓄能力差;4.地下水资源开发尚有潜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计算,一共分为4个层次,即目标层、资源层、用水层和措施层。计算结果表明,农业用水中的按方收费可制止浪费。降低灌溉定额和生态环境用水中的制定合理的绿色生命用水方案是所有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北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及总水资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水与地下水同出一源,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转化是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因此研究干旱区总水资源计算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实践意义。根据估算,干旱区总水资源量为1040.4×108m3/a,由于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从山区至平原不断转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之和,扣除总重复量,才是真实总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水资源的奥秘,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989年以前编制的水文地质图,均将该沙漠区划为成潜水分布区,对沙漠区水资源未进行评价。近几年来,石油勘探工作基本查明了该沙漠腹地区域地质构造,为研究沙漠区水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本文根据沙漠周边水资源资料,结合沙漠腹地区石油孔、物探构造、电法测井、油田水等资料,对沙漠区地下淡水蓄水构造、分布规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提出初步简要成果,供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油气田开发供水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本文围绕水资源最优利用问题,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农业水资源在地区之间、作物之间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之间的合理配置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位于干旱区的乌鲁木齐河流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地表水与地下水发生多次转换。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已高达167%。对于一个仅有6.32×108m3水资源总量的流域来说,研究地表水的开发调度方式对地下水转换补给的影响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通过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的模拟模型,经过大量运算,随机地模拟了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水资源的补给状况,针对扩大喷滴灌面积,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率等具体措施,分析了地表水资源量的增加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的减少对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影响,这对于流域规划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以水为纽带构成一个完整的山地——绿洲——荒漠水循环系统,系统内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人类经济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影响到内陆水文状态并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要考虑系统的相互联系,以流域为单元,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调配和高效利用;强化科学管理和保护,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水位下降与湖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青海湖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对湖水位升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青海湖萎缩是由于气候暖干化所致,再加上近几十年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湖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些研究有助于掌握青海湖水位的升降和湖区生态环境状况,为防治青海湖萎缩和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